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12-31 19:57|贵州日报|
省联社理事长黄秋斌深入遵义县团溪镇参加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现场教群众识别假币。
省联社主任宋锐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与农户交谈。
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暨金融技术博览会,贵州省联社展位。
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
都匀市联社开展送贷下乡活动。
惠水县联社员工开展金融宣传,服务个体工商户。
致 辞 励精图治铸辉煌 百舸争流再启航
回首10年,贵州信合历经改革发展,浴火重生、凤凰涅槃。10年间,贵州信合改革发展成效显著,业务快速发展,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加大,队伍建设日益完善,企业形象迅速提升。全省信合人为此深感光荣与自豪。
总结现在,我们必须做好“三个坚持”。即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坚持全省农信系统的完整性不能变,坚持从严治社不能松。
展望未来,贵州信合人任重而道远。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贵州信合要完成“做优做强”的新使命,成为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更加需要从10年改革发展的成效与经验中汲取转型跨越的强大正能量。
要充分认清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在改革发展战略上加强顶层设计,以全省农信系统一盘棋的战略思维统筹改革发展,围绕增强省联社服务能力和建设县域合格市场主体两条主线,调动“二级法人”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既充分发挥省联社大平台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又有经营灵活、决策迅速、点多面广的“小法人”冲锋陷阵,真正实现“抱团发展”,不断增强“二级法人”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贵州信合人执着的改革信念、坚定的前进脚步,让曾经步履沉重的贵州信合在10年间实现了凤凰涅槃的重生。我坚信,有贵州“信合梦”美好愿景的引领,有省委、省政府、人民银行、银监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2.5万名信合员工的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够百尺竿头、再展宏图,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和提高队伍素质上取得新突破,开创更加绚丽的美好明天。
提 示
10年前的12月30日,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8个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市)之一,贵州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联社,由此拉开了贵州信合10年改革发展序幕。
历经10年发展,贵州信合由基础差、实力弱、管理水平低、大面积亏损的金融业“土八路”,发展成全省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支农支小力度最强、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宽、从业人员最多的银行机构。
截至2013年12月27日,全省农信社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4000亿元、2926亿元、1975亿元,是2003年末的15倍、17倍和14倍,存、贷款存量市场份额居省内同业之首。全省90%以上的农业贷款、96%以上的农户贷款、40%以上的个体私营及小企业贷款和70%以上的妇女创业贷款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发放。
贵州信合如同大树深深扎根农村沃土,通过夯实信用工程、扶持小微企业以及“三大工程”建设等基础工作,全力向上生长,而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信用工程化解农户“钱慌”
平坝县天龙镇二官村是个4000多人的大村,目前,全村贷款余额2955万元,存款余额1350万元,是一个典型依靠信贷“输血”致富的行政村。依靠贷款,通过种植、养殖、运输、建筑等多方面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大为改观。
“二官村这些年的变化,全靠信用社的资金扶持。”该村信贷联络员张绍红说,“村民诚实守信,信用社放贷的步伐就越来越大。”
2006年以来,全省农信社为缓解农户“贷款难”,积极推广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基础的“信用工程”建设,培育信用农户、创建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农村金融信用县。
7年多的努力,信用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村“贷款难”和信用社“款难贷”的难题,还成为全省诚信农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推动了贵州诚信社会建设,特别是为农村诚信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省联社统一推出的“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动态调整”的信贷管理模式,推行柜台阳光办贷,农民凭农村信用社贷款证,5至10分钟就可以办结一笔贷款,为农户提供高效、快捷、灵活的信贷服务。
同时,省联社研究制定了“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管理办法”,实行“贷款优先、服务优良、利率优惠”的“三优先”信贷优惠服务,建立了有效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
据省联社业务发展处处长卢波介绍,省联社三次修订了“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管理办法”,调整“致富通”农户小额信贷产品,使信贷产品不断满足农户的信贷服务需求,信贷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和完善,为信用工程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省联社始终把产品创新满足农村多元化信贷需求,作为持续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推动力。
根据农户的信贷需求,相继开发了“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金纽带”个体工商户贷款、“大学直通车”生源地助学贷款、“新家园”农村危房改造贷款、“老来福”农户养老保险贷款……基本做到农户信贷需求产品全覆盖。
随着诚信农民建设的不断深入,“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理念深入人心,基层信用社金融服务作风、便利度显著改观。其间,涌现了许多感人事例:
盘县平官镇某村民在病危之际,当着平官信用社主任的面,要求妻子和儿子务必按时归还信用社欠款8万元,完成了最后的“信用嘱托”;
关岭断桥镇一户村民娶亲时拿不出足够的彩礼,情急之下,以信用社农户贷款证作担保,喜结“信用良缘”……
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创建信用组5.1万余个,信用村7557个,信用乡镇526个,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市)9个。
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780万农户中建档747万户,建档面占总农户的95.8%,全省评定等级农户670万户,评定信用农户641万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660多亿元,较年初增加160亿元,占全社总贷款余额的3成以上;较去年同期多增30亿元,有力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问题。
“三大工程”普惠农村
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年过80旬的牟人银老人,以前支取养老金和种粮补贴,都要坐车到镇信用社,自从在平坝街魏廷华家安装了“惠农村村通”后,可以就近支取,安全方便了不少。“要用钱随时支取,要多少取多少,方便多了。”牟人银节约的路费,能买好几斤白酒。
牟人银老人能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得益于当地农村信用社开展的“三大工程”建设中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一项。
目前,瓮安县农商行已安装88台“农信银自助终端”,82个行政村全部开通“惠农村村通”金融业务。发放“信合卡”近16万张,比2012年增加了9万多张。
早在2009年,贵州信合就填补了全省267个金融服务“空白点”,农民享受到了初级的普惠金融服务。
去年8月,省银监会启动实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贵州信合“三大工程”工作在有效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在各地偏远乡村广泛布设金融电子机具和自助服务终端,极大方便了农户,降低了农民的金融服务成本。目前,全省农信社共布设ATM机具近1300台、POS机具8300多台、农信银自助终端3500多台。较大程度保障了农村信用社各项金融惠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金融服务网络。农民使用“信合卡”率大幅上升,全省发放信合卡已突破1000万张。
