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信贷 >

银行业金融扶持脱贫攻坚:确保群众搬出"穷窝"

发布日期:2016-05-17 09:42|农民日报|中国乡镇网

 确保群众搬出“穷窝”

  ——银行业金融扶持脱贫攻坚纪实(上)

  本报记者简承渊

  “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扶贫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期。数据显示,我国还有700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而贫困区域现状难以改善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资金匮乏。为落实中央的精神,银行业在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将自身业务特长同地方诉求有机结合的金融扶贫之路,尤其在革命老区江西、四川等地,效果更为突出。

  “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全覆盖

  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瘠地区,移民搬迁是群众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在革命老区精准扶贫,金融支持一马当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江西、四川等地立足精准、提前谋划、主动作为。

  “立下愚公志,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这是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视察江西时对革命老区寄予的期望。

  江西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从数据看,赣州列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市、区)数量有11个,占全省的64.7%,11个里面有8个县是国定贫困县。

  “江西全省小额扶贫信贷需求按乡镇实施了分片包干责任制,即每个乡镇明确一家责任银行,责任银行负责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全面开展信贷需求摸底调查,并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进行信贷投放。”江西银监局局长李虎说,分片包干制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即:责任银行对乡镇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

  “我们以金穗惠农卡作为载体,以村互助担保基金为基础,给每家农户发放3万到5万元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利率给予优惠,手续给予简化,客户经理主动上门,集中收集所需资料,方便移民办贷。”农行于都县支行行长马剑说。

  于都县罗坳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陈星宇说,能住上新房,是农行的“搬迁移民贷”帮了大忙。“老百姓打心底里感激。”目前,于都农行已对罗坳大桥移民发放“搬迁移民贷”99户、金额495万元,并发放全省农行首笔城镇化建设贷款1.6亿元建设上欧移民示范区,帮助贫困户搬出破旧的土坯房,住进明亮的新楼房。

  在四川通江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安置点,米仓山山脚下方山村、圆顶村、苟家坝村地,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通江作为核心贫困区,山高路远、经济实力较差,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扶贫工作一直难有突破,是农发行向我们提供了8亿元资金支持,缓解了县扶贫工作筹资压力,使易地搬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通江县副县长吴天泉介绍。

  农发行四川分行副行长向阳说,该行对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在信贷准入方面放宽条件,项目资本金比例按照国家规定最低限执行,坚持保本微利原则,资金定价基本采取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方式,贷款期限最长延伸至30年。

  2015年至今,农发行四川分行共向秦巴山区、乌蒙山区24个县审批易地扶贫搬迁贷款400亿元,目前已投放112亿元,农发行重点建设基金支持棚改和异地扶贫搬迁项目91个、投入资金46亿元。下一步将在做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扶贫攻坚的基础上,继续向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挺进。

  记者了解到,在江西、四川等地,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单设了“扶贫金融事业部”,农业银行还进一步深化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另外,邮储银行、农合机构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应建立了扶贫工作专门组织架构。

  “扎富根”:搬迁与脱贫同步进行

  “现在的房子建了二层,占地面积137平方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移民房,跟过去比,像是地下跟天上的差别。贷款着实帮了我的大忙。”在四川巴中市苟家坝安置点李春的新家里,他的感谢与激动发自肺腑。

  2015年,四川省在各大银行的帮助下,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特别是通过对路、水、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等问题,为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种养业、经商、劳务和旅游服务创造条件,为搬迁户尽快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家住巴中市平昌县驷马水乡的杨小欣是易地搬迁户,她利用驷马水乡打造水乡文化旅游之地的契机,向农行平昌县支行贷了5万元,在当地做起了租旅游车生意。“收入不错,每天有200-300元左右的收入,比在外边打工好多了。”

  2015年,农行平昌县支行投放“巴山惠农贷”贷款1667万元,直接支持和带动了1.8万户贫困搬迁户脱贫增收致富。

  “在各大银行信贷资金的帮助下,易地扶贫搬迁不但让村民挪了穷窝,并且与特色产业发展、城镇化等同步推进,实施安置点与小集镇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园区建设相结合,在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的同时,确保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巴中市委书记冯键说。

  在江西于都县上欧工业新区移民搬迁扶贫安置示范区,远远望去,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洋房”煞是惹眼,走进移民陈星宇的家,精装修的房间内现代化的家居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可以在工业园打工,脱贫没有一点问题。”陈星宇说,通过政府补贴,银行的信贷让他住上了新房。

  对于陈星宇一家来说,从深山中走出来不仅让曾经漏雨潮湿的土坯房变成了如今的小区“洋房”,还有变化的是家里的“钱包”。“搬到县城后,政府就给我的妻子安排了份工作,就在县城旁边的纺织厂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陈星宇说。而他自己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过去农闲时给人打小工,一天能挣40块钱,搬到城里后一天能收入100多元。在陈星宇眼里,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