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致富经纬 >

紫云红芯红薯:山地农业薯销售传奇

发布日期:2016-11-28 10:17|贵州日报|中国乡镇网

 

    紫云红芯红薯,黄皮红芯,含糖量高,水分较少,个体细长,蒸熟后芯似鸡蛋黄、食有板栗香。

    其原产地域范围在该县的松山镇、白石岩乡、猫营镇、板当镇、坝羊乡5个乡镇,2011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又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尽管“双十一”已过,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幸福园村,文烁合作社的仓储基地门前,依然停着好几辆大货车,一箱箱红薯往车上搬,装满一辆走一辆,又接着装下一辆……

    “紫云红芯红薯太好卖了!”幸福园村薯农石腊妹边说边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她家今年种了一亩三分地,收获1800多斤鲜薯,今天拉来合作社的有900多斤。

    紫云红芯薯起源于松山镇磨来冲村,在人穷地瘠的深山区,经过世代自然耕作、不断选育,让红芯薯的性能优化、品质优良。

    据检测,紫云红芯红薯所含多种微量元素是普通红薯的3至8倍,碘、硒含量是普通薯的20倍以上。

    “紫云红芯薯真好吃,很软很甜,还很香!”“隔水蒸,很甜呀!”……在当地微商宁静的朋友圈,紫云红芯薯好评如潮。

    她颇有成就地说:“仅‘双十一’这天,就卖出20余件,销往深圳、江苏等地,甚至还有意大利、新加坡。”

    目前,全县种植红芯红薯面积1.5万亩,年产量1.5万吨,。

    同时,他们已与上海申黔、深圳美德鲜、深圳蔬智屋智、深圳优纤贝、广州和兴隆等8家省内外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紫云红芯薯,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紫云“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明确,紫云红芯红薯种植面积3万亩,引进和培育1至2家精深加工企业。

    尝出来的投资商

    故事一

    主角:李涛,深圳前海瑞联汇(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4年,紫云在深圳举办招商引资活动,李涛第一次认识了紫云红芯红薯,由此与紫云红芯红薯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已销售了3000多件紫云红芯红薯,国内最远的都发到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了,每天都有百多箱,好评率达90%以上。”11月13日,电话那头的深圳客商李涛兴奋地告诉记者。

    2015年,李涛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陪同下,紫云转了大半圈,对紫云红芯红薯有了更深的了解。

    之所以能让李涛认定投资,做紫云红芯红薯订单,还与那次饭桌上的一盘红芯红薯不无关系。

    “看上去晶莹透亮、撕开薄薄的一层黄皮后,薯心似蛋黄,闻有板栗香,吃时香甜可口、细嫩酥软。”李涛至今还记得那次的美味,全国各地种红薯的省份也不少,但他口感如此之好的,只有紫云红芯红薯。

    “我看中的是紫云红芯红薯的口感好,还有原生态,就是山里人的这种有机种植方式。”李涛说,在贵州,像这样的山地农业,农户好保存着几百年前的手工种植方式,这与其他省份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的红薯,有着本质区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打折的原生态产品。

    对于选购电商农产品,李涛十分在行:同类品种,一定要有它的特殊性,紫云红芯红薯就有它的特点。二是针对客户群来说,一般都是年轻的消费者偏多,他们的消费观念就是只要东西好,贵点不在乎。

    为了做好紫云红芯红薯订单,李涛前前后后到紫云考察过10来次。今年3月,红芯红薯栽种之时来过一次,是与紫云白石岩乡签订订单;今年9月,红薯收获之季,他又来了,这次是直接拉货发单。

    今年底,李涛将在紫云成立办事处和农业科技公司,投资建设红芯红薯精深加工厂,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初、中、高级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做精品农产品。

    李涛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红芯红薯及其加工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当地百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故事二

    主角:胡光友,紫云文烁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

    个头不高,瘦脸,眼睛不算大,却显精神。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硬是将紫云红芯红薯从麻山深处的大山沟,单刀直入杀入贵阳,尔后走俏上海、北京、青岛、深圳等全国各大高端超市,九成以上销往沿海城市。

    5年前,紫云红芯红薯还没什么知名度,也就是紫云本地人知道这种红薯很好吃,将其馈赠亲朋好友,农户则自行种植零售。

    2011年,由胡光友发起的5户农户组成的紫云文烁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共种植红芯红薯100多亩。次年,红薯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在1500斤以上。

