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四川讯 我国民间文学发源于上古文明中的神话传说。只有采取神话这一口头传播方式,才能表达上古先民们对自然现象、人类进化的人文理念。
中世纪(东汉)以来,南亚佛教传入中国,其外域禅宗哲理很快与汉民族的社会道德观念,伦理血缘观念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民俗文化。延续到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中的生态轮回哲理,已经迥异于南亚佛教文化表达方式,它巧妙地注入了中国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民俗习,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中国各民族的社会文明发展历史。
傅萝卜“目连”,本是印度梵文译音。
含孝亲敬老、尊敬长辈,向善向上、惩恶扬善、造福众生的人伦观念。
移植到中国以后,扩大了社会价值内涵。到了唐代民间讲唱文学发达,遂有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刻本流传于世。
到二世纪初,人们还在敦煌壁画中发现了这一题材,所以今人称其为讲唱文学中的“活化石”。其实这也是千余年来中国各地“目连戏文”、川剧“目连”、皮影戏“目连”,“目连说唱”等目连故事的母体。说“目连”“唱”目连,成为民间通俗文化的重要题材,世代繁衍,说唱不衰。
四川百姓对【傅萝卜】口传“富萝卜"目连故事,最为熟悉。旧时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缘于这民间神话有川剧,曲艺、民间说评书,说善书,皮影戏,木偶戏、讲故事作载体,而且不断注入本地区民风民俗以及地域观念,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既然有了传颂,就有了目连诞生于本乡本土,活在当地的心态反映。四川彭州【傅萝卜】"富萝卜”【目连故事】流传甚广。
近日彭州市丁穆松先生,出于热爱乡土民间传说,将多年流传于该市红岩乡的傅萝卜“目连”的传说口头文学,广为收集,精心整理,结集为《四川彭州傅萝卜的传说》在【彭州报】发表时,便引起各界人士注目,读者反映不凡。
尤其是其中《盖头寺》.《套鞋石》等 几则故事,经过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群众文化老人谭明全先生投稿,以作者谭明全、丁穆松、彭林森、边正中署名,在国家级文学刊物《中国民间文学》2000年第6期上发表,说明目连故事在中国民俗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幼时读过《目连传》说唱本,看过大型“目连川戏”,听过“目连圣渝”,耳闻目染,增强了民族传统道德、伦理的接受力。彭州傅萝卜(富萝卜)【目连】传说,与全国口头文学大同小异。其中弥足珍贵的是加进了红岩乡一些地名的来历,一些风土民俗掌故,让人确信傅萝卜【目连】其人其事,并非后人信口杜撰。
这种民间传说地方化,在四川一些地区也同样存在。比如四川省北川县乡亲硬说大禹的故乡在北川曲山,有小地名作证;四川射洪县父老硬说董永的故乡在射洪县天仙镇,也有小地名作证...。
这种民间传说融合乡土文化的民俗现象,既显出口头文学的强劲生命力,也显示了民族传统道德,伦理的感化作用。
丁穆松先生所收集整理的《四川彭州傅萝卜(富萝卜)【目连】传说》的美学价值,首先弘扬了民族道德中“孝”的伦理观念。出于人性本能的孝顺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天伦情感,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可取代的。这种血缘关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心里的凝聚力。只有“修身齐家”、孝敬长辈,才有治国治天下的爱国热忱。
其次,中国人将事物的两面性,归构成“阳间、阴间”两个相依相成的平衡心态,去掉其中迷信因素,揭示其中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两个对立统一,让人们明白做人的起码准则,这也是任何法律所不能替代的。
再其次“目连文化”【傅萝卜传说】,还通俗地阐释了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必要,不妄杀生灵,爱惜自然环境,体恤老弱孤残。
这种推己及人的“善”,既是立身立家之本,也是尊重天地造化的功德。
“傅萝卜【目连】的传说”中,主人公之一刘氏四娘, 文中对她的温静贤淑,聪颖智慧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但她不屈服命运、向往自由,希望人性解放一面作了肯定。她开“五荤”的行为,就正常人的起居饮食看,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封建礼教认为这是叛逆,应该打入地狱受罪。
“傅萝卜、目连游地府过十殿”救母,正是对那种不计大德,知己小错的非人性的否定。这种行为之所以值得千余年来人们的同情,正是对那种压抑妇女精神世界的谴责。刘氏四娘要求个性解放,在传统戏曲,说唱艺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反,故事中的傅相只不过乐善好施,广积阴德,趋于说教的公式化人物。即使故事中主要人物傅萝卜,具有救母解脱冤鬼的超凡力量,也因为他极力维护那个“阴间”秩序,显得平庸软弱,让人爱不起来。
民间传说的延续性,在於那个特定的小农经济时代,人们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科技措施,到了今天也许失掉了意义。
民间传说的地域性,充分体现民俗、民情、民心的走向,在时下仍有其存在价值。
岁在辛巳年(2001年)二月花朝日,德阳,醉泉山人士
注:何士敏 德阳市文联 秘书长,笔名“醉泉山人” 。
彭州民间故事傅萝卜(富萝卜)的传说
前言
(丁穆松)
彭州毘炉场(今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为四川盆地北部边远山区,北周时期境内白塔坝附近建过青羊县。这里三山一水六分坝,山青水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刘氏四娘和傅萝卜”的神话传说。虽然时过境迁,沧桑巨变,但和“傅萝卜"(富萝卜)【目连】”故事相关的真迹和遗址仍然存在。如:红岩镇灵石村刘家沟内灵音寺(灵音村,现在灵石村)、刘氏四娘出嫁时顶盖头的“盖头寺”(灵石村3组)、刘氏四娘脱鞋的地方“套鞋石”(灵石村二组)、傅员外赏贫的“会缘橋”【会元桥】,傅萝卜出家时的“正觉寺”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正觉寺白塔”(塔桥村三组),萝卜堰、刘氏四娘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什邡市师古镇慈母山“十殿遗迹”<在红塔村隔河相望的什邡市师古镇,原什邡市民主镇慈母山上>等等。
历史是公正的,虽然历代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需要,对傅萝卜“目连”和刘氏四娘作过各种各样的塑造,采取各种各样的变性变态手法,但在人民群众中仍有自己的“傅萝卜【目连】故事”。地藏王【傅萝卜】身边的“吼”(既像狮子,也有点像狗的动物,传说是刘氏四娘的化身)。不是至今仍然张着大口,在大吼冤屈吗?
再看慈母山十殿里的一副对联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子道入禅宗进门思孝,母仪遭变态与客言慈”。这就证实了人民群众心中的四娘是慈母,傅萝卜【目连】是孝子。“百善孝为先,共同建和谐”。 笔者将在本地 流传很广的傅萝卜(富萝卜)“目连”传说,进行了系列的整理,供广大读者一读。
彭州市红岩镇富萝卜的传说
(丁穆松.彭林森等)
刘氏四娘
梁武帝年间,四川彭州府毘卢场【今红岩镇】刘家沟内,住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读书人,名字叫刘壁,又名刘贾。刘壁生性善良,为人正直,早年虽当过两任县官,但因战祸硝烟不断,兵荒马乱的,遂辞官回到刘家沟来继承刘氏家传祖业。刘壁虽然很富有,但与人为善.对人谦虚有礼.从不仗势欺人。平时,对寒苦者常有施舍,逢年过节还请族人在他家聚会。大家尊重他.拥戴他,将山沟取名为“刘贾沟”,又因整条沟七八十户人家大多数姓刘,就将这条山沟沟叫做“刘家沟”。刘家沟山清水秀,翠竹青青,林深似海,小溪潺潺,鸟语花香,坡上牛羊成群,户户勤劳耕作,山桃野果任摘,飞禽走兽任猎。刘壁还免费办学,招收沟内农家弟子读书,习武,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刘壁年过半百,膝下五子,只有四个女儿。四女刘倩,人称刘氏四娘。
刘氏四娘人才出众,温柔贤淑,自幼聪明伶俐,不愿在深闺穿针引线,描龙绣凤。喜欢跟父亲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刘壁见女儿好学,满心欢喜,若我刘壁家中出个才女,也是我刘氏门宗之大幸。倩娘在刘壁的言传身教.亲自传授下,十二岁就诗词歌赋,棋琴书画样样皆能。十六岁时,长得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犹如仙女下凡一般。加之孝顺父母,其美名就远播四方。
朋友造访
四娘定亲
毘卢场以东几里地,有个地方叫做傅家坝(现慈母山脚下),傅家坝有个武举人傅崇,随肖衍南征北战,肖衍篡齐,建国号“大梁”,历史上称梁武帝。傅崇有功,被梁武帝赐高官厚禄,还赏赐了金银财帛,但因年岁已高告老还乡,乡亲父老尊称他为“傅员外”。
傅员外戎马一生,膝下只有一个独子,名叫傅相。傅相天资聪明,过目成诵。十八岁时文采出众,又因长得潇洒英俊,玉树临风的,登门说亲者络绎不绝。傅员外总盼儿孙满堂,心里老是想着早日为儿子解决婚姻大事,娶儿媳抱孙子.盼望傅家人丁兴旺。无奈,没合适人选到刘府说亲。他久闻老友刘壁有一年方二八的才女待嫁闺中,早想托媒提亲。
一日,傅员外和老友边秀才来傅家拜访,傅崇一见,格外高兴,忙牵手引入客堂备上茶点.瓜果相叙。傅崇道:“老友今日驾临,必有事相告吧。”边秀才道:“老朽久闻兄台刘壁,有爱女倩娘,年方二八,人才出众,诗文惊人,傅兄之公子傅相年方十八,才华横溢,相貌堂堂,与倩娘正好是天生的一对。我今天特来邀老兄前往刘府试探,如果对, 我愿做冰媒,不知老兄意下如何?”傅崇一听,喜上眉梢道:“老朽从命,明天就请你与弟前去会友相媳。” 次日,二人如约同行,一路无语,不到正午,便来到山清水秀的刘家沟里刘壁的庄园。刘壁正在书房看书,忽听二友到来,速出书房相迎,拱手说道:“有请二位老友里边请。”三人同进书房,分宾主坐定。刘壁叫倩娘上堂来拜见二位世伯。倩娘含羞上前道了个万福,即回到书桌旁继续看书。二人一见倩娘果然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惊讶万分,边秀才则心中早已有了安排,于是突口而出:“天下竟有这样美的姑娘,真是刘家沟里的金凤凰。刘兄,你好福气呀!”老朽久闻倩娘是女中才子,想出一联求对,不知刘兄肯恕我冒昧否?”刘壁有心让女儿展露一下才华,便道:“小女能得老兄赐教,当然求之不得,就请边兄快出上联吧。”边秀才道:“一林分两半,左也木,右也木。”倩娘不加思索立刻对道:“二可合为哥,上亦可,下亦可。”边秀才拍手道:“对得好,对得好!老朽这副对上联是刚才上山时,在林中偶然所得,苦思至今未得下联,却被倩娘续对上了,可喜呀,可喜!”大家皆满心喜悦。
午宴后,刘壁陪二友上山游玩自己庄园后面的笔架山,倩娘也常到这里游玩或采蘑菇,捉蝴蝶或吟诗作画,有时,望着空中双飞的鸟儿独自沉思。他三人不知不觉已到半山之中,忽听边秀才道:“刘兄,你只顾陪我们游山,可知我二人的来意否?傅兄此行是前来贵府相媳,我愿与令爱牵线搭桥做大媒,不知老兄肯否?”快人快语的边秀才,一席话说得刘壁感到既有些尴尬却又正中下怀。刘壁也知傅崇之子傅相文才出众,英俊潇洒,倩娘与他匹配实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门户也相当,于是欣然应允了这门亲事。傅崇见刘壁答应了亲事,马上言道:“既然刘兄应允这门亲事,老夫感激不尽,老夫请大媒再帮助择定佳期良辰吉日,早为他们完婚,了你我一桩心事。”刘壁道:“我也有此意,那就劳边兄费心了。”边秀才哈哈大笑道:“这三百杯,我喝定了!” “这真是才子配佳人,刘家沟的大喜事啊。择定佳期之事,全包在我身上了。”亲事说定,刘壁三人喜孜孜地走下笔架山。
盖头寺
那年四月,刘傅两家都忙着操办婚事。倩娘也不得不放下画笔,巧手拿起针来,绣花绣朵,尽心尽力地绣出自己得意的蜀锦绣。倩娘绣花不落俗套,所绣梅、兰、菊、竹多一层书香气。
这天,倩娘去参加了一位远房阿姨---‘幺孃’的婚礼,凌晨,快四更天了,只见山下小路上灯笼火把一长串,照亮夜空。迎亲之人赶到幺孃家里,那新郎官用一条彩色的布袋往幺孃头上一笼,背起就跑,那行为很有几分野性,很有几分不通人情。倩娘颇感费解:高高兴兴的婚礼,为啥要搞得这样紧张?人们告诉倩娘,这个‘抢亲’式的习俗是祖宗留下来的,只有抢来的媳妇才亲,才乖,才听话,才能过一辈子。倩娘想了很多很多,如果自己出嫁时,才不愿有抢亲的场景,更不愿意在自己的头上笼那么一个五颜六色的布袋子呢,.....倩娘想呀,想呀!
