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镇故事 >

兔年读兔:那些从文学作品中蹦出来的“兔子”

发布日期:2023-02-03 12:31|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自古以来,兔子就被视为祥瑞之物。初一挂兔头、十五点兔灯、中秋玉兔捣药……关于兔子的民俗和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人们将阖家团圆、消难祛灾、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一只小小的兔子身上,赋予它灵性和神力,让它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2023年,癸卯兔年欣欣而来。让我们翻开诗词歌赋、经典美文、畅销著作,去捕捉那些在字里行间跳脱的“兔子”,读懂深邃悠远的“兔文化”,拥抱前“兔”似锦的新一年。

  从《诗经》开始

  “兔子”被反复吟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堪称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包罗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怎会少得了对兔子的描述?

  《国风·王风·兔爰》中说:“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有兔爰爰”,形容的就是兔子逍遥自在的状态。此外,还有《小雅·瓠叶》:“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和《国风·周南·兔置》:“肃肃兔置,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则记录了当时吃兔子和捕猎兔子的情景。

  再有世人最为熟悉的《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兔子的狡黠机敏,正映衬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聪颖。而在鲁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周啸天看来,这一句妙,妙在人兔都慧黠。

  而古代的很多著名诗人,对兔子更是不惜笔墨。唐朝的王建就很直白地写过一首诗《小白兔》:“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白居易思乡念亲,在《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里,更忘不了“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蒋防在《白兔赋》中称赞白兔“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怀仁”,韦庄描摹出“濛濛暮雨春鸡唱,漠漠寒芜雪兔跳”的生机盎然之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诗圣”杜甫早期的一首题画诗《画鹰》中,也描写了“兔子”——“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周啸天说,“这二句描摹形容,相当传神。” 身是指猎鹰,收敛躯体,一副准备搏击的样子,狡兔就是它的目标。鹰侧目,全神贯注,说明这兔子机警可不好抓。

  兔子和月亮也是诗人们笔下的“最佳拍档”。自从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玉兔、月宫、捣药……就被大书特书,构建了一幅又一幅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画卷,或浪漫,或幽怨。李商隐写《月夕》,“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王安石写《信都公家白兔》:“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婵娟。”欧阳修和李白则更是赋予了兔子人性,一个在《白兔》中写:“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一个在《古朗月行》中写:“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擅饮茶、又爱写月亮的苏东坡,更不会放过玉兔这样的好素材。他在《月兔茶》中写道:“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承载儿童的欢乐

  寄予大师们的人生思索

  除了古诗词,《西游记》中有玉兔精,成语故事中有“守株待兔”,民间童谣里有“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兔兔那么可爱,小朋友当然是最爱的。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里,涉及“兔子”的,写给孩子们的读本非常多。著名儿童文学家郑振铎和王一梅等创作过包括《兔子的故事》《兔子的胡萝卜》《守着树墩的兔子》等经典儿童文学,著名儿童文学家沈石溪创作了《大个头兔王》,围绕着兔子的各种特点讲述了很多故事,塑造了“兔王红帆”“睡蟒边的雪兔”“朋友大白兔”等深入童心的兔子角色,树立了坚强、勇敢、智慧的价值观。致力于在动物小说中融入美学的作家金曾豪在他的作品中,重塑了野兔的形象。他说:“野兔并非像人类猜想的那么无能。野兔的敏感不亚于狼,而奔跑的速度、急转弯的技巧、跳跃的高远都是狼望尘莫及的。”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作家笔下的“兔子”,更为现实,他们写“兔子”,实写生活和人性。茅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张炜曾创作了一套书《兔子作家》,以“兔子作家”为主人公,讲述一个对文学一无所知的门外汉,经过一系列事件的触动和训练,成长为一个成熟作家的故事。评论家徐鲁直言:“张炜在写这些故事时,有意无意地就会把自己的一些创作心得和文学秘籍,转移到‘兔子作家’的日常举止和言谈之中。”此外,张炜还推出过散文集《海边兔子有所思》,收录了他在海边居住时对人生、事物以及写作和文学的观察和思索。为什么是“兔子”?张炜坦言,在众多生灵中,兔子最得作家欢心,它们“俊美、和平、友爱、单纯、活泼、机灵”,张炜甚至认为好作家都应该是“一只会思考的兔子”。

  著名作家苏童在他的《童年往事》中,写下不上课在学校围墙外追赶小白兔的往事:“最后兔子被我撵到围墙尽头……我一个箭步上去抓住了兔子,我看见兔子闭了下眼睛,随后发出了一种很奇怪的轻微叫声。它在我的手里一动不动,显得老实而驯顺。我试着松了松手看它跑不跑,它依然不跑……九月的阳光在头顶上噼噼噗噗地奔驰而过,兔子的皮毛摸上去温暖舒服。”童年的好奇、顽皮、桀骜,就在这与兔子的一来一回间,被苏童诠释得淋漓尽致。

  国学大师季羡林也为“兔子”写过文章,那是一篇名为《兔子》的散文,写的是最让他不能忘怀的,故乡的兔子。那些兔子,是季羡林的叔父送给他的。叔父是对季羡林影响极大的师长,无论是做人还是在做学问上,虽然严厉,却也不乏慈蔼——叔父记得季羡林随口一说想要几只兔子的小事,并真的带了回来,季羡林直言:“我是怎样的狂喜呢?”写《兔子》,忆叔父,“我今天勉强学习了一些东西,都出于他之赐,我永远不会忘掉。”

  来自世界各国的“兔子”

  经典之作伴随读者成长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小小的一只“兔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情感和文化的纽带。而在国外,“兔子”也深受文学界的青睐,世界文坛的大师们,在“兔子”上做的文章,也有不少经典之作。

  广为人知的“龟兔赛跑”,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旅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读者群涵盖幼童至老者。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不朽的爱丽丝是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穿衣服的不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兔子,另外一只已经“120周岁”的兔子更为神气!它,就是穿西装的比得兔。在1902年的伦敦,毕翠克丝·波特小姐出版了比得兔系列的第一个故事——《比得兔的故事》,自此,一个闪烁在英国乃至世界卡通史上的兔子形象——调皮可爱的比得,诞生了。该书一经出版便获得巨大的成功,一个世纪以来在全球畅销不衰。英国皇家铸币厂自2016年,开始发行比得兔50便士纪念币,每次都被抢购一空。在出过无数大文豪的英国,作为首个被印在硬币上的儿童文学角色,足见比得兔地位不一般。

  “兔子”的真爱,不得不提到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每隔十年左右,他就会推出一部以“兔子”哈利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差不多经历了整整40年,兔子哈利伴随着他成长与老去,直到1990年,他在《兔子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兔子安息》(又译《兔子歇了》)中,让哈利患上心脏病寿终正寝。

  此外,在美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儿童文学大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历史上,金奖作品《兔子坡》和银奖作品《小兔子桑德拉》都是以“兔子”为主角,讲述了兔子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温情故事。这也印证着英国生物科学家达尔文的那句名言:“对所有生物的爱是人类最崇高的属性。”

  期待2023年,“兔子”得到更好的书写。正如汉代王充《论衡》曰:“卯,兔也。”《说文解字》释义:“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卯”是春意,是生机!

来源:四川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