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疗卫生 >

泸州市政协委员提案:重视儿科医生队伍培养

发布日期:2014-03-17 16:07|泸州新闻网|

孩子看病难?儿科医生太紧缺!

  孩子生病了,挂不上号,住不进院,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和其他城市一样,我市无论是主城区还是区县,孩子看病难,医生工作量大的情况都普遍存在。日前,记者调查走访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儿科医生紧缺。


医院儿科病房,长期加床

  长期加床 孩子住院一床难求

  春节过后, 我市第四例连体双胞胎兄弟的父亲程浩耐心地等待泸医附院小儿外科主任刘铭的电话。“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连在一起不舒服,经常哭闹、抓扯,全家人都心急,希望尽快手术。刘主任说,等单间空出来就立即给我们电话。”3月15日上午,程浩终于接到了刘铭的电话,孩子可以办理入院手续,手术指日可待。

  程浩的连体双胞胎孩子属于择期手术,早一天迟一天关系不大。然而,一些患肺炎、高烧等的孩子,到门诊时已经很严重,需要立即住院,但多数情况下,这些孩子要先住加床,再转到病房。不久前,市民李艳6岁的女儿高烧40度,在当地医院输了三天液,仍不见好转,当地医生建议立即转泸医附院。当时,送到儿科医院时,考虑到孩子病情很重不能住加床,医生把她安排在了抢救室。

  “我的儿子已经住了两天加床了,什么时候才能住到病房里?”泸医附院儿科病房,一名家长咨询医生,但仍未得到肯定的回答。“孩子身体不好,感冒严重就要住院,每次都要通过各种关系,希望能找到一张床。但有时医生建议不是太严重,就到当地医院治疗,或者输液观察,因为床位太紧张了。”市民石先生说起他的亲身经历,感叹孩子看病难。

  住院一床难求,儿科门诊也是天天爆满,有的专家号要提前几天预约。事实上,儿科就诊紧张的并不只有泸医附院一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泸医中医院、市人医等儿科,也是一床难求。不仅如此,叙永人医、古蔺人医等区县医院的儿科,也是长期加床。
上厕所小跑 医生称“伤不起”

  说起带孩子去儿科看病,家长有诉不完的苦,发不完的“牢骚”。儿科专家也坦言,自己其实也“伤不起”。

\
医院病床紧张

  泸医附院小儿外科有40张编制床位,但经常要加床到70张。“我们科室平均每天有10台以上的手术,而医生只有十人,每天像打仗一样。”刘铭如是说。

  泸医附院儿二科主任刘斌经常接到熟人的电话,“孩子又发烧了,能不能找个病床?”但是,上哪去腾床位呢?泸医附院儿科和新生儿科有30多名医生,200张床位,一年95%的时间都处于加床状态。“我们的医生要开展临床、门诊工作,还有教学任务,有的还要外出读书、支援其他医院,医生不够。”刘斌说,有的儿科医生上门诊,一看就是五六十个病人,常常持续到中午1点过才下班;如果不上门诊,查房结束时也已经是上午10点,接下来就要忙着给新病人开医嘱,出院的病人病历要归档,还要为每个孩子做临床治疗。“来找我看的大多数是疑难杂症,为了保证看病的准确性,我上午限号40个。”刘斌说,即便这样,依然时间紧张,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喝水,上厕所也是一路小跑。

  泸医中医院儿科副主任李贵平常常半夜三更接到电话,直奔医院处理患者。“逢年过节休息不踏实,随时都有可能抢救患儿。几岁的孩子病情变化快,稍有不慎,就无法逆转,儿科医生责任大啊。”


儿科特殊 家长看病只认专家

  家长喊累,医生也辛苦,两边都叫苦。那么,儿科看病为何这么难呢?接受采访的几位医生分析说,一方面是受儿科病情自身特点和家长就医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当前医疗机制的问题,“这才是根本原因,全国都是如此”。

  刘斌称,3岁以下的婴幼儿,他们不会说,只会哭闹,而且身体脆弱,病情容易发生变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件也好了,每位家长都是把孩子当作心头肉,怎敢轻易冒险?”因此,许多家长都只认专家,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去大医院,找大专家。

  一些危重病人,送到大医院的儿科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延误了病情。“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基层儿科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儿科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中遇到这样的家长: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连夜就赶到急诊室,看完医生,用了退烧药,还不放心,又等一个通宵,第二天一早再挂一个专家号,而且是一定要找最好的医生,否则便不放心。问他们为什么?家长说:“现在常看到有人因为感冒发烧险些丧命,我们哪敢掉以轻心?”