有一天,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亲手裁了一副大红色的丝锦,精心地一针一线的在锦缎上面绣了两朵带绿叶叶的牡丹。一朵红色,一朵黑色。她绣好之后,拿到笔架山山梁上,自我欣赏起来,自己也惊奇地叫起绝来。看着,看着,牡丹真的活了起来,在风中摇曳,发光。倩娘把绣锦取了下来,往自己满头秀发的头上一盖,心里感到高兴极了。刘壁老远看见自己女儿的行动,觉得有些奇怪,便走上山去询问缘由。倩娘取下所绣蜀锦,对刘壁说道:“爹,我出嫁那天不要人家来抢我,也不笼那个彩布袋子,我就用这个,你说好不?”刘壁拿过蜀锦观看良久,说道:“好!我的女儿很有心思,我看这幅蜀锦非常漂亮,又是用来盖在新娘的头上,就叫它‘盖头’吧!”
迎亲这天,倩娘顶着蜀锦红‘盖头’,走在迎亲队伍前面,众人一看这个阿娜多姿的新娘子的头上顶着“盖头”虽然盖头遮住了新娘的头和脸蛋,还是显得既美观.大方,又高雅好看,真像一枝亭亭玉立的山茶花,又像一支出水芙蓉....于是,鞭炮齐鸣,唢呐高奏,锣鼓喧天,山歌阵阵,人们都说倩娘出嫁比皇帝的女儿出嫁还气派。倩娘虽然出嫁离开了刘家沟,但这新娘出嫁时,新娘的头上顶‘盖头’的风俗便在刘家沟里扎下根来,久而久之,推向了山外,让川西地区形成了新娘出嫁顶‘盖头’的习俗。人们便在倩娘顶盖头的地方修了座寺庙取名为“盖头寺”。寺里正殿上,供奉着倩娘和她顶过的那方盖头。 近2000年以来,刘家沟的“盖头寺”名扬海内外。据说,倩娘当年出嫁顶过的盖头,有时还能在盖头寺山间隐约可见呢。
套鞋石
傅家的迎亲队伍在欢快的鞭炮.唢呐声中,骑马的步行的,抬轿子的,抬礼品的,浩浩荡荡地缓缓前行,在刘家沟山间小路爬坡.上坎的,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大约一个时辰,才来到半山中路口的灵音寺。傅崇的老友.灵音寺主持惠缘大师,早已率众僧在山门前迎候。傅相眼快立即下马,疾步上前向大师问候。傅相因感到有点困乏,遂同众人随大师一道进灵音寺稍事休息。
灵音寺,座东向西,背靠青山,门迎绿水,八字山门巍峨壮观,只见灵音寺门前一对石狮,曲颈瞪眼.怒目相视。沿十九级石阶而进山门,左右四大金刚把门,正面是雄伟的大雄宝殿,左右为厢房。寺院虽不大,但香烟缭绕,钟鼓声不断,实为美妙的清静禅院。大师将花轿与众人引入寺内,分男女左右厢房休息,并叫侍僧捧出自种的.清明前采摘的精选大叶‘红白茶’和素斋糕点招待。众人一杯香茶下肚,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倩娘留恋寺中美景,揭下盖头,请惠缘大师陪同寺前一观,只见群山环抱,松木提拔,野花飘香,白鸟争鸣,炊烟袅袅,清风拂面,陶醉其中,真是人间仙境。高兴之余,忽见自己一只鞋的鞋带脱落,大师领悟,即在寺庙前,寻得一干净大石包,请倩娘坐下系鞋。倩娘倚石而坐,双脚一并,两脚踩在这块大石包之中,刚系好鞋带,忽见一道金光在她脚下四射,倩娘见状大惊,慌忙起身扑向大师。再回头看时,只见刚才系鞋带时还好端端的.比较平整的,一间房子般的大石头包上面,留下深深的一双偌大的脚印,其大小与倩娘所穿的鞋一般大。倩娘大惑不解,大师却心有所悟,但不便相告,匆匆引倩娘回到寺中。傅相见倩娘回到寺中,亦觉得时候不早,即向大师告辞,大师不便挽留,即刻送众人下山。送到寺前大石包,倩娘系鞋的地方,看见石头包上面自己留下的脚印,倩娘驻轿苦苦相问:“刚才大石包系鞋时所见之,是祸,还是福?”大师无奈,叫徒儿取来纸笔,挥笔写下四句偈语 ,赠与倩娘。倩娘展开 纸一看,上面写着:“信手系鞋印石中,此缘皆非一般同,日后若遭牢狱苦,子救慈母颂孝风。”倩娘不解其意,心中隐约感到一丝丝不安,因要赶路,和尚又不肯明言,只好放下,听天由命罢了。
至此,惠缘大师即命寺僧,将天赐大鞋印的这一庞大石头,严加保护,并起名曰:“套鞋石”。从南北朝至今,两千年来,虽然历经沧桑.历经风雨洗涤,那个大石头上的一双大鞋印,却依然如故,遗迹至今尚存。
会缘桥(会元桥)
刘氏四娘与傅相成婚以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她孝顺公公.婆母,体贴下人,既洗衣煮饭,又烹饪出味美可口的菜肴,使傅家老小赞不绝口,邻里羡慕。光阴似箭,一晃三年过去,傅员外想早抱孙儿,倩娘竟无身孕,这事使傅家老小.上下略感不安。一日,傅员外见一年过七旬的道人,鹤发童颜,精神饱满,步履矫健,左手握一蚊帚,右手执棍,棍上面一布幅,上书:“测过去未来,卜人之祸福。”员外也不隐讳,求道人测一“后”字,道人道:“后则缘矣,缘则善矣。心诚则灵,善积成缘,员外大人大德,善积一方,只要继续为之,必定成缘,还望员外务必照此办理。”道人说完,手执布幅扬长而去。道人走后,员外即叫过傅相,令其新造小木船一只,带上船工,在现红岩场的下场口鸭子河中摆渡,分文不取地渡送南来北往行人过河。人们都说傅员外是“大善人”。倩娘亦受感动,为求傅家香烟传承,暗到乡中名刹—正觉寺观音殿前,许下心愿:“菩萨在上,小女子四娘,从此戒性,永不开荤。”
这天夜里,下了一场暴雨。天亮以后,只见鸭子河河里水涨波翻,两岸来往的人都不敢过河,即使有船,也不敢下水摆渡。这时河对岸有一老婆婆大声喊道:“我要过河,我要过河!”傅相细看,见是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婆婆在喊,忙说道:“婆婆稍候,我撑船来接您。”老婆子又呼喊道:“若渡有舟终难渡,推车抬轿苦难诉,你舍得绫罗,我舍得萝卜。”说完,那婆子一下子不见了踪影。傅相回家给员外说了此事,傅员外沉思良久,对傅相吩咐道:“你马上写一张告白,告诉乡亲邻里,我们傅家出钱,众人出力,在鸭子河上面,架一道桥留给后人,免得涨洪水时,过不了河。”
告白贴出后,轰动了四面方八方众乡邻,大家自带玉米馍馍.小麦连麸馍馍等干粮,肩膀上扛着锄头.扁担,竹子编的箢篼.捞袍扎裤的欣然前往。本村有个名叫刘春的石匠当掌脉师,专门负责挑选.开凿石条.石墩.石板,用于架设桥基础.桥拱,铺设桥面,在毗卢场【红岩乡】上场口.鸭子河北岸破土动工修建大桥。一晃七七四十九天过去,桥墩砌成,傅员外的家财已花去大半,倩娘立刻把她陪嫁的几箱绫罗绸缎尽数变卖,金银.珠宝首饰换了银子,拿来资助修桥。刘壁知道后,给傅员外写了一道表彰,将傅员外耗尽家财.行善建桥的事迹奏明皇帝。当朝皇上龙心大悦,下了一道圣旨,从国库下拨银两资助傅员外修桥,致使傅员外善举更加名声大震。
冬去春来,毗卢场鸭子河上的一座三洞.半月型石拱桥,就要完工了,可是,这几天石匠打的几个合拢石,不是长短不适,就是厚薄不均匀,桥面上有一块长7尺一‘宽3尺9寸的空缺,就是合不了拢!这可难坏了掌墨师刘春。就在这天晚上,天黑得来伸手不见五指,刘石匠独自一人站在桥上万分焦急地比比划划,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坛子酸菜---抓不到‘姜’!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一位白发婆婆,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对他说道:“刘石匠,穷婆子没力量帮你的忙,送你三件东西。说着,从布袋里取出三件东西,一是泥巴捏的小鸭一对,叫刘石匠放在河中;二是,一大.一小两砣泥团,大砣的,叫刘石匠用来巴贴在桥上首,栏杆下面;小砣的,巴贴在桥下首,栏杆下面;三是:芭茅叶子一支,叫刘石匠用手拿着这支芭茅叶,守到四更鸡叫,方见分晓。老
太婆说完挂着拐杖走了。
刘石匠好奇地.颤颤兢兢地,手拿着芭茅叶子,从兜里掏出火镰,哐哐地打燃纸捻子,借着火光翻来覆去地看,也没看出这芭茅叶子究竟有啥子名堂。三更过后,忽听‘呱呱呱’河中传来鸭子的叫声,刘石匠连忙放下芭茅叶子去看,见河中一对金光闪闪的小鸭欢快地呱呱呱的叫着.游来游去。再看巴贴在上首栏杆下面的的大泥团变成了一个很美很威风的.栩栩如生石龙头,龙的口里含着一款圆圆的石头宝珠,宝珠很圆润光滑,晚风一吹,宝珠在龙口中哗哗转动,流石匠连忙用手去取,却无论如何也取不出来,宝珠还不时地在闪光。那巴贴在桥下首的栏杆下面的小泥团,这时也变成了翘勃勃的龙尾.....“真是再好不过了。”刘石匠叫出了声。回头再看那芭茅叶时,那支芭茅叶子竟然腾空而起,竟变成了一块桥面石,不偏不倚.不多不少地.恰如其分地,已严严整整的盖在原来亟待合拢的合拢空缺处。“大桥合拢了!大桥合拢了!”刘石匠高兴的手舞足蹈.疯狂的又喊又叫。这叫声惊醒了修桥的民工,也惊醒了附近的众多百姓。刹那间人群麻轧轧地挤满了整个桥上,有的用脚在踩合拢石,有的在摸石龙口中的宝,还有不怕事的几个青年人跳下河去逮金小鸭.....可是,总是看得见.够不着.也逮不到。就在大桥合拢时分,刘氏四娘正好南柯一梦,她梦见她在河边替工匠们洗菜,忽然,水上飘来一个粉白桃红的萝卜,四娘急忙顺手捞起来,放在嘴里尝,这萝卜又嫩又脆又甜。醒来时,满口喷香,不知不觉四娘身怀有孕了。
后来,大家说,这桥有神仙帮助修建,缘法不浅,就取名“会缘桥”。这条河,由于有金小鸭,则命名为“鸭子河”。<实际是,随代时,毗卢场当地有一少年中了“会元”,这会元曾经捐资修建此桥,至今仍然称‘会元桥’。随代的科举制度,当时‘进士’在京参加全国统考第一名称“状元”须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会元:乡试【省级统考第一名为‘解元’;解元进京参加,由朝廷大员主持的会试,会试全国第一名称‘会元’;中了‘会元’后,须经过皇帝亲自赐封,清初浙江省富阳县王玉壁,乡试.会试.殿试均名列第一,连中三元。.....当年,蜀彭州毗卢场高中‘会元’的这家人,出资修建了此桥,名曰“会元桥”,(今彭州市红岩镇会元街街道名称,也是由此于1999年经笔者亲自命名的)。
此桥千百年来,任凭洪水冲刷,会缘桥都安然无恙。人们传说中的会缘桥有:‘合拢石’.‘金色小鸭’.‘石龙含宝’三件宝物,致使孽龙不敢兴妖作怪,兴风作浪,发特大洪水时,此桥也巍然不动.安然无恙,让会缘桥成为彭州市红岩乡一大胜景。因为,刘氏四娘在鸭子河边,会元桥附近洗菜,捡到一个萝卜,食后怀孕有喜,生下儿子,后来,刘氏四娘所生之子遂取名为萝卜、‘傅萝卜’。
傅萝卜出家后,法号称“目连”和尚,他佛法高深,孝顺母亲,被册封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排列在四大罗汉之首。
图报恩白马驮银
施善举傅员外赏贫
蜀郡西川彭州府毘卢场傅员外傅崇,自从修起了会缘桥后,红岩场更加热闹了,每逢赶场天人山人海,茶房酒店热闹非凡,堂倌用洪亮的嗓门大声吆喝着.....从外地来购买棕片、叶子烟、席草、茶叶、药材.麻布.棉布.丝绸.丝绸锦缎.盐巴的商贩络绎不绝。 一桥沟通南北,惊动了知府大人。知府微服私访之后,深为感动,回府后,将傅家父子的“善行”奏明梁武帝。梁武帝龙心大悦,对其善行甚是赞赏,传下圣旨 :命傅相袭父职任剑州知府,并赐白银千两与傅员外作为奖赏。
得到赏赐、获此殊荣,傅氏门中更显气象万千,真是人丁兴旺,好不欢喜。为谢上天,傅员外决定分文不留,将圣上恩赐的千两白银如数赏给遭受灾害的贫苦百姓。俗话说“好事多磨,好人多难”,正在筹备救济发放善款之际,一天夜里刚过子时,傅家庄突然闯进二十八个强盗,人称二十八星宿,进门就抢,家院.家丁个个被打得头破血流。傅崇.刘氏四娘有口喊不出来,有脚迈不开步。
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强盗将御赐白银装了一马驮子,强盗牵出马房里的一匹白马,将一马驮子的银子驮走。这伙强盗还未到敖家场,白马就不走了。强盗们把马打得皮开肉绽,白马还是死不肯走,强盗头子顿时火了,说:“你不走,老子杀了你,吃马肉”。此时白马说话了:“你杀了我更好,免得我变畜生,我前世欠你十二个小钱的草鞋钱,今天帮你驮了十二里的路程,前世的债还清了,还清了债就不驮了,你要杀就杀”。这伙强盗一听,个个脚在抽筋。强盗头子吓得脚都软了。心想:“这前世的孽债只十二个小钱,尚且如此,我们今天抢了人家这么多银两,不知下辈子要变几个来生来世的牛马,才还得清这孽债啊!”算了,不如把这些银两原封不动的给傅员外还去,再不能造孽了。强盗头子向白马说:“白马,白马,我们悔过,你把这驮子的银子原封不动地给傅员外驮回去,你驮不驮?”白马说:“我要驮,驮回去了,我欠傅员外的债也就还清了”。众强盗一声吆喝,就各奔东西散伙了。白马转身驮起银子原路奔回傅家庄。
