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镇故事 >

中央红军三渡赤水入茅溪历史背景

发布日期:2024-08-25 21:01|发布:中乡网|

中央红军三渡赤水入茅溪历史背景
“酱酒源地 红色茅溪”系列专题五
摘自中国经典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茅溪 酱酒源地》第七章
          四川古蔺茅溪的红色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前的休整地、转战地、谋划地、决策地。是毛泽东真正执掌中国工农红军最高军事指挥权之地。因此,研究“红色茅溪”,一定要研究红军长征“三渡赤水入茅溪”之历史背景。
         “三渡赤水”乃是“四渡赤水”战役中浓墨重彩、最具关键的一笔。毛主席利用蒋介石结合部的薄弱环节,迂回穿插,目的在于迷惑和调动敌人,特别是调动滇军。红军再次西渡,造成蒋介石的错觉,产生错误判断,后又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又调兵遣将,再次错误判断。红军将士突出重重包围,为即将到来的四渡赤水彻底摆脱敌军追堵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渡赤水”在茅溪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历史故事,也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军烈士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5年3月13日,毛泽东命令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指挥红十团、红十三团由枫香坝奔袭驻遵义县第十二上区西安镇(今泮水镇西安村)、泮水镇黔军犹禹九旅周相魁团、宋华轩团,佯攻黔西县打鼓新场,是毛泽东实施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之始,目的是把固守在仁怀坛厂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引出来聚歼。彭雪枫指挥红十团、红十三团一举将黔军周相魁团、宋华轩团驱逐到打鼓新场,驻进遵义县第十二中区岩孔场(今金沙县岩孔镇),开展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倾巢而出,向打鼓新场开进;前锋行进到三元洞,发现主力红军没有去进攻打鼓新场,急返鲁班场修筑碉堡、工事固守。
         1935年3月15日早晨,鲁班场战斗打响,红军一、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分别从东南、西南、东北几个方面,包围了鲁班场国民党军周浑元3个师。10时,红军各部开始向鲁班场守敌发起进攻,拉开决战态势。双方激战至下午5时,红军各方攻击多受手榴弹压迫未克敌营。毛泽东、朱德接报:距鲁班场西北60里,川军8个团向鲁班场开来;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向鲁班场开进,前锋已到遵义县第十二下区枫香坝、花苗田。战斗一直打到傍晚,在19时50分至20时的10分钟内,林彪、聂荣臻电告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本日战况无进展,我们意见不宜与敌人对峙,请适当地点整理,并向鲁班场以东我们靠拢。”同时电告军委:“建议应转移地区。”
        军委根据林彪、聂荣臻电告,鉴于鲁班场战斗强攻不克。因此,于1935年3月15日20时30分,作出再次西渡赤水河的部署,既“三渡赤水”,22时,电令各部立即撤出战斗,乘夜转移到小河口、坛厂、仁怀(县城)、茅台地域。
        红军攻打鲁班场战斗久攻不克是三渡赤水的主要原因。
      (注:版权归中乡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编辑:叶冬梅   责编:徐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