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镇故事 >

“天下第一红”邛窑如何影响中国陶瓷史?

发布日期:2023-06-12 11:31|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宋代省油灯(现代复刻)

6月9日,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举行,宣告四川省第三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未来,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三星堆、金沙一同,架构出四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三驾马车”,为四川文化的推广普及传承作出更突出的贡献。

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邛窑,是我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能够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并列为四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源自于邛窑本身的硬实力。

揭牌仪式现场,上海铁笔金石书画院副院长、上海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徐柯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对邛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邛窑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尚崇伟说,“邛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做出过奠基性的贡献,它在高低温釉上彩釉下彩中的成就,是开创性的。邛窑的铜红釉,曾被专家和学者们称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红。”

谈历史

邛窑“一红动天下”

诞生于成都邛崃的邛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邛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始创于东晋,成熟于南朝,盛于唐、衰于宋。在800多年岁月里,在全国范围内都具备极高的影响力。

邛窑为何能够在中国陶瓷界崭露头角?对此徐柯生谈道:“唐三彩是中国彩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而同时期的邛三彩最大特色,在于‘高温、无铅和釉下彩’。”徐柯生继续讲解说,“烧制时窑内的温度,是区分陶器与瓷器的重要条件之一。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至1100℃左右,而瓷器的烧成温度更高,在1200℃到1400℃。邛三彩烧制的温度达到了1200℃,比唐三彩高200℃,相比纯粹的陶器唐三彩,邛三彩处于陶与瓷的分界线,达到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过渡状态。而在邛窑陶瓷器中广泛采用的釉下彩,也为后来的瓷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邛窑的开创性成就还不仅于此,徐柯生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邛窑还发现了一只拳头大小的唐代瓜楞形水盂,那上边有着一片‘火烧云’般的红艳,从专业角度来解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铜红’釉下彩。这种色彩的形成,来自于四川土壤中独特的铜元素含量,再经过工匠的精心烧制后,最终让邛窑时隔千年‘一红动天下’。”

谈影响

各地窑口可见邛窑的影子

在全国各个窑口中,邛窑的影子却相当常见。徐柯生介绍说:“最典型的就是长沙窑。邛窑与长沙窑相隔何止千里?但或许是因为长江的连接,让这对窑口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从邛窑和长沙窑烧制的瓷器对比来看,二者装饰风格、工艺流程、产品形态等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后世也把邛窑和长沙窑称为‘姐妹窑’。”

二者虽然是“姐妹窑”,但是邛窑要比长沙窑“年长”600多岁,且规模更大,“邛窑经历了低温瓷到高温瓷,有一个釉上釉下彩瓷到彩绘瓷的过程,而长沙窑却没有经历这个发展过程,在我看来,更‘年长’的邛窑对长沙窑带去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技术。”

徐柯生曾在景德镇创业、工作多年,对于邛窑对景德镇瓷器的影响,徐柯生进一步指出:“釉里红瓷与青花瓷并称中国瓷器艺术巅峰的‘并蒂双生花’,它是由景德镇在元代时创造的。但釉里红却并非景德镇的专属,正如之前所述,邛窑在唐代就已烧制出‘火烧云’般红艳的陶瓷器,而这种色彩的形成,也是来自陶土中的铜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景德镇的工匠们有没有受到邛窑瓷器的启发和影响?我认为肯定也是有的。”除了长沙窑与景德镇外,邛窑对汝窑也有着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人提出“汝窑来自邛窑”这一观点。

谈艺术

古代“实用主义”的巅峰

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神奇的器物:“《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陆游的文字,展现出的就是“省油灯”的风采。省油灯,正是邛窑在“实用主义”上的巅峰之作。

除了省油灯以外,邛窑与其他窑口烧制的陶瓷器在定位上也具有自己的“个性”,那就是实用主义至上。从出土的邛窑器物可以看到,最常见的当属各种盘、碗、罐等日用器皿。

“邛窑的这种接地气,我认为是它可以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的重要原因之一。陶瓷器存在最初意义,就是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工艺的进步,技术的提升,为它赋予了额外的艺术附加值。”对于邛窑制品的实用性,徐柯生给予了高度的认同,他认为:“如今邛窑已经上升到和三星堆、金沙同样的高度,是四川第三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邛窑的重视,对文化的关注。这对于邛窑是机遇也是挑战。而面对挑战,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让邛窑融入生活,让生活传播邛窑。”

来源:成都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