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镇论坛 >

让家庭医生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发布日期:2022-03-17 17:26|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国家卫健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随之日渐深入人心。自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开展以来,改革在适宜性、规范性等方面的探索路径逐渐清晰,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然而,由于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尚不健全,签约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签约方式有待优化,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激励不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唯有以改革不断创新服务供给,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方能真正让家庭医生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要健全长效机制,改变“签而不约”。2020年,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全覆盖。然而,“签而不约”“为了签约而签约”的现象依然存在。《指导意见》从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提高激励和保障政策供给水平,系统、协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譬如,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来源渠道,优化签约方式,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增加签约服务的供给能力,更好地形成贴近群众生活的服务平台;推广弹性化服务协议,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完善激励机制,让服务质量与居民满意度挂钩,真正激发家庭医生的“内动力”。

要强化协同协作,为家庭医生撑腰。家庭医生只是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家庭医生制度发挥实效,就必须系统科学地配置医疗体系资源,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签约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综合性。《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全科和专科医生的协同协作,通过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绿色转诊通道等方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正是为了发挥家庭医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诊、转诊作用,全方位地为患者分忧解困,推动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

要用好信息技术,为家庭医生赋能。服务协同的背后是管理协同和数据协同。因此,要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促进社区居民、家庭医生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指导意见》提出在医联体建设的网格化布局基础上开展组合式签约,同步开展“互联网+签约服务”,满足居民对线上签约、转诊和多种形式健康咨询的功能需求,并利用信息系统数据作为考核评价履约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加快打通医疗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也是一条重要国际经验。这项制度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当紧紧抓住时机、勇于改革创新,让家庭医生走入千家万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杨博)


来源:广州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