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疗卫生 >

“赤脚医生”李锁柱:30年守护乡亲

发布日期:2014-02-18 16:17|北方新报|

李锁柱还给村民输液

  李锁柱还给村民输液

  文·摄影/本报记者 侯利珍

  “李大夫,我父亲这几天咳嗽得又厉害了,我想让您过来给输点液体,大过年的麻烦您,真不好意思……”大年三十上午,李锁柱接到电话后,快速前往桦树沟村的张亮家。

  当人们正沉浸在春节的喜悦当中时,李锁柱却背着药箱走村串巷。大年三十,记者在清水河县县城见到了李锁柱,跟他体验了一次出诊过程。

  大年三十出诊

  “大年三十还得出诊,真是辛苦。”

  “我都习惯了,几乎每年都是这样,以前在农村,大年三十晚上经常有病人在家里输液,村民们开玩笑说陪我一起接财神。”李大夫笑着说。一路上,记者几乎是小跑着才能赶得上李大夫的脚步。

  1983年,李锁柱从卫校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乡村医生。清水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李锁柱所在的桦树沟村更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小山村,村民生活困难,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患病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2003年,李锁柱被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同时兼管村卫生室

 

“村里的人就怕生病花钱,一般吃药打针能好的病就找我了,不舍得去县城医院看病。所以,现在只要是回村里走几天,卫生室里从早到晚都有人。”李锁柱边走边和记者聊。

  “为什么不选择骑摩托车或者是骑自行车呢?”记者问道。

  “孩子,你看看咱们这儿的路,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关键我年轻的时候也没学过骑车子,后来岁数大了学也学不会,索性就一直步行,正好锻炼身体了。”李锁柱对记者说。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2005年李锁柱带着妻子和孩子从农村老家搬到了清水河县县城。

  “搬到县城虽然孩子们比较高兴,但是我去村里看病就变得远了。来回30公里,走路需要5个多小时,只要有病人我就得回去,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

  11时30分,记者和李锁柱赶到了桦树沟村张亮家。经过简短地询问和了解,他开始配药、输液,操作规范,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得知李大夫回村里了,乡亲们纷纷找了过来。“李大夫,这是咱们自己炸的麻叶麻花,你一会儿回去的时候给孩子们带上。”“锁柱,这些素油你带回去吃吧,大过年的也不知道啥稀罕……”

  给张亮的父亲看完病后,李锁柱又走访了几户老人家里,看看他们的身体情况。

  “大娘,这是感冒药和下火药,这几天,天气干燥,上火的人多,您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吃点。”李锁柱看望完李翠兰大娘后已经是12时50分了。

  “锁柱,就在大娘家过年哇,大娘把饺子也包好了,一会儿吃了再回。”

  “大娘,不了,我赶回去下午还得坐车去呼市和大儿子一起过年。”收拾完药箱后,李锁柱赶紧准备返回。

  山路走了50多年

  “人们都说吃百家饭,而我是典型的走"千家户",行医30年来,走了多少路,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李锁柱1983从“赤脚医生”做起,如今已经成为了清水河县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正如老百姓所说的那样,李大夫不仅医术高明,对病人永远都像是自己的亲人一般,用两条腿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桦树沟村村民刘喜兰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大部分都是一些空巢老人,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回来看看我们,平时有个啥病的,都是锁柱照顾我们,一个电话打过去,他从来不推拖,每次来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包,拎着很多药,气喘吁吁,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开始工作。”

  “每次步行那么长的路,能把药背全吗?”记者好奇地问道。

  “一次最多能背4个村民所需要的药,如果村里卫生室有的话路程还不算远,有的药如果在县城的家里,就得在头天晚上给输完液后我再回去取,第二天早上再拿上过去。现在都习惯了,自从搬到县城里,我就是这样来来回回地两头跑,就当锻炼身体了。”李锁柱笑着说。

 

 离开桦树沟村时已经是大年三十的中午1点多了,记者跟随李锁柱返回清水河县县城。

  回去的时候都是下山路,山坡比较陡,所以记者下山的时候特别小心,但是李锁柱却像是走平路一样,轻松自如。“这条路从小就走,今年我都62岁了,走了50多年,山上的石头估计都认识我……”李锁柱开玩笑说。

  白天看病晚上学习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只是一个早年毕业的中专生,如果不学习,自己那点知识早就过时了。”30多年来,李锁柱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经常是白天出去给人看病,晚上回家后看书学习。

  “今年已经62岁了,还能记得住书上说的是啥吗?”

  “哎,老啦,记不住了,现在就是只能多看几遍,眼睛也不好了,晚上看看就眼花得看不见了,孩子们还专门给我买了放大镜。”李锁柱对记者说。

  李锁柱除了是一名乡村医生外,还兼任村委会主任一职。就像他说的,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他都知道,今天谁家生孩子了,甚至是谁家的羊下羔了,都逃不出他的眼睛。每年往县里报的数据,他都要亲自填写,有的表格需要村民签字,他就挨家挨户去找。

  “除了看病,还要干这些,您的精力够吗?”记者问道。

  “不够也没办法,村里的人都上了年纪,年轻人不愿意回来,只能是我干。有时候晚上需要填表的话,我几乎就睡三四个小时,现在也都习惯了。”

  “李大夫,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您有什么梦想?”

  “我也没啥大梦想,就是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建设,能出台更多的好政策,惠及老百姓和乡村医生。同时,多培养和鼓励一些年轻有为的人来继承我们的工作,不要让这项事业停止。农村里的老人不愿意花钱去大医院,对村里的医生特别信赖,我们不能辜负他们。”李锁柱语重心长地说。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李锁柱家,他的老伴儿早已经把东西收拾好了。“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去年我们去二儿子家过年的时候,他就是下午才赶回来,等坐车到了孩子家,已经是晚上了,估计今天去了呼市也得是晚上。”李锁柱的老伴儿说。

  李锁柱和老伴儿坐上去呼和浩特市的班车时已经是下午3点半了,这个春节,李大夫依然是如此匆忙,不过,幸福的是,春节他能去孩子家稍微歇一歇……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