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经济 >

促消费“组合拳” 看成都如何燃旺“烟火气”

发布日期:2022-05-26 09:42|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市民在绿道跑步

市民购买特色小吃

市民在消费购物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市场不乏亮点,特别是线上消费带动作用明显,信息服务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有力支撑了消费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尤其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举措,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在成都,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第一批成都“520”消费券的政策性拉动效应充分显现,市民消费热情高、商家服务忙得欢,蓉城消费市场热情高涨、活力四射……有针对性地推出阶段性扩内需促消费举措,通过“有形之手”有效弥补“无形之手”的不足,着力为需求潜力“松绑”、为经济循环“加油”,这既及时精准,又十分必要。

眼下,伴随着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不断落地,促消费成效如何?消费券火热的抢券用券背后,政府又有哪些长远考量?下一步,该如何让消费这驾马车跑的又稳又好?敬请关注本期成都经济观察。

A.现象

消费的新与活

消费券自带杠杆功能

提升市场消费意愿

2022年1—4月份,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2.1亿元,同比增长0.2%。需要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而随着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减税降费的政策释放,包括成都在内各地都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上拿出“真金白银”。

其实近几天,成都消费券这股“东风”,就正持续刺激着更多的消费者走出家门外出消费,各大商圈也迎来了一波消费热潮。记者在成都万象城看到,各大黄金珠宝品牌人气爆满。其中不乏打算持券消费的消费者。“我才抢到的‘满600元减200元’成都消费券,再加上商家其他优惠活动,算下来少花几大百,很划算。”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

“抢券晒券”“告白分享”成为上周五朋友圈讨论和分享的热点话题。当天,成都通过云闪付发放成都“520”消费券促消费活动(第一阶段)消费券,财政资金规模达1.2亿元,发动金融单位和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共计2.4亿元。这也是今年以来成都首次面向全市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涵盖了全市重点零售、餐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

“6亿元消费券的发放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很多企业都来咨询详细情况。”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称,不论是惠企纾困政策的推出,还是促消费活动的开展,对于企业而言都是政府在关键时间做出的关键决定,将同时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520”消费券联动全城商家,近万个品牌、约3万个门店,从街边的小面馆到家门口的小卖店,再到大型商超里的连锁店、旗舰店,消费者想在哪里用都可以。“政府发放消费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刺激消费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对商家的间接补贴,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缓解经营压力。”伊藤洋华堂相关负责人张女士称,基于节日与消费券的叠加效用,“520”当天门店营收更是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0%-40%。“之后,我们将结合‘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推出相应促销活动,力争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消费热”同样反映在新消费的旺盛。在“520”同一天,TFS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启动试营业。作为四川首个大型保税中心,TFS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的商业体量有4万平方米,将引进500余个国际一线品牌、6万余种全品类正品,整体布局精品百货、成都本土特色餐饮、文创体验区等,将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新消费场景。市场主体活跃、新兴消费旺盛,也让成都这个“520”消费市场显得异常“火热”。

B.效应

消费的短与长

长短相济扩内需促消费

让市民能安心消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更要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意见”的一方面聚焦当前,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另一方面,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有序破除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意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消费券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多地纳入促进消费回暖的政策工具箱。根据相关统计,仅今年前4个月,全国就有20个省市先后发放了总额超过34亿元的消费券。

“就短期刺激来看,成都拿出真金白银,用消费券撬动消费大市场,可以说是当前形势下提振信心、引导消费、拉动增长的有效举措。”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霍伟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经济学中的“心理预期”而言,刺激消费的根本还在于能否为消费者提供这样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能消费、敢消费、安心消费。“这就涉及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保生产,恢复正常生活的问题。”

政策“精准滴灌”至关重要。在继“助企健康发展30条”推出后,成都近来又推出了沙龙和消费券等举措,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量、惠民生、防风险,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就在上周,成都的不少政府部门走进企业,以座谈会、沙龙、上门服务的形式跟企业对话,针对企业直截了当的诉求,给出精准迅速的政策。

“聚焦广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以更大的力度保市场主体、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召开“送政策送服务助企业”主题沙龙,与全市11个行业协会的会长或秘书长进行面对面交流,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表示,接下来要把主题沙龙固化下来,形成商务部门与行业、企业的常态化对话机制,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进行沟通对接。

举办“数字生活消费节”,开展线上促消费活动;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蓉设立首店,按照店铺装修费用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对商圈内的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商场开展从业人员外语培训,按照实际培训费的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予以资助……事实上,成都还在不断加快、加码促消费各种举措落地。

“通过消费券发放、主题消费体验,目的就是点燃城市消费热情,放大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乘数效应,最大限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还透露,成都市政府将结合此次消费券发放情况在需求端继续发力,并与此前出台的“助企30条”等系列政策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打好稳经济的“组合拳”,长短相济,扩内需促消费全面加力。

