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致富经纬 >

陕西宝鸡:大山深处的产业蝶变

发布日期:2016-12-24 08:58|华商网|中国乡镇网


 

       地处秦岭北麓的西山地区,是宝鸡市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截至2015年底,仍有74个贫困村和4000多个贫困户。

  近年来,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体要求,以建设“生态西山、绿色农业、有机产品”为理念,宝鸡市西山建委因户制宜,精选项目开展产业扶贫,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之路。

  选准产业

  为村民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

  “种下一棵棵柴胡树,相当于种下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12月14日中午,拓石镇孟家塬村,一些农户正在冬阳下收拾柴胡。

  和媳妇收购了一上午柴胡的王博把小货车停到了父亲带领合作社创办的宝鸡博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大门前。当日,父亲王招社进省城申报企业资料去了。

  “现在这个季节看不到柴胡了,八九月的时候,野漫山遍野一片金黄色,特别好看!”王博边说边从车厢内的蛇皮袋子里取出一根棕褐色根茎稍细的柴胡边说,“今天收的这些只能算中等质地。现在柴胡市场价是每公斤50元,我们合作社收购社员的价格是54元,要先保证社员的收益。”

  王博说,今年他们合作社里有一家社员,种了5亩柴胡卖了近4万元,老百姓都说种柴胡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据介绍,王招社创办的博仁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与通洞、九峰、东沟等26个村的800余户产业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免费为其发放柴胡种子2.3万余斤,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对贫困户的柴胡以高于市场价2-4元∕公斤的价格进行收购。

  据测算,可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在务工用人方面合作社也优先雇用贫困户。今年以来,博仁专业合作社又投资了1700万元新建中药材加工厂1个,新建中药材加工车间1个2400平方米,购置中药饮片生产车间生产设备2套。

  这只是宝鸡市西部山区探索产业脱贫思路,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一个个缩影。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更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西山建委一班人多次深入村组,通过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形成了“建基地,扶龙头,打品牌,脱贫困”的产业脱贫思路。他们在稳定经济林总面积60万亩以上的基础上,建设了西庄狮子头花椒、吴庄矮砧苹果、博仁黑柴胡等产业示范园及博仁中药材、万隆生态、德丽蜂果等龙头企业和项目。

  创新模式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

  “确保两个70%切实到位,提升精准脱贫成效。”

  又一次进京,而且是走进清华大学进行短期培训,这对于西山坪头镇柳保莉来说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情。“因为养蜂让自己走出了大山,接触了更多有学识的人!”柳保莉说。

  今年42岁的柳保莉跟着家人一道接触养蜂已十年有余。先是自家养,2013年带头成立了德丽蜂果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发展成集中华蜂养殖、蜂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西部山区蜂产业龙头合作社。按照多户一体的组织形式,合作社与14个村68户有养蜂意愿的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免费发放蜂具8000件,带动发展中华蜂养殖800箱,仅此一项带动蜂农每年户均增收2400元。

  “顺利的话12月底元月初QS认证就能拿到了。”柳保莉信心满满,她说服了家人,先后投资了420万元新建规划占地2700平方米的蜂产业加工厂,加工设备已安装到位并开始试生产。

  德丽蜂果专业合作社也只是西部山区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经营模式的一个缩影。

  宝鸡市西山工委、建委为了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各领导分头带队,进村入户,走访能人、合作社,找专家、查资料,最终确定了“三果三畜”的产业发展思路,“三果”即花椒、核桃、苹果,“三畜”即土猪、土鸡、土蜂。为了形成规模效益,按照“因地制宜,见缝插针,遍地开花,壮大规模”的发展思路,西山建委以合作社为抓手,以贫困村为突破口,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大力引导西山群众发展产业。截至目前,花椒、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总面积达到60.9万亩,较2005年新增40余万亩。西部山区被命名为全省首家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西山柴胡、陈仓核桃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形成了省内最大的红豆杉培育基地。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产品2大类16个品种;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十佳社1个;建成省市区级产业示范园区6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

  为了让合作社更好地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西山建委确保两个70%切实落实到位,即70%的扶贫资金要用于产业扶贫,70%的产业扶贫资金要用于贫困户。严格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及拨付程序,做到扶贫资金有计划、有内容、实施准。

  多措并举

  让西山农特产品走出去

  “线上线下,山外的市场也是西山农特产品的主战场。”

  元旦未至,张让成和合作社社员已经开始合计春节时节的展销会。城里人讲究饮食生态健康,而让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生态土猪正符合了这一消费需求。生态土猪是野猪和家猪杂交,完全的放牧式散养,进山采食,大自然优胜劣汰,最大可长至160斤。

  “现在跟10多户社员签有代养协议,合作社也负责回收出栏土猪,市场价比普通猪肉高出2倍多,但是销路并不愁,”张让成说。

  让成合作社虽隐深山,但镇上、建委也帮其推销,早已名声远播。据介绍,西山建委一直以来坚持政府搭台、产业唱戏、提高影响、群众获利的思路,从2013年起,连续在春节、中秋等节日举办西山农特产品展销会,截至今年已成功举办了8届,累计实现销售额1416余万元。另外,主动适应和迎合市场营销新模式,大力推进电商营销网络建设。引导西山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21家,为西山农产品走出去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并通过增设超市、直营店、特产店等销售窗口,打造西部山区农特产品的拳头产品,增强西山农特产品在宝鸡周围、西安乃至全国一线城市的影响力,增加农特产品的销售总量,提升农特产品销售收入在贫困户家庭收入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今年以来,西山工委、建委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创新模式,确定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精准扶贫主体106个,实施产业精准扶贫项目128个,实现了西部山区74个贫困村,3177户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全覆盖。

  “找准了产业,就找对了路子!实践证明,产业开发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西山建委主任严录说。华商报记者 张志花 文/图

责任编辑:陈雪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