天亮了,众家院.家丁如梦初醒,管家李狗儿发现站在院坝头白马遍体鳞伤,早已被背上的沉重的马驮子压死,便禀报了傅员外。员外一看,马累死了,一驮子御赐纯银失而复得,全仗白马功劳,傅员外感动得流下泪来。员外为感谢白马,叫管家李狗好好将白马厚葬,并修了一座庙叫“马王庙”。 庙刚修好时,傅家上下都还有点惊魂未定。突然一天,乌云滚滚,昏天黑地的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下得平地起水三尺,毗卢场旁边的鸭子河里河翻水涨,沿河那些穷苦人的泥巴墙、茅草房垮的垮.倒的倒。待雨停后,田坝头的庄稼被洪水冲的冲走,倒的倒成‘磨泥倒’,眼看就要到手的稻谷变成了.光秆干秆.空壳壳。到处是一片黄泥水,到处一片哀嚎,很多人无家可归,真是惨不忍睹。傅员外看在眼里,痛在心头。真是苍天无眼,这叫人怎么活啊!傅员外立即叫来管家李狗吩咐道:“你快去看看会缘桥被洪水冲垮没有”很快里,李狗查后回复:会缘桥尚未冲垮。于是傅员外就在会缘桥头贴上一张告白,“本员外新近得孙,金银又失而复得,就全拿来偿贫,以还天怨,以积好生三德。快去办理,不得有误!”只见会缘桥上搭起了粥棚,施遍受灾穷人。傅员外偿贫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山乡各地,遭灾的穷苦人纷纷领到钱粮,皆大欢喜,被暴雨.山洪压到倒地的庄稼也慢慢撑了起来。傅员外还免了佃户们当年的田地租资,穷苦人都说傅员外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傅员外此次偿贫,接连偿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一天,来了一老一小,老大爷七十多岁,背起一个十二、三岁小孙女。老者年迈体弱,背起小孙女踉踉跄跄来到会缘桥上。只听小孙女唱起了川石坝流行的莲花落:“傅员外,来赏贫,家家户户喜盈盈;我爷爷,是哑巴,前来领偿乐开花。小女子,四肢瘫,会缘桥上会神仙;一方水土一方人,出了个善人救黎民......。”
吃萝卜四娘有喜
游仙山傅萝卜出世
傅相袭父职任剑州知府,倩娘吃萝卜后,身怀有孕,与傅相不便同行,依旧留在家中。
冬去春来,又到了朝葛仙山的日子:三月三。葛仙山位于毘卢场西北6里左右,是西蜀名胜。毘卢场街上,临时搭建了三个牌坊.锣鼓吹台,扯满了天花彩幛,每个棚子前都搭起了吹奏台,吹吹打打,甚是热闹!街头巷尾,卖香蜡钱纸的.算命卜卦的.卖打药.狗皮膏药的.扯把子.舞枪弄棒的.江湖卖艺的.凝糖人的.卖风车车.买拨浪鼓的.卖‘合折’.炒汤圆的.卖猪血旺子的.卖锅盔.烙饼的.唱川剧围鼓戏的.唱木偶戏的.打金钱板的.说评书的.拉干爹的.抢‘童子’的......样样都有,赶会的人像潮水一般,拥挤不通。倩娘听说三月三这么热闹,且一年只有一回,便带了丫头到会缘桥观看。只见赶会的,做买卖的牵线不断,人人喜笑颜开。来到桥头时都要驻脚看桥,对傅家父子的功德赞赏几句。倩娘听了,心中自然也十分欢喜。这时,一个白发苍苍的婆婆来到倩娘身边,道了个万福说:“恭喜夫人早生贵子!穷婆子送你一幅画,画上还有一句话,望夫人仔细看,仔细想。”说完,把画交给倩娘就随人流消失了。倩娘回到家中,打开画一看,是一幅佛门之类的菩萨画,画上还有一句话是:“日省三身,福泽绵绵”。倩娘久久地看着这幅画,不解其意。只好将这幅画收藏起来。这天晚上,风清云淡.凉风习习,一弯明月几颗疏星。倩娘站在窗前,遥望明月,不免思念起远隔千里的丈夫来。又想起腹中不知是男是女,真是牵肠挂肚。仰望天空,心里像潮水一样起伏不定。这时,忽听到一阵阵鼓乐之声传来,倩娘四处张望,但见天空中金光闪闪,一位菩萨尊者驾着祥云飞来,定眼看时,菩萨正是和老婆婆送来的那幅画上的一模一样。正在惊疑,忽然觉得腹中隐隐作痛,遂伏在丫头肩上转回房中。四更天时,产下一个男孩。中年得子,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尤其傅崇抱孙心切,更是兴奋万分。联想到修桥和倩娘吃萝卜而有喜,便给孙儿取个乳名叫“萝卜”,又因萝卜儿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有大富大贵的相貌,傅员外又给儿子起名“富萝卜"。
傅萝卜(富萝卜)从小就生得粉面桃红,聪明伶俐。七岁发蒙,聘来学识渊博的先生敎其读书,萝卜过目不忘。加之爷爷时时指教,学业进步有如神助,为同龄孩童中的佼佼者。他除了刻苦念书之外,闲时还喜爱朝山拜佛,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也是经常磕头礼拜的,学着和尚的样子。倩娘看到,总觉蹊跷。富萝卜长到九岁时,老天无眼!傅相因瘟疫流行染病,死在剑州府上。爷爷痛惜儿子命短,白发人送黑发人....又看到孙儿年幼小,又气又急又痛,亦卧病不起,终因经受不了丧子打击,不久也病死了。此时倩娘六神无主,很是悲痛!萝卜虽小小年纪,看见母亲悲伤,时时安慰母亲,也更孝顺母亲了。
从此,傅家每况愈下,家道中落.刘氏四娘和萝卜儿,孤儿寡母.母子两相依为命,偌大的傅府,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兴旺。虽说家业也还不少,但人单影孤,好不悲伤。倩娘常泪水洗面,逐显苍老。乡亲们也深深感叹:“傅员外一辈子尽做好事,为啥会落得如此下场!但愿萝卜儿将来能成才、光宗耀祖,重振门庭,也不枉费傅员外当年尽苦心做善事、修建会缘桥了。” 自从爷爷,父亲相继死后,富萝卜怕母亲悲伤,成天不离膝前,诗书学业也逐渐荒废了。偶然无事,也只和孩子们玩玩拜菩萨。倩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叫来萝卜儿说道:“儿啊!为娘命薄,你爸爸走后,做娘的定会坚守节操,傅家只你一脉,不读诗书,何以立业?何以为人?何以为孝?如再不思长进,为娘将弃儿到庙里出家,你好天天来拜。”倩娘一席话,萝卜听了,如五雷轰顶,立即跪倒在母亲膝前,泪流满面道:“儿遵母训,一定发愤读书,为娘争光,恪尽孝道。”
从此以后,富萝卜便“三更灯火.五更鸡”发奋苦读,学业大有长进进。十六岁入国学,十七岁连科中举。开科之年,萝卜进京赶考。临行,拜别母亲道:“儿蒙母亲养育,教诲,熟读圣贤之书,深知孝义,待儿高中归来,定当光宗耀祖,承欢膝下,共享天伦之乐,望娘亲要多加保重啊!”倩娘道:“男儿志在四方,为娘自会‘日省三身’,放心去吧。”
富萝卜三篇文章名震京华,但不等发榜.未待衣锦,早已思母心切,快马加鞭地返乡,回彭州府毗卢场去了。富萝卜回到家中,等不得细说别后情形,早已经泪流满面跪到母亲面前了。母亲却无言无语,只痴呆呆地看着儿子。富萝卜惊慌极了,便问家中上上下下的人,皆不敢说。只有老家人刘兴说出实情:“公子走后不久,你母亲寂寞思儿成疾,茶饭不思,精神恍惚,身体逐渐瘦弱。
配偏方.杀狗救主
开五荤闯下大祸
老管家李狗孝敬主人,私下杀了一条狗,用狗肉炖药:党参.黄芪滋补主人,主人身体虽有好转,却犯了戒律.开了杀戒,开了‘五荤’,坏了长斋。所以,受到如此惩罚。李管家痛悔不已,怕公子回家责难,暗地出走了。”富萝卜一听,如雷轰顶,想不到母亲一生心地善良,勤俭持家,遵守妇道,崇尚佛事,为何还遭此罪孽,苍天真是无眼啊! 至此,倩娘整天像一段木头似的,一天天干枯憔悴,萝卜为母八方求医问药,皆无效验真是求医,医不灵,求神,神不灵!临死,倩娘痛苦哀嚎,说:‘有牛头.马面.夜叉要将她用铁链锁着拉走,还有小鬼鸡足神等拿钢鞭.铜锤不住地打她’。萝卜见状,顿时感到肝肠寸断,心如油煎,白天黑夜嚎声大哭,邻里人也为他掉泪。
正觉寺富萝卜出家
刘氏四娘得怪病,死了。富萝卜也整天地神情恍惚,茶不饮,饭不思,官也不想当,写了一道辞呈,怄气到正觉寺出家当和尚。
这正觉寺,原名正觉禅院,古为蜀郡彭州府名寺。始建于梁大通年间,鼎盛于北宋天圣时期,正觉寺庙里还修建了‘正觉寺塔’,正觉寺白塔结构完美、内空,从塔里拾级而上可以登临塔顶,相传塔顶植有仙桃,是闻名遐迩的宝塔。
正觉寺香火旺盛,时有僧侣竟达百余人之多。正觉寺庙宇重重,佛塔高耸,占地面积四十余亩。苍松翠柏环绕,古老高大的柏树,遮天蔽日,晨钟暮鼓成天不绝于耳。八字山门壮丽宏伟,上书斗大四字“正觉禅院”,下衬楹联赫然醒目“白塔普佛光,正觉度有缘”。寺内天王殿、大佛殿、送子殿、文昌殿等。殿内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神像威武,栩栩如生,正觉佛塔高耸其中,使寺院更添胜景。禅院主持慧能禅师,佛法广大,且能医善卜,心地善良,深受四方百姓崇敬,名声远播,雒城.什邡,绵竹,繁江县.九陇县.蒙江县.彭州府等府州.县的信男善女.居士.皈依弟子们.....来朝拜正觉寺者络绎不绝。
富萝卜到正觉寺后,苦苦哀求,要拜慧能长老为师。慧能大师念富萝卜是个孝子,一心向佛.就答应收他为徒,赐法号名“目连”。
富萝卜出家后,天天虔心念佛,攻读经书,日日诵经超度母亲倩娘亡魂。还在高僧指点下,千里迢迢去西方天竺国求取真经,拜见释迦牟尼佛。著作有:《父母恩难报经》.《天重寿经》.《地藏王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流传后世,这是后话。
救儿子慈母吃狗肉
犯戒律四娘挨五叉
刘氏四娘犯杀戒.开“五荤”被阴曹地府差去的鸡足神.夜叉等‘五鬼’押上“奈何桥”。
桥上阴风惨惨,桥下血流成河,对面一遍黑暗。在这阴阳一线之间,四娘虽坦然,人活百岁皆是死,但想起与儿子的生死离别....不得不大吼一声“天哪!难道开了‘五荤’就是如此十恶不赦吗?真是做恶人易,做好人难啦!恶人做九十九件恶事,只要做一件好事,便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好人做九十九间好事,只要做一件坏事就是十恶不赦,难道这就是阴间的‘公理’吗?”五鬼举起了铜锤、铁锏,哪管你四娘想些什么,便拳打脚踢地把她打过奈何桥,押到阎王殿。
在阎王殿前,阎王一见四娘便大怒道:“凡破戒开五荤者,先挨五叉,给我押下去。”夜叉们举起五齿神叉向四娘打去。四娘就地翻滚,连连躲过五叉。夜叉恶鬼们不得不向阎王禀告:“报!这刘氏极端不服,小的们向她连打五叉,一叉也未击中。”阎王道:“看来此妇人法力不小,给我把手脚分开再打。”夜叉恶鬼虽恶,也还有心慈手软,想到过去挨我五叉者无一脱叉,一叉叉心,四叉钉肢,吾等从未失过手,这刘氏四娘恐怕有些来头.....待我重新打来。手里挥动五叉,口中念念有词...又连连发出五叉,“嗖-嗖-嗖-"向刘氏四娘飞去,却依然叉叉未中。阎王无奈,只好叫小鬼押过四娘问道:“大胆妖妇,你为何开五荤.破杀戒,犯戒律?若从实招来,则少受皮肉之苦。”四娘道:“我在娘家,山禽野兽都曾吃过,我到傅家后为了傅家香火,也诚守家规念佛.吃长斋。有人说我开五荤是李狗子挑唆,实则是我叫李狗子去买的肉,是我自己要吃。阎王爷在上,小妇人生了个儿子萝卜,三天三夜都没有奶水,婴儿嗷嗷待哺,痛断柔肠。是老管家出主意:“只有中草药当归.白术.熟地.川芎.王不留行.木通,用来炖肉才能下奶水,为了儿子,为了傅家,小妇人才出此下策开了五荤。但只此一次,事后,又吃长斋,如今老娘我念萝卜儿已长大成人,傅家已有一脉香火,小妇人无所牵挂,任凭阎王发落。”阎王听后又道:“你不仅开了五荤,还毁僧骂道,不信天地,不信鬼神,而且你曾经将‘五荤’面地,倒在地上,洒落一地。本殿叉刑已算用过,鬼卒们,给我押往十殿再审。”就这样,从一殿到第十殿。四娘殿殿饱受种种阴间酷刑,殿殿悲愤陈述,最后仍然被打进了十八层地狱。
法师传佛法如来助高僧
舍生闯地狱萝卜救娘亲
傅萝卜出家后法名目连和尚,拜师学艺,刻苦用功,三年以后目连佛法大进。一日,慧能大师把目连叫到跟前,对他说:“徒儿,为师念你是个孝子,你母死后在地狱受苦,要救你母,只有到地狱去,求得菩萨慈悲。为师送你三部经书,你将马鞍绑在背上,你自己驮起经书到地府去。”目连救母心切,立即拜别师父,打点行装急忙赶路。
一路上,目连沿途化斋饭,在荒无人烟之地,饿了摘野果充饥,渴了,喝点山沟水解渴。为救母他不怕山高路险,不怕虎狼袭击,置生死于不顾,这事感动了西天释迦牟尼如来佛。如来佛祖迅疾令一个童子变成一只猴子,前去帮助富萝卜目连。于是,猴子把目连背上的经书抢起就跑。目连见猴子把经书抢走,急坏了,心想,没得经书咋个去地府救母啊!他豁出去,拼命去追那只猴子。猴子一跃,跳下了万丈悬岩,目连追到岩边,看到万丈深渊,不禁放声大哭:“苍天啊,为何这样捉弄目连啊!我生不能救母,活在人世也枉为人子啊。”此时不容目连多想,只见他向着悬崖纵身一跃.奋不顾身地跳下了悬崖。此时的目连只觉身子飘忽,眼看即将粉身碎骨,却不料自己轻轻地落到一朵莲花上,定睛一看,面前是个美丽的平坝。坝子里满是盛开的金莲花,前头已是雷音寺了。
此时,目连才明白,原来是这只神猴帮助才来到佛祖身边,他疾步跨进雷音寺,三拜九叩首地朝拜了如来佛祖。佛祖念他是个孝子,送给他一根金禅杖.一件闪闪发光的袈裟.一颗宝珠,令他速速前去救他母亲。目连匍匐在地,三拜九叩首.拜谢了如来佛祖,很快赶到地府,阴曹地府的秦广王,见有目连手持佛祖卿赐的金禅杖,马上和颜悦色地对傅萝卜说出实情,你母为生你,修行吃了长斋。为了有乳汁养活你,开五荤犯了杀戒,你进京赶考期间,你母亲思念儿子思念成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开五荤.破杀戒,已经被打入了阿鼻地狱受罪,你今可到阿鼻城去吧!