    15万余斤的紫云红芯红薯,如何销售出去?这可是个大问题

    2012年秋,胡光友拉着一卡车紫云红芯红薯来到省会贵阳。

    他首先找的,就是大超市,却因为“名号不响”,吃了闭门羹。

    但胡光友并未放弃。

    “超市进不了,进菜场总行。”胡光友说,没有名气,就把名气打出来。

    于是,胡光友便在贵阳人流量大的农贸市场租起了小摊位,并请来亲戚朋友帮忙。

    刚开始,也只是问的多买的少。

    为此,胡光友买来锅子直接把红薯蒸好,请大家免费品尝。

    大概卖了一个多月时间,买红薯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直呼他“红薯哥”。

    不知不觉中,紫云红芯红薯的名声大震。短短三个月后,贵阳的北京华联、沃尔玛、永辉等大型超市纷纷开始进货。

    2013年,胡光友回到紫云,带动当地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种植红芯红薯。

    2014年,通过参加各种农博会,紫云红芯红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光卖到上海、北京的就有1万多斤。

    去年,通过合作伙伴,除上海、北京、青岛、深圳等高端超市实体店销售外,文烁合作社还发展了线上电商业务。一年总销售达2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60多万元。

    近两年,通过市场推广,文烁合作社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青岛等沿海大中城市超市线下畅销,线上已与京东商城旗下生鲜电商等3家电商合作,产品供不应求。

    “为什么会想到用文烁作为合作社名字?”记者问。

    “就是文化闪烁的意思。”胡光友说,当时想,紫云红芯红薯是苗家人世代耕作百年而成,具有亚鲁王山脉农耕文化特点,是希望紫云红芯红薯也能像亚鲁文化一样闪烁光芒。

    “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聚指成拳”,胡光友说,目前,合作社已吸纳10多户大户,近100户农户加入。

    胡光友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打造紫云地标农特产知名品牌“紫云红芯红薯”,让更多的消费者吃到最好的红芯红薯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淘出来的薯产业

    故事三

    主角:粟莉,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乡长。

    瓜子脸、长卷发,上身着黑色皮夹克,看上去十分干练。

    这是粟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因为力抓紫云红芯红薯产业,加之粟与薯同音,在这里,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薯乡长”。

    “抓现代农业就是要抓特色,紫云红芯红薯是白石岩乡最具特色的农产品。”见到记者,粟莉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白石岩乡位于紫云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是紫云红芯红薯的核心区。

    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3摄氏度,土壤呈黄壤沙性,森林覆盖率85%,孕育了品质独特的紫云红芯红薯——黄皮红芯,含糖量高,水分较少,个体细长,蒸熟有“芯似鸡蛋黄,食有板栗香”的独特风味。

    “来来来,尝尝紫云红芯红薯。”午餐桌上,粟莉还特地安排了一盘现煮的红芯红薯。

    看上去,通体晶莹剔透。随手拿起一个,拨开薄薄的一层黄皮,薯心金黄鲜亮,还未进口,一股板栗清香飘来,让人垂涎三尺。轻轻一咬,顿感柔软香甜,芳香四溢。

    “通常情况下,一亩地能产2000斤红芯红薯,以每斤3元计算,每亩能产生6000元经济效益,比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经济作物还是强得多。”粟莉说。

    五年前,因为销路不畅,白石岩乡所种植的红芯红薯面积不到1000亩。

    近几年,随着红芯红薯市场知名度的提升,白石岩乡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2013年至2015年,在县里的扶持下,农户种植红芯红薯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全乡红芯红薯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

    “为把红芯红薯这一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还需要在生产上下功夫。”粟莉告诉记者,因种植区域性强,红芯红薯种植面积少,产量不高,无法形成规模。

    过去的幸福园村,单家独户种出的红芯红薯大小不一,品质不一,由于市场不畅,大多农户用来养猪。

    目前,该乡已对红芯红薯进行了选种,选择个小、味美的红薯来培育苗芽,已培育出了品质更加优良的红芯红薯。

    粟莉说,本着依托农业抓农业、跳出农业也要抓农业的发展思路,下一步将在抓产量、创品牌上下功夫。

    针对红芯红薯中等大小的价格高,偏大偏小价格相对低,白石岩乡已计划引进对红芯红薯生加工企业,对个体偏大偏小的红芯红薯进行深加工,推出红芯红薯面、红芯红薯干等产品,以绿色品牌促效益,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走马上任乡长不足5个月的粟莉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已制定出特色农产品红芯红薯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在幸福园村、干水井村、大水井村三个村。2017年,规划种植红芯红薯面积达3500亩,2018年增加至4500亩。

    下一步,该乡还将通过电商、微商、邮商、贸易商等多种销售渠道,把红芯红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帮助种植户以较好的价位销售的同时,让红芯红薯的品牌知名节节攀升,真正做大做强薯产业。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