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1-20 10:11|来源:成都日报|本网编辑
这些甲骨文,你都认识吗
从小就从课本上熟悉的甲骨文,究竟“长”什么样?昨日,“甲骨文记忆”展在四川省图书馆开幕,将持续至3月8日。从商代至今的绵长岁月中走来的甲骨,静静呆在玻璃展柜里,等待你的辨认和欣赏。
走进展览
探寻甲骨文记忆
此次展览是由国家图书馆发起,联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系列巡展的首站。
除了来自3000年前的甲骨,百余年来揭秘甲骨文的历史人物,也走出了课本。
展厅中,首先展示了一幅传统中药房的图景,甲骨最早是作为一味药材进入人们的视线,又被称为龙骨,《伤寒论》《本草纲目》对其都有记载。
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病服药,在龙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刻划。凭着金石学家对古文字的敏锐感觉,他认定“龙骨”绝非一般药材,上面刻的是一种失传已久的“三代古文”。于是王懿荣开始收购有字甲骨,前后收购了约1500片。后经王氏深入研究,最终确认“龙骨”其实是古代的龟甲、兽骨,上面刻划的是中国殷商时期的文字,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后来,王懿荣的儿子为偿还旧债,便将家藏的大部分甲骨卖给了刘鹗。刘鹗是水利专家,主持过黄河的治理,他也是著名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他因最早整理发布甲骨,并进行初步考释,又成为著名的甲骨文专家。
刘鹗将自己所藏甲骨整理与拓印,并精选拓片1058片,编著成《铁云藏龟》一书,1903年10月由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这是关于甲骨的第一本著作。在书中,他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的观点,即甲骨文为商代遗物,并且刘鹗所释读的50多个甲骨文中,后来被证实完全正确的有35个字,在此次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刘鹗正确释读的35个甲骨文原形字与释文。
循着甲骨文
找到商朝的都城
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曾在刘鹗家中看到很多甲骨,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找到甲骨的出土地。甲骨文发现后,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的转售,从中牟取暴利,便故意隐瞒甲骨的真正出土地点。因此,关于甲骨的出土地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经过多方打听,直到1908年,罗振玉终于找到当年卖甲骨给王懿荣的第一个商人——范维卿,访得甲骨的真正出土地为河南安阳小屯村。1915年,罗振玉又亲自到安阳实地考察,最终确认: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村为殷墟,即商代晚期都城。
此次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1910年罗振玉所著的《殷商贞卜文字考》的书影,在这本书中,罗振玉首先考定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村为殷墟。《洹洛访古游记》是罗振玉的另一本著作,它记载了殷墟的地形,甲骨出土情况,成为第一部记录实地考察安阳殷墟的著作,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于商代有过记载。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根据甲骨卜辞中的记载,证明了《史记》中记载的商朝并非虚无,他考证出了包括亳、雍、曹、杞等商代的8个地名,及王亥、上甲等商代的先公先王。
从1928年起,著名的考古专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对出土甲骨的河南安阳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古。1928年10月13日进行的第一次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趣味活动
分享甲骨文知识
2016年,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出《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称“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辨认甲骨文有多难?此次展览上,你可以试一试。各类现场装置、互动环节、数字化体验,都能让观众参与到辨认甲骨文的趣味活动中。
在展览上,放置了电子屏幕,屏幕上列出很多已经辨识出的甲骨文,观众可以通过手触屏幕为其选择正确的释文,如果辨认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正确”字样。
展览现场还有一个大柜子,每扇柜门上写着一个甲骨文,观众可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然后打开柜门,答案就在眼前。
展览期间,还将配套一系列“甲骨文”讲座,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大众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和分享甲骨文相关知识链接和背景故事,让展览以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甲骨文记忆”展真正“活”起来。本次展览也是四川省图书馆隆重为广大市民推出的新春文化盛宴,过新年、观展览、赏甲骨、涨知识,“甲骨文记忆”展将传统文化和新春旅游有效融合,为市民春节出游提供了更有深度和底蕴的选择。
记者 汪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