阿鼻城鬼怪逞凶、展法术勇斗妖魔。
富萝卜目连来到阿鼻城,守城的鬼兵鬼卒们一见,赶忙阻拦,约二三十个鬼卒.夜叉一拥而上,只见那些小鬼们,有的首场一丈多长的巨斧.有的伸出三尺宝剑,有的挥舞巨齿钉扒,有的挺起钢叉.有的手持又长又大的铁链,有的抓起大铁钩,有的扛着九环鬼头大刀,有的弯弓搭箭.有的高举铜锤.魑魅魍魉们,一个个横眉瞪眼,乱糟糟.闹嚷嚷。一吊舌鬼高举鬼头大刀,一步蹿上前,俯视着目连厉声喝道:"哪里来的乳臭未干的白脸小儿?竟敢擅自闯入我阿鼻城地府重地!”,目连不由分说,只管大踏步往里闯,吊舌头鬼高举大刀朝目连劈头盖脑砍来,目连提起金禅杖轻轻一挥,哗啦啦,禅杖顿时飞速旋转起来,只听哐当一声,吊舌头鬼手中的鬼头大刀瞬间断成数节,纷纷落在地上,整个人被禅杖弹出十丈开外,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其余鬼族夜叉见状,齐扑扑地挥舞手中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的十八般兵器,向目连一阵乱砍乱刺,目连眼疾手快,一闪身跳出鬼怪们的包围圈,扎起马步,身体往下一蹲,提起禅杖,一个横扫千钧之势,轻舞禅杖,向夜叉鬼卒一阵猛扫,只听一阵阵鬼哭狼嚎的惨叫,夜叉鬼卒,横七竖八倒下一片,有的头打破,有的腿砸坏..就这样,目连一路挥动金禅杖战退狱卒,打开地狱门,只见地狱了一遍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冤魂厉鬼‘冤枉,冤枉啊.....’声嘶力竭的哭天喊地的凄惨声音阵阵传来,不绝于耳。这时目连想起如来佛祖赠送他的那颗宝珠,赶快从怀摸出来,用左手食子和拇指捏住举过头,右手提起金禅杖,忽然,宝珠一亮,接着放出强烈的白光,‘哦,佛祖赠我的原来是一颗夜明珠!’—目连边想边看,接着按照佛祖悄悄告诉他的夜明珠宝贝使用秘密口诀,于是目连口中念念有词.....,用宝珠---夜明珠照亮了地狱,用禅杖驱跑了恶鬼.打开地狱班房所有牢门,放出全部蒙受不白之冤.被错关押在地狱了的冤魂厉鬼。在所有鬼魂里遍寻母亲不见,只看到一只似狗非狗,似狮非狮,似猫非猫的雌性怪物,它两眼流着泪,绕着目连,来来回回地在他脚边转,从它的口型和面部表情猜测,它好似在说:“我就是你母亲,我就是你的母亲呀!”毕竟母子心灵相通,目连已经确认它就是自己的母亲---刘氏四娘。目连见母亲变成这个样子,万分心酸,不觉黯然泪下,他也不嫌弃母亲被妖术变成什么,抓起母亲的手,呼的一下甩到自己的背上,背起就走。一口气背着母亲飞快地逃离了地狱,当然夜叉鬼卒吃过亏,知道目连禅杖的威力,如今还有夜明珠,更加不敢上前阻拦。也不敢来追。目连背着刘氏四娘,跑啊跑,最后把她背到正觉寺后面的‘何家包包’山上,搭个草棚将母亲供养起来,早晚陪伴。
富萝卜目连母亲虽然变成了怪物,说不出话来,但心里还是明白,看到儿子还是那么孝顺,家乡风光还是那么美好。想起自己的样子不觉万分心痛,哭不出声来就大声哀叫。叫得方圆十里不得安宁。目连悲痛地跪在母亲面前道:“母亲不要悲伤,也不要叫,儿不嫌母丑,你的养育之恩,儿万死也要报答,有孩儿早晚侍候,望母亲还是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吧。”母亲流着眼泪默默无言。
目连行孝的事既感动了佛界也感动了天庭,天庭里玉皇大帝封他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列四大罗汉之首.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奉命巡视整个阴曹地府,督查地狱.从此以后、富萝卜震慑地府十殿阎罗。
红岩子
舞狮灯.耍龙灯的由来
富萝卜目连被封为大愿地藏王菩萨.目健连尊者.目连尊者.在佛陀中神通第一.佛教‘孝道’的代表者。从此目连奉命经常到冥界地府巡视十大阎罗殿。本来,他应该到天堂享受光明极乐世界,但是却选择了去地狱。目连领命后,他不负天命.认真履行职责,闲暇时也不甘寂寞,处理公务外照旧诵经念佛.传经送宝,并常到十殿地狱巡察。一次,他巡察后,深感阴阳之间并无好大差别,原在阳间作恶之徒,在阴间仍然作恶横行;原在阳间被冤屈者,在地狱仍然有冤无处申。阳间法度不严,阴间仍然有律不依,使得地狱内冤魂怨鬼不少,每夜大呼小叫闹得地府昼夜不宁。
为了达到惩恶扬善,奖惩分明.甄别阴曹地府的元嘉措案。地藏王目连不畏艰辛,经常带领十殿阎罗,调阅案卷.亲自复审前任留下的冤假错判,四处查实,微服私访,就这样,仅半年功夫将冤假错判一一查清,该放生的就放生还阳,该打入地狱受刑的则坚决打入十八层地狱收监,绝不手软,整个地府恢复了从来未有的宁静。地藏王目连秉公判案,执法如山的威仪,使鬼神震惊,十殿阎君也表示佩服,且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时地藏王的美名在阴间远近传颂,有口皆碑。 腊月三十,是目连母亲的生日,被变化成怪物的刘氏四娘,此时又悲伤哀嚎起来,闹得方圆十里不得安宁,目连百般侍候都无济于事。十殿阎罗听到叫声,也不能正常奉行公事,来朝拜地藏王。大家见他母亲那悲哀的样子,地府众卿都同情落泪,人人焦急,想安慰.安慰,却无任何办法。目连也显得尴尬茫然,谢过阎王们,寒暄几句后,亲自礼送十殿阎罗到门口。不到天明明,刘氏四娘想到伤心处,忽然又惊抓抓的哀嚎起来。十殿阎罗们赶紧穿衣起床,急忙赶来叩见地藏王。这次,目连送走十殿阎罗后,心想:“人的感情用刀是斩不断的,母亲哀伤痛哭是情理之中,要咋个才能使母亲免去悲伤不在伤心地哭吼呢?...”于是他一边劝慰母亲,一边冥思苦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连夜赶做一个‘笑和尚’的戏脸壳面具戴在自己的头上,在母亲面前边舞边跳,刘氏四娘一见笑头和尚就是目连,目连就是自己的儿子,便破涕为笑,也跟着目连像狮子一样地跃起,边舞边跳,手舞足蹈.忘了一切。为了让母亲开心,傅萝卜还在舞狮灯的同时,叫人买了彩布,让艺人按照传说中的龙的形象,制作了五丈长度的彩色长龙,龙身的肚腹部下边固定三尺长的木棍,挑选壮汉十多人组成龙灯队;再挑选艺人三、四人组成龙灯锣鼓乐队,耍龙灯时,一人手持竹竿,竹竿上固定一个五彩炫丽的龙宝,伴随着激越的锣鼓音乐,逗宝人灵活地逗着龙灯翻飞起舞、跳跃腾娜,威风八面、喜庆热闹,刘氏四娘看了龙灯表演,顿时心花怒放。
傅萝卜【目连】见母亲终于乐了,心里万分欢喜。为了使母亲更加高兴,目连令府里的狱卒经常安排舞狮队、龙灯队在母亲周围翻滚跳跃、舞狮子、耍龙灯,为他母亲逗乐助兴......。
红岩子的龙灯队闻名成都平原、闻名川西坝。从此,在彭州毗卢场【清代艳阳场,民国红岩乡,又名红岩子,今红岩镇】民间就流行起舞狮灯、耍龙灯的大场面热闹活动了,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红岩子耍龙灯活动热闹非凡,并一直延续至今。1993年彭州市撤县设市,红岩乡组织了一支80米的长龙,由舞龙灯艺人巫先伦、红岩纸厂的胡顺宝,余成禄,街上居民何明其等20人,威风八面地在彭州市撤县设市庆祝大会上熟练地舞起长龙,场面非常壮观、震撼,为盛会助兴,赢得了四川省、成都市参加会议的领导和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后,红岩镇虎形村因村领导尹显富非常重视,组织了由老艺人熊志军任教练,虎形村女青年魏芳艳、小汤、小蒲等7人组成的红岩镇女子龙灯队,两支女子小金龙队,又称“板凳龙"在红岩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闻名川西,经常参加红岩镇和彭州市举办的春节联欢、各种传统节日、红岩西瓜文化旅游节、彭州市非遗文化节等大型公益活动,为各种活动助力,红岩镇有7个村【社区】恢复建立特色龙灯队,如龙九村的辣椒龙、塔桥村的西瓜龙、白石沟村的木耳龙、社区的黄金龙、梨花村的梨花龙、幸福村的秧歌锣鼓,八角村的高跷等等展示了红岩龙灯民间文化娱乐的精彩技艺。
望乡台 四娘望乡
四娘被儿子逗乐了,虽不再吼叫了,但因离家太久,沉默中,心里又生起了思乡念头。目连安慰母亲道:“这事不难,只要母亲高兴,儿子一定照办,今夜就陪你去一个地方。” 是夜,一弯明月、几颗疏星、凉风习习、月光融融。地藏王目连背着母亲,将身上袈裟轻轻一抖,片刻功夫就轻轻地落在一座小山上。目连挽着母亲沿山路拾级而上,行在半道上,四名鬼卒挡道,只见此处右边立着一个一人高的石碑,借着月光见碑上写着:“望乡台”三个大字,毗卢场丁家山上,【红岩乡高埝村六组,有一座像一条长龙形状的山上,一处非常陡峭的山坡,古往今来一直叫“望乡台”】。
四名鬼卒将四娘挡着不放,并举着铜锤欲打四娘,突然被一鬼卒小头目厉声道:“地藏王驾到,还不叩拜!”边说边倒头便拜,边拜边听见哭声四起。目连叫众鬼卒免礼,问何故哀嚎?小头目道:“地藏王爷爷有所不知,这望乡台是为亡魂归地府前或入地府后,由地府安排回望家乡和亲人用所设的场所。
望乡台又分‘上望乡台’和‘下望乡台’。亡魂又分善恶两者,善者可登‘上望乡台’,回望家乡和亲人聚会。恶者只可到‘下望乡台’。‘下望乡台’只能看到家乡,但是见不着亲人,看了家乡后就被我等用铜锤打入地狱受罪,永世不得超生。这些恶魂因在世间作恶造孽太多,去不了‘望乡台’,因此在此哀嚎。”地藏王听后,沉思片刻道:“惩恶扬善以启迪后人,若能改恶从善,则善莫大焉。”随即叫来一负罪归阴的恶魂问道:“若来世你再度变人,你将如何?”恶鬼道:“我是恶人,活着该受刑,死后该受罪,菩萨若能让吾等再变人,我等定当洗心革面,多做善事,为人造福,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当地藏王一听连声赞许,马上吩咐鬼卒取来纸笔写下一道谕旨“缩小下望乡台,扩建上望乡台,均赐善恶望乡来,善恶到头终有报,吾不制裁谁制裁。”并嘱咐,改小下望乡台,今后凡魂归地府者,除个别十恶不赦者外,多数亡魂都可到此,登望乡台,遥望家乡和亲人。知错必改,善莫大焉。说罢将谕旨交与小头目,嘱其不得违令。从此,望乡台上很少听见鬼哭神嚎了。
刘氏四娘在目连的陪同下也登上了“上望乡台”。在望乡台上她看到家乡比以前更加美丽,会缘桥下的那一条大河---鸭子河,像一条玉带贯通傅家庄,傅家庄周围川西平原坝子上,庄稼一遍青绿.鸟语花香.人欢马叫.狗儿蹦跳,男耕女织,一派兴旺景象。唯独傅家庄房屋倒塌人烟稀少,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触景生情,四娘自责,泪如雨下。突然,空中鼓乐齐鸣,艳阳高照,但见两老者在云端里一处似雪,银色.洁白的鲜花盛开的梨花树下,手捧茶杯,惬意地对弈下棋,悠然自得,其中一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傅相,四娘见后喜不自胜,即起身扑去,然而却老是到不了丈夫跟前。虽然近在咫尺却不能与夫相拥,只听傅相在说:“善有善报也,恶有恶报也,知过必改者,定有后福也.....” 之后,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地藏王目连只得把晕糊糊的母亲架上肩膀,轻轻地背着,慢慢地回地府去了。
慈母山 人间地狱
地藏王凭着他的智慧和才能很快治理好了地府,为 母行孝.逗乐了母亲,又陪同母亲登上了望乡台,变革了上下望乡台等级森严的不当戒律,宽容了含冤受曲的众多冤魂厉鬼,孤立瓦解了少数十恶不赦的恶鬼,博得了冥界众多普通亡魂的称颂,让阴间冥界过上了安静的日子。在安静中他又想起母亲为儿子,为傅家受了不少苦和罪,到现在还无一个安定的居所。再说,他在冥界地府公务繁忙,又怎能长此陪伴母亲呢?突然,他想起救母出来时,暂住正觉寺后边的那座小山(现何家包包)的草棚,心想,不如将母亲接往此处暂住,选派专人侍候奉养,将来修座“报恩寺”,让母亲在此贻养。主意已定,目连背起母亲就一路朝南,往那小山奔去,到了草棚,见屋内灯光点点,推开门,见里面住着一老一少,正是会缘桥上唱莲花落的爷孙俩,目连说明来意,目连觉得两人友善.值得信赖,于是向老者说明来意,并把母亲托付与爷孙俩。那爷孙欣然应承:“请地藏王放心,吾等一定精心侍奉好傅老太太!”
