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泡菜、过称……近日,当笔者见到南川区楠竹山镇杨柳村泡菜大户彭五时,他正忙着取出新腌制好的泡菜,准备送货到城区。
今年42岁的彭五,原本是一名养猪大户,从前几年开始,他开始“转行”,流转50亩土地种蔬菜。
从未种过菜的彭五发现,种菜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外加上自己种的是适季大市蔬菜,“扎堆”上市容易出现“烂市”。
因为担心鲜菜销路,彭五萌生了做泡菜的想法。“泡菜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技术上没问题,而且蔬菜制成泡菜后,成本低,保质期长,不担心卖不出去,还能提高附加值。”彭五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说干就干!2015年彭五投资几十万元,买来800多口土陶坛,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在地下挖出大坑,然后将坛子埋在坑里面,周围填满泥土,盖子密封。
“用土陶坛子腌制泡菜,很重要的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醇、酯等物质,吃起来很香,这就是所谓的传统风味。”彭五说,他的蔬菜是用农家肥种植的,泡菜又是传统法制作,保证产品不添加任何色素和人工香料,这应该成他家泡菜的卖点。
不出所料,彭五的泡菜上市后很受欢迎,批发价3元/斤起,产品供不应求,销到重庆主城、武隆等周边地区,去年实现收入40余万元,今年预计收入50万元以上。现在,他的泡菜有萝卜、豇豆、辣椒等多个品种。
彭五的志向可不止于此。“我的目标是将我的泡菜打造成楠竹山品牌,甚至南川品牌,把周边的群众都带动起来种蔬菜、做泡菜,将泡菜销到全国,成为‘南川特色’。”彭五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