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信贷 >

农村信贷的困局 银行门槛够不上,私人借贷还不起

发布日期:2018-03-07 15:30|未知|江山多娇

  农民缺钱,农村缺钱,在过去,民间借贷是主要解决途径,如今互联网金融正成为天生的优质“金主”,一步步深入农村田头。
 
  农业大户经营缺钱:“听过网络借贷平台,但不敢联系”
 
  距离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大约十公里的一个偏远村庄,近年来由于毗邻武昌湖的区位优势和国家强农惠农的优惠政策,不少年轻人纷纷回乡发展规模化养殖,甚至还有外地人来此承包土地,开展大面积水稻种植。
 
  1988年出生的徐兵(化名)是该村的一名年轻小伙儿,早年曾在合肥工作,2015年下半年辞职回家创业,试着大规模养殖肉鸭,2016年全年三期一共养了10000多只鸭子,创收10万元左右。如今,经营势头向好,他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但却苦于资金不够无法周转,目前正在努力筹钱。
 
  徐兵告诉《IT时报》记者,2015年年底先期投入了20多万元搭建鸭棚、购买设备,“当时也是靠找亲戚担保,在邮政储蓄借了十多万元,现在则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按照成本计算,他还需要5-6万元现金。
 
  和徐兵一样正为钱烦恼的还有同村的宣城人陈茂(化名),去年3月,他来到该村承包了临近武昌湖的一块平整水稻田,面积达400多亩。去年望江发生水灾,他一下亏了十几万元,加上承包费、经营费,到今天为止,他已投入了60多万元。“这些钱,一半是找朋友借的,银行根本借不到。”陈茂感叹,银行借款门槛太高,再加上他不是本地人,也没法找人做担保,资金缺口是他的心头之痛。
 
  该村村委书记沈浩(化名)向记者表示,农业产业化经营造成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近年以来,随着生产大米、水生蔬菜、食用菌、六白猪养殖、鱼鸭养殖越来越多,这种需求更显迫切。这种情况也催生出了高息的民间私人借贷。“月息3.5分—4分,意味着借一万元,一个月要还350元到400元。”沈浩透露,村委会包括徐兵、陈茂这样的农业大户都听说过网络借贷平台,沈浩自己还收到过一些互金平台推送的广告信息,他认为,以目前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农村信贷的现实情况来看,如果这些网络借贷平台逐渐规范之后,未来一定大有前景。
 
  然而,事实和理想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上述位居皖南地区的落后村庄对网络事物还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去网上开展金钱交易,对普通村民来说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就连1988年出生的徐兵都坦言:“网上借钱还没想过,也比较担心会不会上当受骗。”四十多岁的陈茂更是直言:“网上的事情不好把握,我也接触得很少。”
 
  互金平台看好农村市场:回归“小额分散”,注重“信用建设”
 
  沈浩坦承,目前其所在的村庄实实在在做网络借贷的确实不多,但他认为这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8月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中显示,“三农”资金缺口总量为3.05万亿元,缺口率达到40%。因此引入互联网金融是对现有“三农”金融的重要补充,据其测算,到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占比提高到4%—5%。
 
  与此相应,不少互金平台一致看好农村信贷市场,纷纷将业务投向农村领域。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翼龙贷、希望金融、海尔产业金融、农分期、农发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已成为这个领域的进入者。
 
  据翼龙贷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村信贷,当前翼龙贷主要有翼农贷、翼商贷、信用成长计划等产品,这些产品面向从事种养殖、工程、运输的农民用户及个体工商户、大农户提供借款服务。在贷款额度上,一般提供6—9万元的贷款额度,针对小微企业则提供不高于100万元的贷款额度。
 
  上述额度也是相关监管政策所规定,去年8月,银监会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指出,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
 
  一家不愿透露公司名称的国有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在考虑转型,将原来主要面向企业的贷款业务转向农户个体贷款业务。这样的计划一是基于“小额分散”的政策性原则,二是因为看好未来的农户信贷市场。但他同时表示,做农村信贷重在建好征信体系,可以考虑的措施是和当地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绑定借款农户的手机卡和医保补助等信息,从而提升违约成本。
 
  破除农村信贷困局,要给互金平台“祛魅”
 
  一直以来,“三农”金融尤其是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三农”金融资金根本解不了农民的渴。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仅有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拿到贷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主要障碍包括资格审批不易、没有合格抵押品、人情资源关系有限等等。
 
  在这样的局面下,徐兵、陈茂等人转向民间借贷、熟人借款或者便是“一直等待”,等待向更多的亲朋借款,等待政策性惠农辅助——而后者的不确定性或许会贻误时机,给生产经营造成难以估量损失。
 
  可以寄望的或许是互金平台,但目前由于该行业的纷繁杂乱迷糊了大众的双眼,也包括普通农户的双眼,徐兵、陈茂纷纷表示“不敢借”——不敢的背后是网络丑闻成灾造成的心理阴影,也是偏远农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迟疑不决,更是金融供需失衡背景下的谨小慎微。
 
  复杂的心理背后是整个供需市场不平衡的充分体现,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野蛮生长状态在农村地区的鲜明折射。如何获取农民的借贷信任?怎样确保还贷不出现风险?如何建立有效的农村信贷征信体系?
 
  正如上述村委书记所言:“网络借贷会是大的趋势,但前提是一切走向正规。”如何理解正规?这二字意味着国家政策的规范与引导更加明确;平台自身的建构和运营商更加合理科学;农民对信息的接触和新事物的接受也应更加积极包容;唯有这些方面多管齐下,为网贷祛魅,为互金平台祛魅,才有可能发挥这些平台应有的价值。(IT时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