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正在收挖红苕 唐探峰摄于官渡镇双月村
中乡网重庆讯 日前,重庆市巫山县红苕收挖将扫尾。红苕种植讲技术、加工有花样、吃的妙法多、品尝有美味,还可上大酒店宴席。笔者深入农村采访,现用图片见证种植、加工、制作、品味等全过程,以飨读者朋友。
地处三峡腹心的神女之乡巫山县的地势、土质、气候均有种植红苕的优越条件和历史习惯。过去山区农民普遍种植三大垞“玉米、红苕、洋芋”为主食。当地流传歌谣:红苕半边粮,早上圆猪圆羊(煮圆个红苕),中午芝麻拌糖(红苕煮大米饭),晚上双打双吹(烧红苕吹灰)。
近几年,巫山县在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每年仍大面积种植红苕,产量产值不低,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种植红苕有讲究。育种。清明前后,整地、开箱、下肥,选择良种,蒂把朝上、根部朝下,放成条状或圆窝状,盖上火土肥或农家有机肥,复盖细土,再封上农膜。芽苗出土后,施肥一、二次,浇水抗旱。栽插。五月开始栽早苕,从苗圃剪藤,留下二节茬再发芽,剪成三至四节一段;在整好的苕地打窝或开箱,放入农家有机肥,芽口朝上窝栽,掩土两节扎根长苕,或扦插,外露一至二节长藤。管理。管理简单,追施一次肥;有水源的抗旱保苗;藤长长了,要翻藤一次,防止藤节扎根,影响红苕生长。收挖。红苕长成几两重的大坨时,农历八九月就陆续收挖,自食和上市。农历十月至十一月是大挖红苕的季节,12月上旬扫尾。红苕怕冷,遇雪霜会烂,务必在雪霜来临前收获到家。贮藏。红苕保存在较暖和的室内,最好窖藏,保持C
o15度左右为好,温度高了会干烂,温度低了会稀烂,烂了的红苕不能吃。
山区农村红苕仍是农家宝贝,亩产鲜苕二至三千斤,最高达四千斤以上,亩产值2000元以上,优质鲜苕零售价每斤1元以上。红苕既是喂猪的主要食料,又是人的主食之一,还可加工增值,制作许多花样的美食,深受食者喜爱。农家红苕吃的花样多,可生吃、煮吃、掺饭吃、烧烤吃,特别还能制成各种花样,吃有妙法。
许多农家会加工红苕粉。将苕洗净、粉碎、过滤、沉淀、晒干成苕粉,苕渣是最好的猪饲料。苕粉可制成粉坨、粉片、粉条、苕糖、苕干、苕芝麻片等多种美食品,吃的花样多,苕片可炒吃、煮汤吃等;苕粉可炒肉片、炖鸡、炖猪蹄吃,增加美味。
巫山系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景点遍地开花,一些农民抢抓商机,在旅游市场销售红苕粉条,每斤10元;苕粉每斤8元;有的还在景区卖烧红苕,6元一斤,游客喜食。
著名的长江大溪文化遗址所在地巫山县大溪乡,有数百年民间传统手工制作苕粉的工艺,流传至今,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市级非遗。农家种植高淀粉优质红苕和优质豌豆,先制成红苕粉和豌豆粉,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用传统的手工技艺精心制成粉条,具有“细腻柔软、颇有筋丝、回锅不糊”的特点,并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大溪粉条”商标,大溪粉条销往全国多地,深受顾客青睐。
笔者多次深入大溪乡采访,见证了大溪粉条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和农家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粉条的全过程。大溪粉条已成为旅游产品,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和助推乡村振兴,弘扬大溪粉条传统工艺,做大做强大溪粉条产业。(特约通讯员:唐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