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1-27 14:52|定西日报|
八十年代初的何家湾村,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全村1000多人,没有一名懂医术的乡村医生,村民就医十分不便。1987年郑响平报名参加了县卫生局组织的集中培训,结业后就干起了乡村医生的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由于他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村民信赖。
2003年“非典”袭来,外出务工人员如潮水般返乡,郑响平不计个人安危,每天给100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镇卫生院,并拿出自己数百元的积蓄打印了“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村里的家家户户。2008年郑响平的两个子女开始读高中,花费猛增,加之父亲患脉管炎又要经常花钱,而那时的村医补助每月只有9元,他家经济拮据。有一天,本村的一个包工头来找他说:“响平,我在外面包了个工程,凭你泥水匠的手艺我给你一天120元的工资,在农忙时间给你放假来帮嫂子收拾庄稼,这样家里和挣钱两不误,现在你看娃娃上学、大叔看病都需要钱,你干的这个也挣不了几个钱,有时村里人欠账你还得倒贴钱,划不来!成的话这两天你准备一下咱们就走,路费我给你出,预先付给你3000元工资,怎么样?”正在专心给娃娃们注射疫苗的郑响平说:“我走了这些娃娃的预防针谁打?庄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谁管?你的好心我领了,但我实在走不开。”就这样,郑响平为了方便村民,20多年来不为诱惑所动,甘愿坚守清贫,默默无私奉献。
自从郑响平担任乡村医生以来,不但每天上门看病的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的现象也很普遍。1995年腊月的一个深夜,外面下着雪,劳累了一天的郑响平刚刚睡下,就听见有人在门外大声喊叫,说有人服了农药。他急忙起床,背起药箱,不顾劳累,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迅速对病人展开抢救,使病人脱离了危险。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他来说真的是太平常了。20多年来,他跑遍了本村和周边几个村的每一条乡村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他都是一清二楚。郑响平说,自己好像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的节日。由于过度劳累,2013年12月他突然感到双腿无力、头晕眼花,经县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需住院治疗。可郑响平一想到村子里流感严重,不愿在县城住院。在家人的再三坚持下,他只住了七天,便带病回到村里坚守自己的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打吊针,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怎么劝说他都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才把自己的病治好。
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让郑响平赢得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而他自己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他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今后他会继续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己所能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