这爷孙俩可不是一般的人,爷爷是这方土地的土地公公,孙女是一只丹凤化身。因感恩傅员外偿贫普救苍生,同情傅家善人常做善事,到头来却落个不善的下场。他们在此住下来,总想报答傅家的大恩大德。既然地藏王把母亲托付与他们,他们便不走了。丹凤仙子首先对爷爷说:“为了永远陪伴他们俩,我想化成一座山,我化成山后,这座山不要叫凤凰山,就叫“慈母山吧”。因为四娘为儿子开戒受罪,慈母之心,无人不知,就用此山来纪念目连的慈母--刘氏四娘,不知爷爷意下如何?如行,你就一定要成全孙女”。
土地公公沉思良久,终于老泪纵横的说道:“孩子...既然你意已定,那...好吧...,我只有成全你,你年纪轻轻的死后不留名的义举.壮举,实在是令爷爷十分感动,你如果化成一座山,我一定去化缘在山上修座庙,然后出家当和尚,永远照看你们,还要把目连母子俩所经历的事迹,塑造出来供奉在寺内,让后人得到教化,受些教益。 这天夜里,丹凤仙子对土地公公说:“爷爷,你照顾好目连母亲,天亮之前,您必须走远点,我好作法。”土地公公马上转身疾走,刚走到会缘桥上,回头一看,只见傅家坝.鸭子河东岸一带,河边上空金光四射,只见一只美丽的凤凰腾空而起,一声长鸣,展开双翅,围着沃野千里的川西坝子转了一圈,便落在了傅家坝子附近,鸭子河的对岸,变成了一座外形活像一只凤凰的小山。这就是现在的慈母山。
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川西平原两只凤,一只是成都近郊的凤凰山,另一只便是彭州市红岩正觉寺附近,鸭子河对岸的慈母山。慈母山虽然像只凤,但自始至终却没有人叫丹凤山.凤凰山,而叫慈母山(在四川省什邡师古镇.原什邡市民主镇金羊村内),与彭州市红岩镇红塔村【今塔桥村6组】隔河相望。
丹凤仙子化成的慈母山,山很美,山上绿树成荫,山下流水潺潺,林中鸟语花香,是一处难得的修仙念佛圣地。土地公公及时作法,只见他将手中的拐杖举在头上,口中念念有词,刹时,拐杖在山顶变成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整齐的庙宇。公公则变成了一位慈眉喜目,颈挂念珠的慈母山禅院主持长老和尚。早晚晨钟暮鼓.烧香化钱,诚心实意地侍候着目连的母亲,看照着丹凤仙子。
富萝卜治冥界地府
地狱未空誓不为佛
目连巡视.治理地府 、地狱,在我国的佛教思想中,地狱里一共有十个殿,就相当于现在的十个法庭来审判死藏王菩萨目莲巡视他的辖区——阴朝地府十大阎罗殿。所谓十大阎罗殿就是冥界地者的罪行,每个殿都有一个管事的阎君,地狱的最高长官,就是阎罗王。目连经常到黑暗的地府巡查,解救冤魂厉鬼,他曾经立下誓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阴曹地府究竟是啥样?千百年来有种种描述,很多版本,目连为舅母,解救冤魂,又来地府。
只见十殿像现在的大型隧道的入口,只是里面黑暗阴森,雾气腾腾的门,地狱门口两边是石门框,门是厚重的石墩子开凿成的,两边石门方上面有对联,右边写着“人心是铁非是铁”,下联:“王法如炉真如炉”,门正上方写着:‘地府阎罗殿’。
传说中的十殿
进入第一殿前有一条血水奔流的河,河上面有独木桥名奈河桥。人死后,首先必须接受第一殿的审判 , 冥 府中,第一冥府笳篮,是第一殿,侍者珈蓝就会调查死者生前的所作所为,如果过恶之事做得极少,善多于恶,则不必接受其它几殿的严刑折磨审判,直接送到第十殿,在此接受投胎,再转世为人。如果死者生前犯有凶杀.抢劫.陷害等等无恶不作,伤天害理之事做得太多,那么死者一旦踏入阎王殿,鸡脚神用铁链.枷锁将其捕来,牛头.马面再给他烙上鬼囚火印,然后押送到一座数十丈高的塔子里,塔子里面有一面镜子,(孽镜),镜子把死者在阳间一辈子所作的种种恶事,毫不保留的一一再显现出来,然后,在炼狱里接受一步步的酷刑折磨。
第二殿是极寒地带,在这里空气冰冷.不是滴水成冰,而是涌水成冰,冻得令人寒冷刺骨,无法忍受.无法支撑.头一次受这种寒冷的人,皮肤因寒冷开裂口,流血.....。
第三殿:挖眼睛等酷刑地狱。地狱的牛头马面等鬼使差役将死者魂魄的双眼挖掉,要他们永远看不见东西,再用特大锯子吧死者从头部正中至胸部正中--胯部两腿正中硬生生地锯开,锯成两半,或者用大铡刀将人的躯体拦腰切断;磨子推,用巨大的石磨,将人头朝下.脚朝上,慢慢的磨成肉酱;
第四殿:下油锅,用特大的铁锅,架上木料,烧起熊熊烈火,油锅沸腾翻滚,鬼卒们把人投入油锅里熬煎;
第五殿:上刀山,用几十把磨得雪亮的特大钢刀,刀口朝上,威逼死者往刀梯子上面爬,一步一股血往下流...过血河,一条大河,滚滚血浪滔滔,鬼卒们把死者拳打脚踢.踢下血河,河流恶鬼.冤魂,争相扑来,又抓又咬....死者,在血河里无助的拼命挣扎....
第六殿:扨陷阱.挖人心,陷阱里面有许多又长又尖的参差不齐的竹子尖桩,幽冥鬼卒们把死者用力狠狠的扨下陷阱,肉体被锋利的竹子戳穿.顿时血肉模糊...惨叫声声.不堪入耳,然后,一鬼卒用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入死者胸脯,用力挖出死者的一颗血淋淋的心脏.扨给恶狗,饱餐;
第七殿,石灰添塞嘴:幽冥鬼卒,用非常好的新鲜石灰,强行塞进死者的嘴里,石灰进入胃.大肠.肺和心脏等人体内脏器官,使人的舌头.口腔.满嘴烂掉.萎缩...
第八殿:钢爪勾心:幽冥鬼卒,用钢勾从口里伸入死者肚子里面,把死者的胃.肺.脾脏.肾脏,猛力勾出来喂狗;
第九殿:铁钉钉头颅:幽冥鬼卒又用2尺长的大铁钉,对准死者脑袋中间的百会穴,右手挥动铁锤,把铁钉钉进死者头颅里面,顿时脑浆.血水迸流;
第十殿.对幽冥刑律阎王宣判:幽冥阎王命令阴朝地府判官,将亡魂的簿子翻阅查看,区分善人.孝子.良妇.恶人.奸佞之徒.分别判以‘神仙’羽化升天,走天堂之路,上极乐世界;善人,转世在做人。恶人,奸佞之徒,分别转为扁毛飞禽.野鸡.或者来世变牛变马.变狗兽类畜生;极其万恶的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渡!
一日,目连来慈母山庙中看望母亲,已知缘由。对爷孙情义崇敬之至,并向土地公公言道;‘这阴阳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世事与地狱无异,我想开历史之先河在世间仿造一座地府,以震慑鬼神之刑,警示世人,教化百姓。犯罪少,则社会安,国之幸甚,民之幸甚,地府亦免去许多麻烦。请教公公是否可行?’。公公道:‘当然很好,只是早地府一事,卑职确实是无能为力’。地藏王道:‘这个不难,我来助你一臂之力’。只见地藏王目连,解下袈裟,随手往空中一抛,双眼一闭,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乌地黑,日月无光......,不到一刻功夫,平静如初,朗朗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举目看时,一座很大的庙宇呈现在他们面前。高大的山门上挂着斗大的‘地藏王府。’四个大字。进山门从一到十重殿,殿殿俱全,殿内各阎王神像威严,每殿鬼御齐备,阴森恐怖,鬼狱狰狞,刑具,型室花样繁多。土地公公情不自禁地赞道:‘造得好,好!’