为不断满足农户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需求,贯彻富民惠农金融创新思路,贵州信合不断推进惠农金融创新工作。黔东南办事处的苗岭新村贷款、思南联社“妇惠家合”妇女创业贷款、荔波县联社围绕旅游产业推出“乡村游”贷款……极大满足了农户差异化服务需求。
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进村入社区服务,省联社与省财政厅、省烟草公司加强业务合作,完善了“涉农补贴资金兑付平台”和“两烟资金电子结算平台”,利用农信社网点和网络优势,让涉农资金更安全、高效、准确地兑付到农户手中。
随着“三大工程”业务的纵深发展,农村的普惠金融服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小微企业“造血生肌”
平坝县白云镇40岁的唐有伦,投资400多万元技改的全自动面条生产线即将投产。唐有伦从事面条加工17年,起初从小作坊做起,再到置地办厂,他说,每一次“升级”,都离不开信用社的金融支持。
唐有伦记得,2002年,他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那时算是“大额贷款”。多年的打拼,他已变身小微企业主,150万元的小微企业授信额度,解了技改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技改后,唐有伦的面条厂日加工能力将达到30吨。
白云镇元河村的杨勇2008年办起了大米加工厂,日生产能力从起初的30吨到目前的100吨,他又订了200吨的设备,即将技改。杨勇说,“我们农民起家时,没哪个有万贯家财,没有金融造血,难以生肌。”杨勇看中当地搞工业化,又上马了钢架结构厂。180万元的小微企业授信额度,已不能满足他的资金需求,他又通过担保贷款,合计贷款350万元。他屈指算了算,办厂以来,在信用社累计贷款已不下700万元。
唐有伦和杨勇,只是农信社“贷”活小微企业的缩影。
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探索服务新模式,全省各地信用社成立了95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通过“移植”农村信用工程的“评级建档”,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优先建档、评级、授信、放贷。
为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地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结合小微企业“短、快、频、急”服务需求,推行“一站式”办公,开通“绿色通道”,专门面向小型、微型、家庭作坊以及个体经营户提供“方便、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
“金纽带”系列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不同阶段的生产经营特点和金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
制定流程化操作办法,积极化解小微企业贷款操作风险。制定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小微企业评级授信操作流程、贷款资金支付流程、“金纽带”系列信贷产品操作流程,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明确流程化的岗位职责,落实小微企业的调查建档、评级授信、审查核准、风险评价、贷款支付和贷后管理等岗位职责,形成有效的岗位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低门槛信贷方式,积极提升对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首先,做到高效审批贷款。按照“综合授信、分级授权、流程透明、高效规范”的原则,采取“合并式”审批制、“交叉式”调查管理制,真正做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实现快速审批快速发放。其次,推出限时服务措施。全面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开展限时服务、承诺服务以及首问负责制,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另外,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小微中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行定量和定性单独考核,充分调动全员拓展小微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实行专项规模倾斜。在信贷规模偏紧的情况下,在保障“三农”需求的基础上,将有限的信贷规模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
采取差异化管理手段,积极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难题。在价格、服务、产品上,实行差异化金融服务。满足了小微企业的多样化、多层次融资需求。
主动策应“3个15万元”政策,全省有66家联社获得主办银行资格,微企贷款占全省的73%,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见证成长
省联社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宋锐:
体制、思路、管理平台的转变,使农信社获得了脱胎换骨的快速发展。曾经的信合人大部分是“农村人”,对农村有较为深厚的感情,在支农、助农、惠农方面,下得了力,还能想出服务的招。深入深山老林的农户家评级授信、服务跟着农民工走、消除最偏远乡镇的金融“空白点”……这一系列农村业务的开展,对“三农”没有深厚的感情,是难以想像的。正是这种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使贵州农信10年间从“草根”变成“大树”。我坚信:贵州农信的下一个10年将会更加辉煌!
省联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良明:
十年来,全省农信系统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业教育,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和廉洁从业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实现了反腐倡廉制度从零到有、从局部到全面的格局,源头治理腐败工作进一步深化;以强化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力量为保障,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监督促进党务公开和“三重一大”决策的落实,通过专项整治促进工程建设、招标采购、信贷营销、干部选拔和员工招聘等环节和领域的合规、合法,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省联社党委副书记王黎明:
人要有思想,企业需要文化、需要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诚者信合——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话语简单,要真正做到,则是了不起的事。每一个信合员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才能合成“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每一个管理人员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率先诚信,诚信才能蔚然成风;言论环境宽松,员工有条件有机会有胆量真实表达意见,才能构建和谐,才能监督管理人员,“诚者信合——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愿大家共勉,从诚信做起。
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汪洋:
1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承载着责任与期待,经受着挑战与考验,凝聚着付出与收获,见证着光荣与梦想;通过深化改革,我们实现了破茧化蝶。作为贵州信合凤凰涅槃的参与者、见证人,我感到自豪!倘若10年后,作为信合人,我们能豪迈地说:在信合腾飞的征程中,我没有碌碌无为,为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年华!——是我最大的心愿。
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袁赞礼:
贵州农信和全国农信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2003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决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正确的。今后,农村信用社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保持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地位的同时,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金融生力军。身为农信的一员,我们与农信一起成长,亲身见证农信的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