医治难、压力大 儿科医生的“不容易”

  “一个孩子生病,经常会有四五个家长陪伴,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很容易产生矛盾。”当了10多年儿科医生的刘斌,谈及儿科医生的工作,他用了“不容易”三个字来形容。

  不仅如此,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压力大是儿科医生普遍反应。儿科专家说,孩子患病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治疗,用药和耗材都比成年人少,但为一个儿童看病,相当于为5个成年人看病,因为孩子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医生要靠经验来判断,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临床工作量。“儿童的穿刺治疗,比成年人多得多,但实际上收费只上浮20%。一个孩子住院的费用,通常比成年人要少。当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心理承受力。”

  刘斌告诉记者,今年,该科申请要2至3个医生,最终只来了一个。用他的话来说,一方面,有的不愿意当儿科医生,另外一方面,儿童危重症方向的医生比较紧缺。“外面当医生的不愿来,我们科室的一些儿科医生,就通过感情等方式,让自己带的研究生留下来。但是,长此以往,也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去年泸州医学院的双选会上,包括我市在内的不少医院,都点名要招儿科方向的医生,但报名的人屈指可数。记者曾采访过应聘者,他们认为,儿科的风险太大,更愿意到外科、内科去。


 患儿多 医生少 儿科医生缺口有多大?

  儿童约占我国总人口的20%,以此来计算,我市目前有14岁以下儿童近100万人,这还不包括从云南、贵州、重庆等周边地区来泸就医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主城区几家医院(泸医附院、泸医中医院、市人医生等)的儿科医生约有100人,而区县的医院中,大多数只有人民医院才有专门的儿科。记者调查发现,区县的人民医院中,儿科医生最多的也就十来个,少的几个。古蔺县儿科有10多名医生,但100张床位长期不够用,加床常态化。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虽然我市没有专门统计儿科医生的数量,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各地儿科医生的比例要达到多少,但现实是儿科医生缺口很大,与美国约1.5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相差甚远。


政协委员提案 重视儿科医生队伍培养

  刘铭还有一个身份,便是市政协委员。今年的两会上,他写了提案,呼吁重视儿科医生的培养。

  刘铭在提案中写道:近十年来,由于医院普遍抓经济效益和业务产值,很多医院都不重视儿科的建设和儿科医师队伍的培养,我市也不例外。泸州市500万人口,儿童约有100万,有专职儿科医师并成科室建制的医院屈指可数,能正确诊治儿童内外科多发病、常见急症的医疗单位不多,能开展急、重、疑难症救治的就更少,导致近年来泸医附院、市人医等儿科门诊、住院非常困难,很多儿童疾病尤其外科需要手术的急重症误诊、延误诊断非常普遍,造成死亡或终身残疾,严重影响了泸州地区尤其是离市区较远的县区儿童的身心健康。我市具有非常好的儿科医学教育优势,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开展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教学已有10余年的教学经验,泸医附院儿科是多年的省重点学科,市人医儿科也是该院的重点学科,完全具有指导和帮扶本地区县级医院儿科业务,培养儿科骨干医师的能力。刘铭建议,各基层医院重视儿科的发展,保障儿科医师的待遇,加强儿科医师队伍的配备和培养,定期选派骨干进修。

  “泸州医学院每年只有50多名儿科方向的学生,肯定不能满足儿科医生紧缺的需要。重视儿科的发展,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加强对基层医院儿科医生的培养非常有必要。”刘铭如是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