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旅游 >

国家植物园设立,将如何更好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日期:2022-04-19 15:38|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国家植物园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此次设立的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扩容增效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

  为何要设立国家植物园?未来将如何推进?记者18日采访了业内专家。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携带的遗传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核心战略资源。”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周志华说,但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开发、气候变化、外来种入侵、自身繁殖受限等因素,一些野生植物濒临灭绝,亟待采取有效的保护拯救措施。

  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形式不同,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叶建飞看来,由于威胁生物多样性因素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任何单一的保护方法都很难取得全面成功。

  他解释说,迁地保护并不是简单地把植物挖过来栽在植物园里,而是指以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如植物园、树木园等)予以保护,也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组织、器官等。

  近些年,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植物回归相结合的综合保护理念,被日益重视和应用到植物多样性保护中。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提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此次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正是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物种收集是国家植物园的重要特色,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坚强支撑。“国家植物园代表一个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说,国家植物园设在北京,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的优势资源,具备了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平。

  国家植物园规划图(国家林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供图)

  据介绍,南北两园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已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建有牡丹、睡莲、野生蕨类植物等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280万份……这些都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汪小全表示,新组建的国家植物园将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计划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并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还将建成20个特色专类园、7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1个原生植物保育区,把国家植物园建设成为我国及世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展示的重要基地,植物收集和展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设立国家植物园,迈出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步伐。周志华说,将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气候带与植被区划特点、现有植物园发展水平等因素,按照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遴选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区域性国家植物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国家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网络。

  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各国家植物园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将全面提升植物学研究水平。而植物在多地实施迁地保护,有利于降低因区域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及突发状况造成的物种灭绝风险,为国家保存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将与就地保护体系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来源:新华社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