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信贷 >

田东:多管齐下破解贫困户贷款难题

发布日期:2015-02-25 15:43|右江日报|admin

贫困户,其标签是“没钱”。然而,在田东,许多贫困群众却说“穷也不差钱”、“人穷钱不缺”……

这“另类”源于田东开展金融扶贫,为贫困户生产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

田东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该县有贫困村57个,贫困人口达14.63万人。该县立足于造血式扶贫,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探索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村、贫困农户的信贷投放力度,激活了贫困村生产要素,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2014年,贫困人口下降至6.3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643元,同比增长14.56%。

信用能当钱使,有信用就有钱

贫困户贷款难,难就难在没资产抵押,没组织或个人愿意担保。

在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中,田东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精准扶贫管理子系统,是专门为贫困村而设立的。它将道德品质、邻里关系、孝老敬亲、技术专长、履行社会责任等信息的权重增加,将“家庭收入”在信用评级中的权重降低,从而达到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增信”的作用。凭借信用等级,贫困户不用任何抵押、担保,就可以获得小额信用贷款。

“我那么穷,还能贷得那么多款!”祥周镇均宁村陇扑屯村民李文录从银行营业员接过5万元的贷款,觉得像做梦一样,惊喜得手在颤抖。

李文录家庭收入不足10000元。不久前,他向田东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养牛。根据他家的信用等级,银行原则上只能贷给他3万元,结果却贷得了5万元。

“他虽然穷,但诚实、勤劳、守法,有技术,而且口碑好,多放贷款给他,完全可以放心。”信贷员小梁说。

为满足贫困村的贷款需求,田东还开展贫困村转信用村活动,整体提高农村贷款授信额度,加大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14年,全县有36个贫困村转为信用村,累计有8234户贫困户获得4.12亿元贷款,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血液。

“贫困户也有信用”、“信用真管用”、“信用就是实用”……如今,田东贫困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实至名归,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人民银行总行分别授予田东全国首个“信用县”、“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

傍经济组织,贷款不再难

之前,商业银行不想、不愿、不敢贷款给贫困户,根源在于信贷风险大。怎么才能让商业银行放心地给贫困农户贷款呢?

2012年1月,思林镇真良村成立了真良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种植火龙果530亩。合作社向田东某银行申请贷款,后者根据其信用等级,发放了100万元贷款。

“这是我们村建国以来获得最大的一笔贷款。”社长梁青松说,钱到手后,合作社再将这笔贷款发放给53户社员,每户1~3万元。2014年,火龙果开始有收成,社员初尝甜头。

何以敢放这笔大额贷款?“无论是信用等级,还是实力,经济组织显然比单个农户高。发放贷款给经济组织,可以有效降低违约风险。”银行的信贷员说。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田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2014年,全县龙头企业达17家,带动农户4.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57家,入社农户4.95万户,占全县农户的59.78%。

田东用活这个优势,大胆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贷款模式:一是银行根据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的保价收购合同(订单)发放贷款,并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将贷款以现金或以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发放给农户。

话说回来,商业银行凭啥发放贷款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田东把信用体系建立到产业链上,对专业合作社、涉农中小微企业等评级授信。靠着信用等级,它们贷款免抵押免担保,而且额度放宽、利率优惠。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跑下,田东形成了竹子、甘蔗、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六大10亿元产业。2014年,全县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亿元,带动农户增收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23元,同比增长15%,居百色市第一。

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

贫困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千条万条,共同的一条是守着资源、资产过着穷日子。

“病根”何在?“在于资产没有确权,好比一个人没身份证,一部车没通行证。”田东决策层如此“诊断”。于是,几剂“药方”开了下去。

利用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良机,田东在广西率先进行农村产权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2011年以来,先后完成了210.6万亩林权确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今年,将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农村房屋产权等确权工作。一纸权证,敲开了农村产权上市的大门,唤醒了“沉睡”资本,成为“活资产”。

此外,农村产权的确权,让田东找到打开农民贷款难的“金钥匙”。2012年,出台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农民可以用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生物资产等作抵押或质押,向银行贷款。截至2014年,全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超2亿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不仅如此,农户还可以去市场上卖产权。2012年,田东县成立广西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它为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11类农村产权提供交易信息发布、产权交易鉴证、政策法规咨询等一条龙服,解决了农村资产变现难和评估难,保证了农村资产的保值增值。截至2014年,它累计主持农村产权交易114宗,交易额6.29亿元;组织农村资产评估61宗,价值2.8亿元。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出好日子。”田东的农村产权改革凸显这一理念,诠释这一实践。

贫困户自己的银行,想贷就贷

农村信用体系尽管建立了,然而一些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因为极端贫困、信用等级太低,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无法获得生产资金。怎么办?

“它就是我们穷人自己开的银行,想借就借。有它,我脱贫致富就有希望啦。”谈起互助社,作登瑶族乡石湾村贫困户罗科标竖起大拇指点赞。

2012年,他向村里的资金互助社贷款5000元,养殖5头母猪,一年卖猪仔获得纯收入6000多元。2014年,他又跟互助社贷款5000元,加上自有的资金,养殖8头母猪,年纯收入10000多元。他对未来满怀信心:“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甩掉穷帽啦!”

石湾村,300多户农户,于2011年成立资金互助社。截至2014年,已经吸纳会员30户,累计向18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7万元。贷款户用之于种养,家庭收入不断增加。

2010年,田东在贫困村成立了9家扶贫资金互助社,以解决特困户短期资金周转难题。互助社以财政投入15万元作为初始资金,每户会员费100~300元,每户最大贷款额一年期不超过5000元,年息5%。会员超过50户且贫困户占50%以上即可组成互助协会。互助社坚持“民管、民借、民用、民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利率低,贷款手续简捷,深受贫困户欢迎。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田东大力发展扶贫资金互助社,至目前已成立29家,扶持985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它们逐步实现了脱贫。(韦文孟)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