C.信心

经济的稳与进

一系列政策有力有效

增强应对困难底气

日前,市统计局发布1—4月份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1—4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2.1亿元,同比增长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36.1亿元,增长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6.0亿元,增长2.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491.7亿元,下降3.9%;商品零售实现2460.4亿元,增长1.0%。

“从前4月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成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下行压力更多体现在内需领域,供给端和外需领域仍表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并且与全国相比各项指标总体仍处于相对较快增长水平。”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咨询师张紫薇分析说。

面对挑战,各部门助企纾困举措密集出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稳预期、强信心,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共克时艰,而伴随政策的持续落地,尽管企业有大小,行业有不同,但企业从政策中收获的实惠与信心却一样。

以消费券为例,成都的不少商家颇为关注。“我们260家门店都在参与,几乎是成都全域门店。”茶百道支付平台负责人侯婷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配合消费券活动,还给店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积极向消费者宣传、推荐领取和使用消费券。“由于我们客单价都在15元左右,叠加消费券可以更加优惠——如购买芒果蛋蜜汁,用券后几乎是10元1杯,消费券优惠力度很大,市民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有利于拉动门店客流、提升消费信心,更给了企业未来继续成长的信心和底气。”

不难看出,促进消费修复,拓展内需空间,成都正在积极构建消费服务业与动态清零政策相适配的新模式,这些从成都人的朋友圈就能感受到——满屏的“长满了露营帐篷的郊野公园”和“挤满了骑行者的环城绿道”,以及“人头攒动的日出观景平台”,其实是通过撬动消费的回补,带动供给端的恢复,实现消费和生产的良性互动。

实际上,露营的火爆也进而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品的销量增长,给了企业信心。“虽然现实困难仍然不少,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政府出台这么多助企政策,企业已经感受到了阵阵暖意,政策受惠感逐渐增强,未来发力也更有信心。”劲浪体育副总经理周奕桥称,之后在合适“时机”,还将策划更丰富的活动提升消费体验。

专/家/连/线

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

制定相关消费促进政策和措施

坚持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2022年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眼下,受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影响,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消费恢复进一步承压。

“围绕当前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成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销帮扶的措施,对稳定市场主体、促进消费恢复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表示,一方面针对消费服务业领域市场主体,特别是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出台助企纾困帮扶政策,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稳定市场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另一方面,消费券具有乘数效应,是应对消费下滑、促进消费扩大和释放的有效政策手段。“成都发放约6亿元消费券,作为短期刺激市场的有效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消费意愿,提振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有序恢复。”

成都应如何促消费、稳预期,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林娜称,成都应继续制定相关消费促进政策和措施,落实国家、省市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困难,并建立消费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及时更新调整现有不适应消费市场主体发展需求的政策制度。“多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

林娜认为,要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行为并推动消费呈现新特征新趋势,成都可聚焦丰富数字化、智能化消费新业态供给,支持更多消费领域进行技术驱动型革新,鼓励智能生活新消费产品加快研发,发展在线文旅、在线数字娱乐等数字消费新业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消费跨界融合,丰富‘公园+’‘绿道+’消费新玩法,积极拓展有体验感、故事性、游戏性、艺术感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公园城市消费新场景,让公园、绿道成为产生随时随地随性的触发式消费的最佳消费场景。”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部副主任吴军:

在增收入优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

聚焦新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消费

消费券发放得当的话,能够产生消费杠杆效应,直接消费和带动消费能够产生乘数倍增作用,这对提振城市消费经济具有较好作用,尤其是短期效果比较明显。相关研究表明,文旅消费券刺激消费能够达到2.75倍撬动效果,家电和家居行业消费券效果更为明显,最高撬动10倍以上的相关经济规模。

“就目前情况而言,第一批成都‘520’消费券的政策性拉动效应充分显现,可以说是政府有诚意,市民有热情。”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部副主任吴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消费券发放应考虑,一是适当扩大消费券的覆盖内容、形式多样,从食品券扩大到文旅消费券等,包括体育、门票、演艺、展览、教育等;二是可考虑向更多低收入群体倾斜,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可向更多中小微企业倾斜,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就业机会,并借助电子消费券的发放来引导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但吴军也认为,从长期来看,成都应在深改革、保就业、增收入、优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并且当务之急是应该切实加强疫情防控部门和消费经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力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

除此之外,吴军表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之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消费领域加速应用,不仅带来更多产品和服务的新供给、新场景、新体验,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成都也应该关注到,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消费需求增长加快,高科技带来的个性化、新鲜感,激发了人们的新需求,点燃消费热情,可聚焦以新产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并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关注商圈经营恢复和电商经济发展,尽早恢复城市商圈活力。”来源:成都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