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2-23 09:40|青海日报|中国乡镇网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整齐统一的灰色院墙、每家每户门口挂着的具有湟源特色的农家客栈牌灯箱……12月6日,记者来到了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城郊社区,一走进这个成立不久的新社区,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这是今年刚盖的游客服务中心,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那面是文化活动室,后面是图书馆……”走在社区内,社区主任李林燕介绍道。
城郊社区是一个2014年8月才成立的新社区,由湟源县4个乡镇的6个脑山村易地搬迁而来所组成。这6个村过去居住于脑山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大部分人只能靠原有的人均口粮田维持生活,生活条件十分困难。
“要想易地搬迁的群众生活过得好,不只是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一定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只有让群众享受到实惠了,大家才会跟着我们一起干。”城郊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淑英说。
新社区成立后,为解决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的问题,党总支狠抓改革落实,争创特色亮点,组织党员、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在充分调查研究和乡村旅游市场前景预测的基础上,发动党员带头,出点子,谋发展,带领群众开创增收渠道。
“人们常说‘人挪活、树挪死’,这话还真是说得没错,过去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会赚这么多的钱,能把日子过得这么红火。”家住湟源县城关镇城郊社区的居民彭永顺开心地说。
今年8月1日,彭永顺开办的农家客栈试营业,通过3个多月的经营,纯收入3万多元,远高出他过去一年的收入。
今年,城郊社区通过学习借鉴,立足区位优势,依托“109线生态旅游”党建带创建活动为契机,以“党总支+党支部+管委会+农户”的运行模式,打造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党建品牌。由党员带头发动群众计划开设了农家客栈116家,目前试运营40家,而彭永顺家正是其中之一。
在为大家探索发展方向的同时,社区也加大了居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通过积极与县就业局和县职业学校协调,针对居民需求的电焊、烹饪等技能开设了6期培训班,培训人次达300余人,使更多的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渠道。
“我们家也开办了农家客栈,我想好好学习一下烹饪,这样我就可以把餐饮加入经营范围了。”参加了烹饪培训班的侯生云说。
新村建设还特别注意从产业支撑上强化村民的“造血功能”,通过招商引进了集旅游产品开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从事丹噶尔皮绣等青海民间工艺产业。另外还有配合旅游项目的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解决农户就业。
“我们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让党员先动起来,成为带领大家致富的“领头雁”,这样易地搬迁才能把贫困群众给“搬活”,在这里把乡村旅游做好做大。”王淑英说。
责任编辑: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