自从有了慈母山地府和十重地府衙门,冥界十殿之后,人间远近百姓成群结队地前来烧香朝拜。夫陪妻,母携子,爷带孙,更有不少看热闹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好一座慈母山,顿时异常热闹起来,朝了慈母山,过河去又拜正觉寺,登正觉宝塔一览胜景。前来朝拜者看到地狱阎王殿森严.恐怖的十重地狱和阎罗殿,看到推上刑堂的归阴罪魂塑像场面,硬是叫人胆颤心惊。被严刑酷罚惩处的阴魂们,有的被挖去眼睛,有的拔去舌头,有的下了油锅,有的被抛上刀山,有的锯子该,磨子推,丢进碓窝化成灰的。。。。。。种种酷型。牛头马面,白面无常,鸡脚神.夜叉.拘拿鬼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看后让人望而生畏。很多父母有意带着行为不端正,不太孝顺的子孙前来朝拜,意在教他们迷途知返.痛改前非.浪子回头金不换,亲眼目睹那些贯说假话,不诚实待人,刁钻古怪,阴险狡诈.谩骂父母.骗人整人的恶棍被‘拔舌’的下场;启迪那些不孝子子孙,虐待父母者丢下油锅的惨景;惯偷.惯盗.不敬师长 ,抢劫.杀人.放火.动刀.动枪......被砍去双手;放进磨子磨,丢进碓窝捣成肉泥.奸情害人性命者用锯子改...等等地府酷刑。那些做过亏心事的人,吓得粗气都不敢出一口,只敢默默念道:‘今后我一定听话’,狂徒惯偷看到阴曹地府.冥界十殿中的种种严刑峻法,众皆后畏惧十分,知道上苍有眼,神灵有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回去后,很多曾经干过坏事者,也迷途知返.纷纷改恶行善,大大收敛,走上正道了。从此人世间便有了地府和十殿。
萝卜宴
自从慈母山有了十殿后,名气越来越大,香火也越来越旺盛。雒城.什邡.绵竹.彭州.新都.郫县.灌县,以及整个川西平原上,来慈母山朝山拜佛的人终年不断。土地公公不负众望,当上慈母山禅院主持后,把寺院整治的井井有条,新近又自撰了一副对联,挂住山门两旁。联曰:‘丹凤朝阳来去施主纳吉庆,地藏菩萨普施佛法渡有缘。’这一天,从安县来了一家人,祖孙三代一十八口.殷实富足.家大业大,真可谓大户人家。刚到山门,老施主王友善便被山门上的对联吸引住了。他现在想到:‘到底是川西坝子的名刹,果然与众不同,这寺庙之内定有高人。’王老施主带领全家仔仔细细地遍游了寺院,虔诚地毕恭毕敬地一一拜过菩萨,步入斋堂,吃过斋饭 ,主持来到他面前,开口说道:‘王施主,恭喜恭喜!你此次回去便要当曾祖父了。’王友善听后十分惊奇,便问道:‘大师何以见得?’主持哈哈大笑道:‘您老一生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有四世同堂之福,只可惜您的孙子有违祖训,行为有些不检点.....’王友善老施主一听,更是惊愕不已,说道:‘大师真乃神人也!家孙 巳近来确实有些行为不端,虽然曾受老朽父子鞭挞,仍不醒悟,万望大师不吝赐教.指点迷津。’主持道:‘施主不必担心,你既然来此必有所获。贫僧送你一幅对联,回家之后,令你孙儿自己书写,写好之后叫他自己张贴于他的卧室房门,早晚各默念三遍。如此,你孙子定会迷途知返。’起联曰:‘前世积德生贵子,后代躬耕育贤孙。’主持接着又说道:‘王施主,明年秋天 , 你家那方,将有灾难降临,你下山时,在慈母山脚下,鸭子河 对岸边家河坝的菜地里,取3个连根带泥土的萝卜,拿回去育种,明年你在多种一些萝卜,到时候自有妙用。’王老汉回到安县后,果然一一照办。第二年,硬是老天干,旱灾使河水断了流,水井见底,天气,越来越热,病痛越来越多,家家哀叹,人人呻吟。王友善老汉年事已高,病得奄奄一息.气若游丝。这天夜里 ,忽见 慈母山地藏王菩萨来到他的床前道:‘王施主,还记得萝卜么?’王友善陡然一惊,醒来才是南柯一梦。王略有所思,赶紧派人去扯萝卜。家人来到萝卜地里一看,月光之下,只见地里红彤彤一片,用手一摸,摸到一根大萝卜,足有十多斤重,家人急忙把萝卜抱回家去。王友善见家人把萝卜扯回来了,一把抢过萝卜,横起就急忙啃了几口。说来也怪,这萝卜吃起来竟清香可口,又嫩.又脆.又甜,王老汉几口萝卜一下肚,顿时觉得浑身轻松.神清气爽.精力倍增,甩甩手.踢踢脚,哪里还有什么病啊?王友善便将萝卜让全家分食,说道:‘吃吧吃吧,一吃萝卜病都好了!’王友善感激菩萨之灵,萝卜之神,立即到书房,挥毫疾书,赶写了几十张‘告白’以晓谕世人。告白曰:‘今年苍天示警.烈日如火,田土龟裂,河水断流,禾苗萎焉,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饿蜉遍地.哀鸿遍野.何以解民于倒悬! 夜梦慈母山地藏王菩萨显灵,鄙人今晨全家吃了萝卜,瘟病皆除,已得安康。望各乡邻.人家,凡是染有瘟疫者,速来本庄菜园取食萝卜治病;为答谢上苍,凡是食萝卜后病愈者,三日之内,速到本庄,本庄已经备好供品.供果,望各家各户备好香烛纸钱,全部到我家聚齐,一是去慈母山感谢地藏王菩萨目连救苦救难之恩;二是去慈母山祭天.烧香求雨,挽救遭受旱灾的禾苗, 切记切记。’告白一出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四乡八里,三日之后,王家庄前人山人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计其数,乡亲邻里队伍排了三里多长。由于王友善老汉见过大场面,指挥得当,调度有方,各乡各庄编排有序.次序井然。谢恩求雨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安县出发,经绵竹.转遵道,把遵道观里的纸钱抢购一空,【相传绵竹遵道观的纸钱,是敬天地.祭鬼神的十足纹银。】一时间导致‘遵道纸贵’。拜佛的队伍沿途加入了不少,因为沿途的百姓吃了安县队伍随身带来的萝卜,不管什么病都好了。所以这支拜佛的队伍越走越长 ,拜佛队伍进入什邡过‘徐家场’石板滩.九里埂,然后顺利抵达慈母山,到得慈母山山脚下,人们一齐燃放了上百柄鞭炮,点起了巨大的蜡烛,这蜡烛有水桶 般粗,长9尺9寸9分,点燃了碗口粗,9尺高的高香99支。引来了什邡.彭州方圆几十里的民众前来围观......
人们都说要比皇帝老倌儿泰山祭祖那么隆重热闹!拜祭地藏王菩萨之后,当天晚上,人们围在当地人平时经常淘洗萝卜的一个堰塘旁边,点起数十堆熊熊篝火,与当地的民众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萝卜宴席。王友善心里感概万分地说:‘今感谢地藏王菩萨显灵,也感激当地民众的萝卜设宴热情款待之盛情,今后,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将到这里来聚会,吃萝卜宴,一会儿大家临返回前,大家顺便都带一些萝卜回家留着种子.....,萝卜的款项有无支付。’
当地庄主连声叫好,说:‘难得有今日之盛会,为了让我们的后代今后了解这里的历史,把这个堰塘就叫做‘萝卜堰’吧!’。
此后萝卜堰和边家河坝的萝卜远近闻名.千百年来毗卢场【今红岩镇边家河坝】产的萝卜,无论你用来凉拌.炒.炖汤.红烧.熬汤....,吃萝卜比吃肉还好吃。这里盛产的萝卜,红皮.白肉.以个大.香甜.脆嫩.营养丰富,在众多萝卜里独占鳌头,历来为世人所喜爱。 后来,制作.享用萝卜宴席的习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直到如今。
傅萝卜之大印——小石包
在傅萝卜【地藏王菩萨】还没有受封的时候,十殿之间所使用的冥币冥钱,面额不一.颜色各异.形状大小不一致,还互补通用,从这一殿到那一殿去用钱,还得互相兑换,为了用钱之事,地府里的大鬼.小鬼.穷鬼富鬼,饱鬼饿鬼,伤透了脑筋。冥界鬼城里,还出现了几次假币案件,闹得满城风雨.鬼心惶惶。傅萝卜被封为地藏王菩萨之后,冥界十殿阎王归他监管.巡视,这十殿之间冥钱不统一,成何体统?地藏王菩萨传令召集十殿阎罗说:‘偌大的地府,冥币不能通用,价值不等,明发银行账目难于清算,岂不是善恶不分?让冥界酷吏持权横行.尔等有何方略,请献上良策。’十殿阎罗各自心怀鬼胎.默默无语.地藏王无法,只好说道:‘既然这样,本王只好亲自到各地去查访之后,再行定笃。地藏王走遍三山五岳.神州大地,还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只好再去西天拜见释迦牟尼佛,如来佛祖传见了目连,对目连说道:‘你听说过钱能通神么?’。地藏王答道:‘听说过’,佛祖说:‘既然如此,你那个阴曹地府,听说过有钱能使鬼推磨吗?’,地藏王答道:‘也有其事’。佛祖听后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顿了一顿,看看目连说:‘你身为地藏王,我看你就缺印,缺一颗冥界通用的地藏王之大印。’‘汝欲要在阴曹地府统一冥币,不但要统一面额.价值,还要有能够约束十殿阎罗王的人,这个人就是你!你回去之后,制一枚地藏王目连之印,代表你行使职权吧。’目连听后恍然大悟,叩别佛祖立即返回地藏王府,回府后他心想:‘佛祖说得对,无印不成法,无印则无天,要尽快找一方大石来刻制大印。然后再建立一个冥界钱庄,这样就解决了阴曹地府的廉洁等等问题,岂不是功德无量么!’地藏王又想道,到什么地方去找这方大石头来刻大印呢?他猛然想到母亲的出生之地,刘家沟灵隐寺附近的一条水沟旁边,有一个方正的大石头,此石乃女娲补天时,从天界掉落下来的有灵气的神石,用它来刻印最好。于是地藏王马上召来地府的神工鬼匠,花了七七四十九天刻成了篆书‘地藏王目连之印’字样的,一间房子般大的正方形大石印,同时还盖了一座宏伟的藏印楼。印刻好之后,交给了冥界钱庄掌柜执掌,谨遵地藏王之命方能统一用印。于是,地藏王下令印制冥界统一纸币,为了统一使用纸张材料,保证统一后的冥币质量,特地选中了刘家沟产的本山桦树皮纸.竹子土法生产的草纸.绵竹遵道观的纸.什邡湔氐镇纸厂沟的纸,以及冥界首府丰都鬼城中丰都纸业等个大型纸业的上等纸。组建了冥币生产工坊,精选了凿工币匠....万事俱备之后,印制了限定数量的冥界通用纸币,在冥界统一发行。地藏王还发布政令:一,从盖印的统一纸币发行之日起,原来各个阎罗殿自己发行的冥币即刻统统作废,【各阎罗王虽然因为此举被断了财路.敢怒不敢言,但只得服从】;二.各方土地菩萨.协助通知阳间的打造纸钱的业主门必须运载所制造的纸钱到毗卢场刘家沟,将各人所造纸币加盖地藏王目连之印。各方土地菩萨通知一出,阳间四面八方打纸钱.卖纸钱的纸钱流通业主们,都赶在每年7月初一之前,带去一批又一批纸钱,去刘家沟灵音寺处盖石印。凡是来盖印者,都有事先沐浴更衣,然后在焚香叩首,盖石印时,用草纸一张,在石印的文字上面涂抹朱砂,拓印一张印符。有了这张印符,阳间烧给阴间的纸钱就能通用了。从此纸币业主.民间从事祭祀活动的.做道场的通通都要去盖地藏王目连的石印,无一例外。当地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之间.【在农历腊月底.春节前夕也是如此】,七月半,人们一直认为是阴间过大年的日子,家家户户,无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是简是繁,都要搞一次祭祀祖宗.祭奠已故亲人的活动,皆以烧纸钱为主.附以点蜡烛.献猪肉.豆腐‘刀头’.果品.水酒,夜里还要带上纸钱.香烛.白米饭到沟边路旁.十字路口化钱烧纸,遍偿孤魂野鬼。于是香蜡钱纸铺的生意非常火爆。但是,阳间买纸钱的人,都要验正有无印符才敢购买,都说盖有地藏王大印印符的纸钱才是十足纹银,阴间亡灵才能收到。刘家沟原来共有9座庙宇,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自从刘家沟里有了目连石印这块大石头之后,方圆几百里,乃至千里之外,善男信女蜂拥而来,都说大印石灵念,都要亲手摸一摸石印,以求消灾灭祸,益寿延年.富贵吉祥。如今,四川省彭州市刘家沟【位于红岩镇灵石村2组境内,还放着这块石印,当地人叫它‘小石包’】。
白鸡石 -大石包
在今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灵石村2组的大山丛林之中,一条潺潺流水的山溪旁边,有一块40平方米左右的正方形石墩,石墩顶部平坦,稍有隆起,石的南边下方有一个小小洞穴,这里,有一段目连母亲刘氏四娘显灵的故事。很久以前,毗卢场九里埂的天生塘湖畔,有一户刘姓人家,只有母子两,母亲年老多病,全靠儿子圆圆经常上山挑碳.扛木料挣钱为生。一天早晨,圆圆起五更赶路,下了九里埂,大步前行,进刘家沟,经灵音寺.翻盖头寺.过石关门.穿银子窝,到白鹿三河店去担碳。途中,快到灵音寺时,觉得口渴,在山溪边,用手捧了几口山泉水,喝了,便坐在一个石包下面歇歇,忽然看见,往天自己经常从这里走过的路旁那个石包下面,钻出一只白色的母鸡来,这只母鸡带着一群活蹦乱跳的.非常可爱的小鸡,在山路边.草丛里觅食。只见这些小鸡都长着乳白色的绒毛,粉红的小嘴‘叽呀.叽呀.叽呀...’地叫着,活蹦乱跳地挺逗人爱。圆圆伸手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一个玉米野菜馍馍,用手掰成细小碎粒,轻轻的撒在小鸡们面前,逗着喂小鸡。那一群小鸡在母鸡带领小,抬起小脑袋有些胆怯望望圆圆,然后,试着啄地上的食物....圆圆心想赶路要紧,待我担到碳时返回来再来看你们.....。想到这里,马上提起扁担,挑起盛碳的竹筐走了。说来也怪,这天,圆圆担起碳来脚下生风,上山下坡.往返四五十里的山路,只用两个时辰就把满满一挑碳毫不费力地担到了毘卢场,卖了,买了几升粗粮,还割了两斤肉回家孝敬老母亲。第二天又起四更,圆圆急匆匆赶路登上刘家沟,前往三河店担碳。很快又来到了灵音寺前路旁的那块石包处。把扁担.碳筐往路边一放,几步跨到山溪边,手捧山泉喝了几口,顿觉神清气爽,虽然已经走了十几里山路毫不觉累。喝罢山泉水刚一转身,嘿!昨天见到的那只一身洁白的母鸡‘咯咯咯’地叫着,周围一群白色的活蹦乱跳的小鸡又出现在石包下.草丛里‘叽呀.叽呀’地想找食物。圆圆赶紧又从自己怀里掏出玉米野菜馍馍,一小粒一小粒地,不断分来逗小鸡。白母鸡‘咯-咯--,咯--咯--’地叫;小鸡们‘叽呀--叽呀---’地唱。就是瞧着金灿灿的玉米馍馍颗粒不去啄食。圆圆心想:‘这么好看的小鸡,我逮几只回去让老母亲喂养不好吗?他轻轻地挽了挽袖子,慢慢地走近小鸡,不松不紧地蹲下身子.弯着腰,双手敏捷地一扑一抓,一手捉住了一只小鸡。圆圆欢欢喜喜的脱下外衣,轻轻地把小鸡包住,又在路边扯了几根金银花藤把衣服扎好,放进碳筐里,一路小跑,边走嘴里边哼着红岩山歌。很快把碳担上街,卖了碳,又为母亲抓了药,卖了针头麻线,往家赶,途中他又放下碳筐,取出包小鸡的衣服,想看看小鸡,伸手一摸,里面没有动静,圆圆心里一惊,急忙将包打开,谁知,打开一看,小鸡已不见踪影,再仔细翻看,衣服里却出现了两砣白花花的.硬梆梆的东西,再一细看,原来是一对银元宝。圆圆穿上衣服,小心翼翼的把元宝揣进怀里,捡起扁担,担起碳筐,又惊又喜地回到了家。圆圆母亲一看吓了一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一双老眼疑惑的盯着儿子,抬起颤巍巍的右手,用手指着银元宝问道:‘儿啊,这个元宝是哪里来的?过恶之事做不得啊!’圆圆急忙回答:‘妈,这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于是便把自己如何在刘家沟灵音寺的石包处歇脚,如何遇见白鸡,又带回来两只小鸡,准备交给娘来饲养的事一一说给母亲听。刘婆婆说:‘真是老天不负苦心人,早就听说刘家沟是地藏王菩萨目连的母亲,刘氏四娘的娘家,她爱帮助人,哦,肯定是刘氏四娘显灵,有心救我们母子俩,待为娘的病好了,再去灵音寺磕头上香.还愿吧!’
