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信贷 >

安徽贵池:扶贫小额信贷,贷出一片“新天地”

发布日期:2018-08-27 09:45|中国乡镇网(原创)|叶冬梅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农商行和镇村干部的真心帮助,我的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甜!”许礼舟紧紧握着九华农商行梅街支行负责人王元的手,幸福和满足的神情溢于言表。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言语,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有尊严的脱贫——贫困户的祈盼
 
      许礼舟,67岁,贵池区梅街镇铺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在家中经营一个小卖店,卖一些柴米油盐,因村庄小,且大部分人都外出务工,小卖店收入仅仅维持基本生活。同村的贫困户詹文华,聋哑一级残疾;李光心肢体残疾,妻子谷喜珍智力残疾。虽然他们身残志坚,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帮扶,通过帮助购买三轮车回收废品,介绍零工,种养殖业以奖代补等措施,分别于2016年、2017年脱贫。但是离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孩子时常在别人面前感觉抬不起头来。
     其实,贵池区像他们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据统计,全区37234名贫困人口中,因残占到了35.9%;60岁以上老人有11838人,占贫困人口的31.79%。这部分群众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自信,没有足够的尊严。给贫困户充分的尊严和自信,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是我们所有扶贫工作的初衷。扶贫不仅要改善当地贫困户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户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和致富本领,让贫困户想去创业、敢于创业、实践创业,树立自信自强、勤劳致富的理念,从而实现有尊严地脱贫致富,重新对幸福生活燃起希望。
 
金融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
 
      李贵是贵池区梅街镇人,今年55岁,是当地有名的林业大户,有林场近2000亩,主要种植杉木,现有林木约80万棵,树龄约10-12年,市场价值2000余万元。近年因经济形势下行,对外销售的林木款未能及时收回。而林木的抚育不能间断,工人的工资不能拖欠,资金就成了压在李贵心上最大的一块“石头”。
      通过摸排,该区像李贵一样面临资金压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共有200余家。
 
 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贫困户幸福生活和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发展的坚实桥梁
 
      经过前期的摸底,贵池区决定从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入手,鼓励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于自身没有项目但希望参与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带动的贫困户,由镇街、村联合扶贫办与银行共同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同步审核新型经营主体的资产状况、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以“四方协议”的形式明确利益联结方式,开通扶贫小额信贷绿色通道。既解决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问题,又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资金短缺问题;既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又调动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李贵通过九华农村商业银行梅街支行的扶贫小额信贷“绿色通道”,仅仅用了三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申请、审批、放款等一系列程序,获得50万元,期限2年的扶贫小额贷款。与25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方式,让他们参与管理和决策,定期向他们通报经营状况,市场前景,资金管理情况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下步计划。
      8月份的商讨会,李贵特意请来了九华农商行梅街支行负责人王元。会上,王元感受到了许礼舟等人精气神比以往好了,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了。许礼舟说,日常在林场参与管理工作,每天领取90元工资,再算上年底预计分红1200元,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前是等着大家帮,想着怎么脱贫。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也算有自己的事业了,就想着怎么干好,带动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过上幸福生活。
      2018年贵池区扶贫小额信贷完成8471.4万元,比年初计划超额100多万元。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175个,利益联结贫困3506户。为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架起了坚实桥梁,开启了幸福生活新天地!(特约通讯员:钱素珍  郑国宝)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