主页 > 乡镇故事 >

走进四川崖墓 看看汉晋时期的“烟火气”

发布日期:2023-11-14 08:58|发布:中乡网|

观众实地探索考古现场

  11月13日,降温后的成都迎来一丝暖暖的阳光,30名幸运观众走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的“2023成都考古社教特别版”活动第三站,开启一场妙趣横生的冬日考古行。在彭家湾崖墓现场发掘领队左志强的带领下,观众从考古中心走到彭家湾崖墓群发掘现场,从特殊的葬制葬俗中,探索自东汉、三国至两晋时期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崖墓中

  探索汉晋时期四川文化

  活动从参观《考古·成都》常设展开始,通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讲解、一个个模拟考古现场,成都这座城市在这千年历史中演变与进化的画卷徐徐展开,让观众体验到一场悠悠古今的时空对话。接着,以“特殊的生命景观——四川崖墓解读”为主题,领队左志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

  “特殊之处在于它开凿于山崖,而这种葬俗多流行于汉晋时期的四川盆地。墓葬遗存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志强介绍说,“每一座崖墓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崖墓中的文物和遗迹宛如历史的碎片,拼凑出一幅幅生动而真实的画面,诠释着那个时代的社会习俗和古人的丧葬传统与生命观。”他提到,古代墓葬体现出一种古人的“生命景观”,即对生命的追求和对死亡的认知反映,也能从中认识到当时的社会层级、风俗礼仪等。

  “崖墓数量极多,四川地区现在还保存下来的就有数万座,它为研究汉晋时期的墓葬制度、思想意识、社会经济、艺术等四川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当时我们发现一些男女合葬墓中,女主人的陪葬品以银饰、漆器等‘奢侈品’为主,而男主人身边则是大量的铁器、工具类物品,可以推断,这也许就是那时候的‘耙耳朵’。”左志强幽默的讲述引得现场听众笑声连连。

  辨别年代

  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是切入点

  13日下午,一行人来到苏码头背斜东侧的彭家湾,实地探索考古现场。“在我们右手边,就是龙泉山,这里是成都平原向龙泉山过渡的丘陵地带。”左志强说道。据了解,2023年8月至9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红线范围进行考古调查及钻探,于彭家湾、半边山两处丘包发现数十座汉晋时期崖墓。现场,左志强还向观众介绍了考古前置工作的“成都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地下文物安全、延续天府文化历史根脉,又可以保障城市建设、服务城市发展大局。”

  记者在现场看到,彭家湾崖墓墓葬分布稀疏,据了解,该地出土器物以陶器为大宗,器类有罐、瓮、盆、甑、釜、俑群及模型明器。在这里,既有东汉中晚期、汉末三国时期的崖墓,也有属于两晋时期的墓葬,那么,考古专家是用什么方法去辨别它们年代的呢?

  “一般来说,我们会先查看墓葬中有明确年代记载或指向的物品如题记、钱币等。如果没有此类物品,则可以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品进行分析。”左志强解释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墓门高度为限,如果一个崖墓你能够挺直身板走进去,那大概是东汉三国时期的;而如果你得勾着背弯着腰进去的,那就是两晋南朝的。”

  推广考古

  让人们认识了解身边的历史

  “我觉得这类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我也没想到大家会这么积极、热情,有这么多热爱文博考古、求知欲好学心满满的朋友们。”活动结束后,左志强感慨道,“在我看来,要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自己身边的历史文化,而走进考古现场这种生动的形式,必然会带来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的体验。”临行前,几名热情高涨的观众还向他咨询了不少关于历史文化的问题,并请他推荐学习崖墓知识的书籍。

  历史文化爱好者廖子钰昨天穿着一身传统服饰参加活动,她表示,自己曾到考古中心常设展参观,而昨天的考古现场之旅,更是让她感到非常惊喜:“这些崖墓大多属于普通人,我们在其中能看到非常真实的、接地气的、有烟火气的平民生活痕迹,那种古代时期市井生活的场景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