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1-24 15:12|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叶冬梅
近日2家地方银行因涉及规避非标资产限额指标、调节理财投资非标资产占比监管指标、投资非标债权超规模限制等违规事项被处罚。
据银保监会公告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银行因非标业务违规被处罚的罚单已达十余份。
银行业务人士透露,资管新规以来,监管机构对银行非标业务的监管趋严,尤其在资金用途、资金穿透等方面;同时近来随着企业信用风险加剧,监管对银行存量不良非标资产处置和新增非标项目本身还款能力关注度加强。
采访中,业务人士普遍表示,银行对非标项目筛选更加严格,对项目主体的门槛明显提高,新增项目风险并不太大,主要还是存量风险处置问题。
存量非标资产不良风险上升
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银行因非标业务违规被处罚的罚单已达十余份,非标资产限额超标、未按要求信披、非标债权资产转让过程中业务违规、非标投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等方面成违规重灾区。
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业务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资管新规以来,监管机构对银行非标业务的监管就开始趋严了,新增非标投资方面,重点关注点在资金用途和多层嵌套方面。“按照资产穿透的监管要求,资管新规后开展的非标业务多层嵌套情况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但在资金用途上依然会有银行绕道非标,为不符合监管指标的企业或者项目进行融资的情况,尤其房地产企业,这也是近来监管的重点之一。”
另一股份制银行广州某支行负责人也透露,除资金用途和资产穿透外,监管对银行非标项目风险问题也尤为关注。“尤其今年以来,信托项目‘爆雷’情况比较多,也包括很多银信合作的通道业务。因此,根据监管要求,现在银行重点关注非标项目本身还款能力,对新增非标项目审核门槛有明显提高。”
上述支行负责人透露,现在银行非标投资选标非常严格,项目主体基本都要是国企全资的背景,民企主体对信用评级也要求很高,对行业领域选择也比较审慎,总体来看新增非标项目信用风险其实并不太大。
“实际上近来随着企业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非标优质资产更难找,业务很难开展。近来突出的风险问题,主要是存量非标项目。”上述支行负责人如上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近来存量非标债权违约情况加剧,中国裁判文书官网近来已披露多项非标债权纠纷判决文书。
据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攀枝花银行于2017年5月通过与中山证券的定向资管计划,以委托贷款形式向上海大华国化控股有限公司提供了3亿元应收账款融资,华信国际为融资人提供了担保,最终因逾期未回购形成违约。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披露的一则民事判决书也显示,浙江稠州银行委托万向信托投资的2亿元“金元顺安韶夏瑞元5号资产管理计划”,也因融资方逾期问题进行诉讼追债。
兴业研究分析指出,2018年以来,非标风险事件频发,尤其是政信类风险事件受到市场高度关注;2019年非标产品违约数量高达720只,今年以来,也已经有551只非标产品违约。
加强非标不良资产处置监管
非标资产风险上升,加剧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
上述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业务人士表示,前几年各地银行非标业务做得比较多,存量非标资产信用风险暴露,会增加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一旦非标资产出现不良,银行通常是转卖资管公司或者自己诉讼处置,但诉讼处置周期一般比较长,很多都是通过拨备自己消化。非标资产占比高且出问题比较多的银行,不良处置压力也会比较大。”
华泰证券最新报告显示,上市银行加大非标资产的拨备计提力度,2019年末上市银行非标拨贷比基本均达到1.5%以上的水平,且大多数银行非标拨贷比同比大幅提升;上市银行不良认定标准、非标资产质量已基本符合监管标准。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加强对非标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多位不良资产公司业务人士均表示,去年以来从银行转出的非标不良资产有明显增多趋势。
上述支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实际上前几年银行为化解非标风险很多渠道存在监管违规风险,近来随着严监管持续,违规情况普遍有所减少。
据中国裁判文书官网近日披露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某股份制银行此前通过通道业务为美林湖地产项目进行了10亿元的非标融资,项目开展过程中,融资方企业出现利息无力支付的风险。为化解该项目不良风险,银行以增加授信贷款等利益交换,借助某公司旗下资管公司将资产以10亿元对价转出。最终因项目不良被冻结,接盘方亏损,起诉银行赔偿损失。
上述支行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操作方式实质上是将风险转嫁给了企业,存在违规风险,现在比较少见了。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下一篇:谨防银行卡境外被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