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要闻 >

四川富顺县:“再生稻之乡”说丰年

发布日期:2023-09-18 14:28|发布:中乡网|

编者按:人间最美是秋色,最美秋色是丰收。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秋分,也将迎来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迎接丰收节,人民网四川推出系列报道“迎丰收 看天府”,走进“天府粮仓”主产区,与广大农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展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果,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
      地处四川盆地南沿,自贡市富顺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别适合水稻及再生稻生长,这里是“天府粮仓”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全国第一个再生稻产量超亿斤的县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提字——“富顺,再生稻之乡”。所谓“再生稻”,指的是中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从而实现一季两收。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园区。

今年,富顺县水稻播种面积49.3万亩,再生稻蓄留面积43万亩,预计水稻总产量将达到31.5万吨,其中再生稻超过5万吨。8月初,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镰收割水稻。该村地处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是富顺县十万亩“中稻+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园区的一部分。该村中稻品种以晶两优534和兆优5431为主,经实收测产,头季稻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种植户们在保证中稻颗粒归仓的同时,还要兼顾再生稻蓄留。

一种两收、两季上吨(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量超过1吨)是“中稻+再生稻”最大的优势。记者了解到,2023年富顺县古佛镇建立了以凤仪、田边、天洋、冯坪4个村为重点的“中稻+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9100亩,蓄留再生稻面积26500亩,预计有收面积24500亩,统施粒芽肥420吨,头季稻平均亩产656公斤,再生稻预计平均亩产280公斤,高产田块预计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富顺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将粮食安全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位,把高质量抓好粮食生产作为粮食主产县的责任担当。为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水稻、高粱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富顺县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狠抓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园区。

稻花香里说丰年,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富顺县围绕农田、农机、农技持续发力,全面助推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于保障耕地面积,全县恢复耕地1.96万亩,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6.28万亩,整治撂荒地3.54万亩。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的一大亮点,是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建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各2个,成功创建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综合农机化率达到70.98%,较上一年增加3.19%。

据富顺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以建设四川乡村振兴先行区为目标,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速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全力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此外,富顺县还激发集体经济组织“创造性”动能,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童寺镇东禅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例,2023年集中推广旱地粮经复合种植“2+2+1”模式450亩,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600余亩。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