从此,刘氏四娘变成白鸡显灵济贫.九里埂天生塘刘圆圆母子喜得大元宝的事不胫而走。一天,圆圆遵母命,出天生塘.下了九里埂.经过石板滩.去什邡县徐家场,兑换银子,银铺施掌柜一看,这是白花花的十足纹银大元宝,世所罕见,就再三盘问刘圆圆,“你一个担碳.栳票的青屁股娃娃,穷光蛋,这锭元宝是哪来的?”圆圆连忙伸手把元宝紧紧捂在手里,把得到元宝的经过对施掌柜说了,施掌柜狡黠的眨了眨三角眼,,嘴里一边嘀咕一边为圆圆兑换了银子。心里却打起了鬼主意。当天下午,施掌柜一个人提了一个口袋,急匆匆地朝刘家沟走去,快步赶到刘家沟灵音寺的山溪边,树林里硬是有一个石包,石包下面有一小洞穴,这时,太阳就要落山了,还没有看见白鸡,正在焦急之时,忽然一只白母鸡从石包下面小洞穴里钻了出来,母鸡身后紧跟着一群‘叽呀.叽呀...’叫着的小鸡,绒绒的羽毛.粉红的小嘴,黑黑的小眼睛,施掌柜一见,连忙上前,袖子几挽,冲上前去,双手一伸,向小鸡猛扑过去,哪知母鸡翅膀猛地一煽,施掌柜眼睛一花,母鸡带着那群小鸡一眨眼功夫全部钻进洞里去了。施掌柜心想,‘嗨,这个石包下面的洞穴里,肯定有一个银子堆成山的银子窝窝!’他连忙匍匐在地,将自己的头伸进了洞穴,伸手到里面抓鸡,一阵乱抓,终于抓住了一只小鸡,这时,洞穴里的白母鸡却发怒了,昂起头,张着利嘴,翅膀猛煽,双爪猛抓,一嘴啄在了施掌柜鼻子上面,鲜血直流.钻心的痛,施掌柜此时不顾一切地忍着疼痛继续抓小鸡,突然白母鸡‘咯咯--咯咯--咯咯!’大叫三声,顿时山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山溪水吼.大雨倾盆.闪电雷鸣,只听‘啪喇喇....’几声炸雷,石包颤抖欲裂,施掌柜吓得双手抱住小鸡,退出洞穴,不顾浑身泥水,急忙逃窜,扑趴筋斗地逃离了石包,霎时间,雨停了.风住了,雷过了。施掌柜还是不甘心,他又艰难地慢慢爬到石包下面,还想抓小鸡,却不见踪影,站起来一看,他却惊奇地发现,石包上面刚才还是平平坦坦的,雷过后石包上面却留下了一条很长的口子,这到口子横贯石包上层,足有一丈多长.五寸宽,【后来人们传说这是刘氏四娘迎来天庭的雷公电母相助,为了震慑心存邪念之人‘雷公电母的錾子凿过这个巨石后,留下的沟痕】。施掌柜死里逃生,慌慌忙忙,急急忙忙如丧家之犬,用手捂住鼻子狼狈的回到什邡徐家场。从此鼻子奇痒恶臭,钻心疼痛,虽四处求医,散尽家财,鼻子仍然不能痊愈,最后,只好不得已把他在石包下抢回来的那只小鸡化成的元宝,全部兑换成银两,再四处寻医求药,一直把这个元宝兑换的银子也全部花光殆尽,终于勉强保住了鼻子,保住了他这条老命.....。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有一间房子大的巨石,叫做‘白鸡石’,现在白鸡石,石包尚存。
皇姑庵
南北朝【公元549年】时,梁武帝萧衍被候景困死在台城,其子女被大臣们保护着,四散奔逃,其儿子逃到了彭州九陇县九峰山太子城隐藏起来,其义女箫惠便逃到刘家沟来找梁朝旧臣刘壁。—也就是刘氏四娘的父亲。刘壁因为辞官多年,隐居在毘卢场刘家沟深山老林里,和妻妾.家人一起过着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生活。一日惊闻圣上梁武帝驾崩,回想起昔日君臣友谊,禁不住热泪洒满胸襟,俯伏在地,往南而拜,拜别,对箫惠说:‘公主不必担心,有老臣在,岂能亏待公主,这里就是你的家,以后,你就安安心心住下吧。这条山沟里住的都是刘姓,都是同族同宗,绝不会向外面吐露半点风声。为了以防万一,从今往后,你就改性刘,族人称呼起来,你才不说漏嘴,你就屈姓刘,叫刘惠吧。’‘我小女倩娘【刘氏四娘】与公主年龄相当,正好作伴,待事情平息之后,老朽再与公主另谋前程。’
从此以后,箫惠就叫‘刘惠’,在刘家沟住了下来。公主和倩娘真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的一对姐妹,二人只恨相见太晚,姐妹俩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时而一起登高望远.捕蝉扑蝶,时而穿针引线.描龙绣凤.真是姐妹情深,形影不离。这天,公主和倩娘正在笔架山上玩耍,山上开满各种野花,万紫千红的,树上结满野果,硕果累累;小鸟啾啾,蝉鸣声声,山歌荡漾,秋日的笔架山给人一种和平宁静的氛围。正在此时,一个家院,匆匆跑来向倩娘禀报道:‘老爷请四小姐和公主速回,说有有事相商。’倩娘说:‘大叔,您请先回,我和公主马上就到。’待家院走后,倩娘对公主说:‘公主,三年前,我父亲就已经为我定下亲事,我郎君就是山下傅员外的公子傅相,再过两个月就是我俩完婚的日子,恐怕今天来的客人,就是为我婚期之事而来,公主,眼看我的婚期将近,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你。我该怎么办呢?’公主笑一笑说:‘傻妹妹,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之常情,有什么舍不得呢?况且,傅家庄离此地也不是太远,你出嫁之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嘛’。‘妹妹,你现在有了婆家,你的终身大事有了着落,姐好为你高兴啊!可怜我如今国破家亡,流落他乡,夫婿无踪影....哎...,’说到这里,公主的眼睛湿润了.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倩娘出嫁那天,公主刘惠亲自为她梳洗打扮,亲自为她搭上了倩娘亲手绣的红盖头,人逢喜事精神爽,倩娘满脸通红,娇羞的像一支亭亭玉立的山茶花,被公主和丫鬟.家人们簇拥着上了大花轿。在欢天喜地的鼓乐声中,倩娘被迎到新郎家去了,公主默默的为倩娘祈祷.为妹妹祝福......忙碌而喧嚣了好几天的山村,平静下来,山,依然是那么翠,水,依然是那么请,可公主刘惠却怎么也乐不起来,心似蚕丝网.胸有千千结。公主的心思,伯父刘壁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公主自幼生长在后宫,金枝玉叶.主上的掌上明珠,要不是连年战火,早年父皇为自己择选的驸马郎君贺珏,早就与自己喜结连理了。可是,造化弄人,如今贺郎还不知流落何方....现在公主早已年过二十,难道就这么苦苦等待下去吗?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刘伯父派人再去四处打探驸马的下落。冬去春来,转眼又过去了6载时光,刘壁多次派人四处打探贺驸马的消息,可仍然是石沉大海.渺无音信,这是天不佑人。这天,刘壁对刘惠说:‘公主,驸马查无着落,韶华易逝,我想替你做主,为你寻一个殷实人家,....’。
刘壁话未说完,公主便流着眼泪,跪在地上望着刘壁说道:‘世伯,你为了帮助我寻找驸马,尽心尽责,操碎了心,都是我命运多舛,如今只有听天由命,您就让我再等三年,如若仍然找不到贺驸马,我求世伯答应我一件事....’刘壁忙说:‘公主有话请讲,老朽无一不从。’公主说道:‘再等三年,侄女也年过三十,决意抛开红尘,那时,我将削发为尼,到时候,望世伯为我造一座尼姑庙,我愿终生伴佛!......’刘壁听后急忙劝告:‘公主呀,这可万万使不得,那么做,你倒是终生与佛为伴.黄卷青灯.碧海青天.....叫我这个做老臣的怎么对得起梁武帝,怎么对得起你公主呀!’公主仍然跪着不起来:‘世伯,小女子乃穷途一孤女,得世伯念父皇旧情,将我收留,视为己出.恩同再造,无以回报,深感惭愧......可是如今,我意已决,一切都请您不要再说了,我意既然已决,世伯若硬是不答应的话,小女子我从今天此时起,将长跪不起!以死明志!....’刘壁见状,急忙弯腰将公主从地上扶起来:‘公主呀,快快请起,事已至此,老臣答应就是了。’三年过去了,虽经百般打探,贺驸马仍然渺无音信,刘壁便请来最好的木工.泥工,动员了整个刘家沟的刘氏儿孙,齐心协力,精心建庵,刘壁几乎倾其所有,日夜操劳,亲自督办,不到两年功夫,一座具有四重大殿.金碧辉煌的尼姑庵顺利建成了。起名‘福康庵’,慕名而来的尼仲,争相来投,皈依弟子奔走相告,从此,‘福康庵’的香火日益旺盛。后来,公主活到99岁,无疾而终。
我为《四川彭州目连传说》道好
什邡市 ——乔大培 【什邡市诗人、原什邡市红白小学校长】
德阳《乡音》杂志2000年刊载了丁穆松君搜集整理的四川彭州傅萝卜的传说即《四川彭州目连的传说》,脍炙人口,读后受益匪浅,深有所乐.所敬。
其文虽为民间传说,但‘真实’感人。余幼时,常有亲戚自彭县红岩来,或去红岩走亲会友,曾聆听过有关目连故事的片段,至今细节虽遗忘,但主干点滴尚存。
一读《目连传说》文,则刘氏四娘.傅员外.傅萝卜的高尚情操.美好形象便跃然眼底,呼之欲来,可亲可敬。
这不得不归功于搜集加工者的爱心.苦心与匠心。
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是流传在民间,开始在口头上,后来,经过搜集者整理加工.跃然书面,在思想上.艺术上臻至完美。尽管不少是虚构的,但它有历史的影子;也不是都考证得出来,但它合乎情理,具有艺术真实性和精神感染力。余幼时就听说傅员外修会缘桥.傅员外赏贫.萝卜堰的萝卜又大.又嫩.又甜,乃至川戏《目连救母》的故事等。这些都提供了历史的佐证;刘家沟.盖头寺.套鞋石.会缘桥.萝卜堰等,又使传说植根于地理的沃土;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又充分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四川彭州傅萝卜的传说》,虽不尽社会的真实,但它从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出发,艺术真实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要求,这是该文最大的成功之处,也是搜集加工者匠心充分表现之处,值得称道和借鉴,那种只是作者冥思苦想.闭门杜撰而产生的‘民间文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自然昙花一现,无人问津了。相比之下,何其泾渭分明!《目》文语言简洁生动,多用方言短语,散文中掺进铿锵诗句,大量使用排比.引语等手法写景状物.抒情叙事,又是本文成功的另一特点。当然,个别文字.标点似可商榷,这属于修改.打字.核对的事,早作严谨的工作,是可以避免的。敬希丁穆松君继续搜集整理更多.更好的民间文学,以飨读者,以充实中华文学宝库。
(乔大培.什邡市红白小学.校长)
2000年2月21日
编后记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她博大精深,保存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文化,她承载着佛家、释家、道家三家的多元化文化背景,堪称活化石。
目前我国最古老的目连【傅萝卜】故事濒临失传,几乎销声匿迹,很少有人关注,为了让四川彭州目连民间文化的传承发扬光大、焕发生机,2014年3月彭州市红岩镇党委政府按照彭州市的要求,拟将笔者收集整理创作的《四川彭州目连传说》定为彭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笔者定为四川目连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向彭州市人民政府申报“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经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签署,由彭州市文体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旅游局印发文件,批准将丁穆松列为彭州市市级【傅萝卜的传说】传承人。此举彰显了彭州市人民政府和红岩镇党委政府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新时代精神。【彭州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旅游局的文件中把傅萝卜打成“富"萝卜 ,民间故事,口口相传,以前没有文字记录,傅萝卜与富萝卜是谐音,难免产生混淆,我觉得应以傅萝卜为宜,】。
傅萝卜传说的中心题材,源于印度佛经《盂兰盆经》中的故事。
1994年,一出川剧《目连》在首都北京公演,连续演出一周多,上演数十场,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连及刘氏四娘,有很多遗迹在我们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及其周边的什邡市一带。1993年,四川省川剧艺术院主办的刊物《四川戏剧》编辑部出版的《四川戏剧增刊.93》—《目连戏与巴蜀文化》一书,其中的第三部分《史料钩沉》中搜集的‘相关资料辑录’的‘轶闻传说’辑录采用的资料就有源自四川省彭州市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会缘桥》.《傅萝卜》.《目连救母》.《耍狮灯的由来》等等(见目连戏与巴蜀文化》198—200页),这些资料是我祖祖辈辈口耳相传传承给本人,也是我和朋友们收集整理,在彭州市【彭州报】、彭州市文化馆【湔江】刊物,德阳市【乡音】杂志、【中国民间故事】等一些刊物上曾经发表过的。
【富萝卜】目连文化源远流长。
