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11-12 11:18|中国青年网|
黄晖 黄晖供图
“县医院太缺大学生了!”2003年9月,刚刚从新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黄晖不会想到,新疆乌恰县县长对她说的这句话,会改变她的人生。那一天,黄晖作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和另外18名同伴一起,来到新疆乌恰县,开始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
时至今日,10年已经过去,距离黄晖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结束的2004年,也已有9年时间。时光荏苒,黄晖选择的是坚守和担当。在这10年间,她把青春和激情安放在祖国边陲,在祖国最西端守护一方民众的健康。
一份幸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很幸运。”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黄晖用“幸运”这个词,总结了自己在乌恰工作十年的感受。
1980年3月出生的黄晖,在新疆医科大学上学期间就一直担任班里的团干部。在学校时,她还参加了“绿之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做公益是她求学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医学生,毕业后能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西部服务计划’,和一群有共同志愿心愿的同学一起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感到很幸运;作为一个大学生志愿者,能分到乌恰县,祖国最西部,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能去医疗战线楷模工作的地方体验高原环境,我感到真幸运。”黄晖激动地说,而最让她感到幸运的,就是被分配了到乌恰县人民医院。
黄晖在采访中向中国青年网记者提到一位前辈,吴登云。这位1939年出生在江苏省高邮的老医生,也在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为当地的医疗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现在,黄晖传承着这份为边疆人民谋福利的精神, 她始终牢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这句话。
刚到乌恰县医院志愿服务时,由于医院行政办公室缺少熟悉办公软件操作人员,黄晖被分配到院部办公室工作。尽管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同,但黄晖服从医院的安排,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脚踏实地做好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2004年2月被调至医院妇产科后,黄晖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加科室值班、手术、抢救病人等医务工作。
“我在医院妇产科工作期间,产妇随时来,我必须随时去,经常是半夜来了电话,立刻就得起床去科里处理病人,有时一连几天都睡不好。”黄晖诉说时,平淡如常。轮到上“接生班”,为了不错过夜间就诊的产妇,每个夜晚都能看到黄晖守在值班室、协助上级医生接生新生儿的身影,而遇到危重病人时做到随叫随到参与抢救,更使得患者对黄晖赞不绝口。
一份责任,留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
“乌恰县虽然小,但是美丽宁静,环山坐落,高山巍峨、天空湛蓝,街道整洁、有序,还有柯尔克孜族风情的建筑、雕塑、服饰。在这里看不到熙攘嘈杂的人群,更没有拥挤的车辆,却能看到带着友好笑容的柯尔克孜族居民、穿着特色服饰的小姑娘。”回想初到乌恰县时的感受,黄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那是一幅与自己想象完全不同的画面。
在这个位于祖国最西端,柯尔克孜族人口占70%,县城海拔约2200米的帕米尔高原县,条件不可谓不艰苦:紫外线强,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一年只刮一次风(从春刮到冬)。“我刚来第一天嘴唇上就裂了个大口子,有的志愿者还流鼻血,但没多久大家就适应了。”黄晖回忆道。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让黄晖感触更深的,是这里的贫困。
“只有来到这里才知道,为什么有农牧民为了省几元钱的陪床费睡在地板上,为什么有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在家生孩子,为什么会有人牵着羊来医院保胎住院。看到这些,我三天两夜不回宿舍,半个月不洗澡、不能按时吃饭,就不算什么了。”黄晖说。
2005年发生的一件事,让黄晖一生难忘。那一天正是黄晖值班,从200多公里的乡里送来一名在家中分娩、产后大出血、胎盘滞留的病人。
“尽管乡医院医生宣传孕妇必须来医院分娩,但家人不能改变家中待产的观念、加上贫困还是坚持在家分娩,难产后才联系车、路途中车又坏了,来时奄奄一息,当时我们几乎动员了医院的所有力量,但经过几小时的抢救,没能留住她的生命。”黄晖说起这件事,面色沉重,“我永远不能忘记她那张苍白稚嫩的脸,家属响彻在病房的哭声,以及家中嗷嗷待哺的新生儿。”
“这里的农牧民贫困、落后,观念守旧,乡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较差,县医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要让农牧民改变观念,防止因病致贫,不用再到更远的上级医院,而在县级医院就得到治疗,需要更多像吴老(吴登云)那样的医务人员留在这里。”亲眼见到生命的脆弱,黄晖更坚定了留在乌恰的决心,“虽然在医院工作很累,有一万个理由可以离开这里,但有一个理由让我留下来,那就是我从进医科大学的那天起知道作为医生自己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对于这个选择我无怨无悔,所以在志愿服务期满后我选择留下。”
一份决心,守护西北边陲农牧民健康
从2008年2月在乌恰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工作,到2010年4月担任乌恰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再到2012年11月调任乌恰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晖的工作虽然不断变化,但那份守护农牧民身体健康的决心未曾改变。
“这十年中乌恰县的变化很大,就拿我们医院来说,我们现在的医疗环境比以前好百倍。农牧民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治疗可以按比例报销,很少会有得了病也不来医院的情况。医院有了小血库,直接从州血液中心调配,病人需要输血时,不需要再组织医务人员临时献血。在各级党委政府、卫生部门、援疆医疗队的支持帮扶下,医院新盖了几栋诊疗大楼、增添了C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一批批的援疆专家带来了新的医疗技术,从各地招聘了几十名大学生,为医院输入新鲜血液;疑难病人可以远程会诊或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方便了病人,也提高了我们的诊疗水平……”说起十年里乌恰县医疗条件的变化,黄晖如数家珍。
“目前这里最需要的是人才。2008年以前十年左右,乌恰县医院就没有招聘过大学生,大部分是当地毕业的中专生。”现任乌恰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黄晖说,而她也在尽自己所能,为乌恰县的医疗卫生水平发展做贡献:为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她针对工作中常见的难点,整理成教材,比如《怎样开具处方》、《慢性病的防治》、《高血压的建卡、分组、随访》等,每周二组织大家学习,耐心解答大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前来就诊的患者认真询问、检查、治疗,做到小病不出社区;为了推进乌恰县乌恰镇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方便乌恰镇的居民体检,将健康送入千家万户,她组织医护人员采取入户体检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上门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内容包括测血压、脉率、体重、健康宣教等,另外针对慢性病人群,按期随访。
正是因为优秀的工作表现,黄晖在2004年荣获中国志愿服务金奖,2005年荣获自治区级“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大学生志愿者,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卫生系统巾帼建功奖,2003年至今多次被评为州、县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三八红旗手等。
“目前,我们在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比如部分居民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不理解,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一部分基本公卫项目的工作还没有开展。我想‘社区的居民人人健康’就是我的中国梦。而要实现它,就要克服困难,弥补不足,加强学习。只要努力就能实现,只有努力才能实现。”黄晖说。
上一篇:四川雅安扩大涉农职务犯罪预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