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镇故事 >

江西省宽石寨的山水与奇闻

发布日期:2016-08-17 12:09|光明网|中国乡镇网

  丹霞地貌的瑰丽多彩,九洞十八寨的雄奇险峻,古老传说和红色故事的双重交替……说起于都县宽石寨,人们在惊叹它秀美山水的同时,会讶异于它动人的传奇往事。近日,笔者带着好奇与期待,随车来到距离该县县城5公里处的贡江镇上欧村境内,一探这散落在于都乡村山水之间的奇异风采和动人传说。
  
  杨救贫与宽石寨的不解情缘
  
  “宽石寨又叫‘棺材寨’,是因为形状像一个平放的棺材。”介绍起宽石寨,熟悉于都本土文化的于都县文化馆馆长谢弟铨侃侃而谈。
  
  据谢弟铨介绍,在清代同治版的《于都县志》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相传晋末有发柴侯墓者,忽发风雨,棺及松柏,飞度此山,棺化为石。”《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虔州雩都县有柴侯墓,西晋末年,有盗墓贼发墓,忽然有大风雨,棺木及墓上松柏悉飞渡水。”
  
  “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关于‘棺材寨’的由来,更倾向于与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奇经历有关。”谢弟铨说道,根据当地民间故事,相传是风水祖师杨救贫先生用伞挑着一个大石头打算把它挑到峡山(现于都县罗坳镇峡山村境地)堵水口,路过此地时,有一位老农见他累得汗流浃背,就叫杨救贫停下歇歇脚,喝杯茶再走。杨救贫放下大石头,两人边喝茶边聊天,谈兴正浓,不料误了时辰,当杨救贫用伞柄再去挑大石头时,石头岿然不动。杨救贫就说:“这是天意,此山与柴侯山有缘,那就让它在此为民造福吧!”
  
  宽石寨至今还能看到一个大圆洞,据说就是杨救贫挑石时留下的伞柄之痕迹。这更是给宽石寨增添了神秘之感。
  
  “九洞十八寨”的山水奇观
  
  “宽石寨除了有险峻的山寨外,寨间还有多个崖洞,当地人把它统称为‘九洞十八寨’。”谈起宽石寨的锦绣奇观,贡江镇宣传委员姚立红介绍说。
  
  宽石寨是典型的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区,山体颜色呈猪肝色。在这一群“奇形怪状”的山中,与主寨宽石寨连为一体的仙牛寨、风帆寨、平峰寨、姐妹寨、象形寨等一字排开,还有与宽石寨相邻的鲤鱼寨、狮形寨、走马寨、凤凰寨、羊子寨等,共有18个风光秀丽的山寨。由于山寨相距不远,站在远处欣赏时,“象马竞奔”“潜艇出海”“姊妹拜寿”等电影样的片景活灵活现。除了险峻的山寨之外,寨间还有仙牛洞、月牙洞、高岩洞、平岩洞、穿心洞、猫眼洞等9个崖洞镶嵌在山寨之间。
  
  “据考古人员发现,这里还有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遗迹呢。”姚立红介绍说,据先前赣州市博物馆考古研究人员考古发现,这些洞穴为典型的丹霞洞穴,扁平状洞、穿洞皆岩层坚硬,风化剥落经几千万年发育而成。1999年,考古人员在其中的“仙牛洞”发现了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由此经专家认定,发现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活在这里。
  
  而在奇形怪状的山寨之间,还有一个名叫栗梓排的水库穿山而过,犹如明珠,映衬着宽石寨的奇险秀美。
  
  战乱时期百姓的“避风港”
  
  宽石寨因其险峻,也使其成为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宽石寨附近的乡绅居民每逢战乱都会上寨避难。由此,它也曾是当地百姓温馨的“避风港”。
  
  “于都的一山一水都有红色的印记,当然宽石寨也不例外。”指着宽石寨的四面悬崖峭壁,于都县党史办主任曾懿华介绍道,如今宽石寨、仙牛寨、象形寨都有寨门、房屋、水井、池塘等遗迹,其中主寨宽石寨寨顶还有一片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开阔平地,有80余间房屋的墙基,可容1000余人居住。
  
  “在战争年代,革命处于低潮时,中央红军和县赤卫大队就曾多次转移到宽石寨坚持斗争,保存革命力量。”讲起发生在宽石寨的红色故事,曾懿华还向笔者说道,“1929年9月,靖卫团对里仁老百姓大肆烧杀,尽管赤卫队英勇抵抗,由于众寡悬殊,很多同志倒在血泊中,赤卫队就撤退到宽石寨隐蔽起来。它们把守要道,见敌就杀,打得敌人无可奈何。敌人把宽石寨团团围住,然而第二天凌晨,赤卫队队员趁敌人还在睡梦中,就悄悄下山顺利突围投入了新的战斗。”
  
  如今,烽火远去,虽说现在宽石寨寨顶已没有民众居住,但其雄奇险峻、动人传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市民前来探险观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