目连文化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在印度.远东和东南亚各国,目连文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目连文化包涵了佛教.巫记.民俗.艺术与各种人文学科的历史文化的各方面.各层次。在我国目连文化的构成更是多方面的。目连戏从南北朝年间经历朝历代至今,在全国各地发展并流行,从而形成了特有的目连戏剧文化,比如川剧。目连戏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伟大奇观。据了解1988年春天,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邻先生来川,提出在四川举办一次目连学术研讨会,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严福昌和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席明真非常重视,并筹备此事。1988年秋季,在湖南省怀化,举行了‘辰河高腔’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1989年夏季,在福建举行了中国戏剧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3年9月,四川省在绵阳市举行了‘四川目连戏国际暨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1998年中国的目连戏漂洋过海应邀赴巴黎、巴塞罗那等欧洲历史名城,演出时,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瑰宝”。
傅萝卜【富萝卜】——目连文化,有如此重大的影响,而我所在的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一带,自古以来,就一直流传着很多的目连“傅萝卜”故事。我从小就听我父亲丁武扬和叔父丁武清,还有丁家坝的丁氏长辈丁公佐【丁铁匠】、丁公久【丁幺爷】,丁礼孝和我的邻居、宗亲,一生酷爱读古书的前辈丁家正和他的两个儿子丁礼如,丁礼奎讲的地藏王菩萨——目连【傅萝卜】和刘氏四娘的故事,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记忆。而我的父亲是听我祖父丁礼全,祖父丁礼全的兄弟——我的堂祖父丁少武【丁少武是民国时期,红岩场的水陆码头袍哥组织的总舵把子,码头上的公事,他是当时闻名什邡县、彭县、灌县乃至川西坝的红人,阅非常历丰富,他见多识广、爱看川剧、听评书,伸张正义、打抱不平。丁少武幺爷爷给我父亲丁武扬讲过很多傅萝卜的故事。这些傅萝卜的故事,记忆力超群的我的父亲丁武扬又一遍一遍地讲给我听,就这样,傅萝卜的传说口耳相传地传承下来了。
1999年春天,我时任红岩乡主要负责人,我和乡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为开发九里埂上的‘梨花坪田园生态观光旅游景区’搞乡村旅游,在当时彭州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于1999年3月成功的举办了第一个梨花节。
彭州市红岩梨花坪及梨花节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界更多的人了解梨花坪,我当年三月底邀请了德阳《乡音》杂志社谭明全.乔大培.成都商报编辑部主任姜学芬.成都市政府【成都年鉴社】编辑李英.四川经济日报编辑陈世历.记者周英;彭州市著名大笔杆子【彭州报】总编陈述诗.以及欧阳笑柳.樊刚.张冲明,彭州市政协副主郑兴泰、席唐岷成,彭州市农业银行胡青年,西华大学老校长李志帆等文学界.新闻界的朋友,先后在红岩乡梨花坪魏湾苑.傅萝卜等农家乐里‘西蜀风情彭州市红岩梨花坪笔会’.‘梨花坪书法绘画笔会’,“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红岩梨花坪笔会”彭州市书画艺术家协会梨花坪笔会"等活动。活动期间,我分别向来自绵阳.德阳.成都.什邡.绵竹、广汉.罗江.彭州的学者.朋友提起,我准备写一本《四川省彭州目连的传说》的专辑书的打算。以进一步提高红岩乡在外界的知名度。于是笔者不辞艰辛,不懈努力,经过十六年的辛勤工作,终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挖掘、收集整理编写了四川彭州目连的传说。文中涵盖了与红岩镇地名相关的十七个目连传说故事。先后分别在《民间文学》国家级刊物,德阳《乡音》杂志、《彭州报》、《网络天涯社区》等刊物网站发表了其中一部分故事辑录,在彭州市内外,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四川彭州傅萝卜【目连】的传说》,体现的是“忠孝节义”、“忠孝仁厚”、“劝善、行孝”、“孝道”、惩恶扬善。所表达的文化氛围涵盖了价值观和理学所倡导的“忠孝节义”,地藏王菩萨目连尊者【富萝卜】孝感天地,为“万世师表”,人们读后觉得有“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荡气回肠的感觉。花絮:2000年彭州市红岩镇梨花村六组村民廖明兴、江兰夫妇兴办农家乐我为其起名"富萝卜“农家乐,说来也很奇怪,他家的生意比当时梨花坪其它11家农家乐的生意都要好得多,本来他家之前比较困难,因为他家的富萝卜餐农家乐饮娱乐收入非常好,很快脱贫致富,有老年人说是傅萝卜目连显灵在帮助廖明兴,这是后话。
《四川彭州傅萝卜传说》富有生动的民间色彩,属于草根文化,目连母子神奇怪诞的故事情节,历来被四川彭州一带民间群体喜闻乐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目连的传说中,从玉皇大帝到佛祖如来;从天上人间到阴间恶鬼;从人间富豪到沿途乞讨;从美丽妇人到凄惨黑狗,“善恶报应”等等。目连故事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是彭州市及其周边的什邡市都江堰市以及整个川西坝子,文化传统的精神缩影,是川西民俗文化的表象。《四川彭州傅萝卜传说》让素有“中国文化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故事再次焕发了生机。我作为彭州目连文化的守望者,今后还要细心呵护和保护《四川彭州傅萝卜传说》这一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我们彭州人的精神家园。
此想法,得到了罗江李调元研究所所长刘良国.《乡音》主编谭明全.刘立林,德阳文联主席何士敏.什邡市诗人乔大培,什邡市作家曾道明,什邡市画家、文化站长青世龙,彭州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政协秘书长袁玉泽、彭州报总编陈述诗、彭州报编辑记者邓鲁炯.樊刚.陈光余、张冲明,红岩镇虎形村【彭州市台钻厂退休工人】彭林森.原红岩镇文化站长、乡干部边正中等人的合作与支持。
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我搜集整理.创作的《四川省彭州傅萝卜的传说》1999年3—7月,在彭州市委机关报——《彭州报》刊登连载,当时标题是《红岩乡与目连故乡的传说》连载19期。为了珍藏,我将彭州报【纸质】剪报保留至今,同时,彭州市档案馆可以查阅。
在德阳《乡音》杂志1999年春季版和夏季版先后选登8集;在国家级文学刊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民间文学》期刊,2000年第6期,总第365期的‘月下讲古’专栏中,一次性刊登了四集:即:一.刘氏四娘;二.盖头寺;三.套鞋石;四.会缘桥;四集里配了两幅插图。(注:其中,有一些章节,是笔者与:林森.边正中.谭明全,联名发表.刊登的,特此说明)。 我搜集创作《四川省彭州目连的传说》,旨在保存.积累.传承彭州市宝贵的历史民间文学遗产,充实目连文化的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巴蜀文化.了解认识成都文化.了解认识彭州民间文化.乃至了解认识红岩镇民间文化。也想为从事专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现在和今后对目连文化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并借文章之中的诸多故事,教育启迪青少年朋友们,及后代子孙们用‘孝心’理解父母.尊敬长辈.共建和谐社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五千年传统文明。《成都市彭州民间故事傅萝卜的传说》,故事中体现的是:‘皈依佛法为尽孝,教管幽冥成报恩’。
尊老.敬老.助老,孝亲敬老,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老人为古国的历史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笔者不信鬼神,只接受孝敬父母.祭祀列祖列宗.所谓‘前传后教’也。《四川省彭州傅萝卜的传说》故事里面描写的冥界鬼怪.神话人物等只是故事需要,在阅读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相信读者的鉴别能力。
该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全面小康.人民幸福.实现伟大中国梦;对于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川西乃至彭州市跨越式发展,对于彭州市红岩镇风景区---‘梨花坪田园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和成都市最大的荷塘.荷花观赏旅游度假区‘—蜀水荷乡’、虎形村【红岩谷】、白石沟里面八角村的葛仙山后山的【十龙山森林康养旅游景区】精品民宿资源开发,增添丰富的文化底蕴.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均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本文经过本人很多次地反复修改、补充、整理,再创作而成;其过程大致如下:
1961年—1998年,本人少年为儿童时期通过口耳相传,口头搜集和文字搜集;
1999年3月,第一次收集整理;
2000年春,第二次整理、修改;
2000秋天,第三次整理;
2001年第四次搜集整理;
2003年夏天,第五次搜集整理;
2007年,第六次整理,这一年,我在红岩镇灵音村成功地举办了傅萝卜传说专题笔会,再次邀请了德阳市、什邡市【乡音】杂志的后任主编刘立林,以及谭明全、乔大培、曾道明、青世龙、粟大爷等学者和红岩镇退休老人彭林森已经红岩镇灵音村党支部书记陈太和、村主任山继良、村文书吴正发带领80多位村民代表参加活动,研讨傅萝卜和刘氏四娘在该村的套鞋石、盖头寺、杀狗的地方等等。
2013年,第七次修改、整理。
本次经彭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郑兴明、红岩镇政府镇长【后红岩镇党委书记】廖晓辉,副镇长宋洁敏,成都市人民政府信息科《成都年鉴》编辑部编辑李英老师、红岩文化站辛佳慧、什邡市民间文学作家、画家青世龙等指点,作了第六次整理;当时我还没有购买电脑,委托我家乡钢笔字写得好的宗亲、我堂伯父丁武宗,费时半年,用手工抄写装订成册;
2014年3月至4月,第八次搜集整理、修改时,作者本人自费数百元,去什邡市城里的煜华恒科技公司打字行,打字成册,并由打字行为我制作电子文档、再创作而成。但愿我所做的一切,抛砖引玉、能起到开拓视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作用。
作者水平所限,加之又是凭从小时候起聆听父亲丁武扬,宗亲丁礼如、丁礼奎、丁礼晓给我讲过很多傅萝卜和刘氏四娘的故事,我父亲是听祖父丁礼全.堂祖父丁少武父亲及其他长辈给我父亲讲述,后来我的小学老师周裕伦和我讨论写了一两篇红岩傅萝卜的故事。我1980年由红岩公社党委书记郑兴泰、副书记何云太把我从红岩公社高堰大队民办教师、团支部书记岗位上调到红岩公社担任植保技术员、新闻报道通讯员起,一直到乡科委主任、科协主席、彭州市科协常委,彭州市政协经科委委员,乡干部、科技副乡长、乡主要负责人,我经常深入全公社、乡的16个行政村,108个生产队【村民小组】,曾经很多次到10大队【灵音村】会同灵石村历任党支部书记山昌泰、马开益、村主任高山继良、大队会计吴正发,11大队【石炉村】支部书记何先瑞、鲁炳发、村主任高兴正、山昌年、鲁春富等现场考察盖头寺、套鞋石、大石包、刘家沟、廖家沟的古庙遗址,并熟记于心。
1999年我通过回忆,将搜集整理的傅萝卜故事.再创作而成,
1999年至2000年里,我曾经邀约当时的彭州市台钻厂退休工人彭林森大爷,红岩乡政府乡干部、原文化站站长边正中一起,三人分工合作,我和彭林森凭记忆写故事,彭构思写作的草稿,经过我审稿修改,边正中参与写作、并负责把草稿誊写为正楷钢笔字,最后由我向彭州报投稿。在此,谨向彭、边二位以及所有对本文有过帮助的老师、领导和朋友表示谢意。
【成都市彭州民间故事傅萝卜的传说】纯属业余创作,文中笔误、漏洞、瑕疵一定不少,不当与错误在所难免,祈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谢谢。 (特约通讯员:丁穆松 彭林森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