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山区学校教书26年的丰顺县培民学校教师黄碧兰,从没想过离开山区另谋出路,她说,家乡人就要为家乡教育出一份力。日前,她获得了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是我市唯一获提名教师。
平凡的三尺讲台,见证了黄碧兰老师的坚守与付出。黄老师和许多乡村老师一样,用青春岁月为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值得我们敬重。教师节,所有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拿什么感谢山村教师的坚守?
事实上,乡村教师的艰辛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目前乡村留不住教师已成为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学校和教学点,需要靠轮岗、支教、聘请代课教师等渠道来解决师资问题。师资队伍不稳定,如何保证乡村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像黄碧兰一样长期坚守在乡村学校“立德树人”的老师们,更加让人肃然起敬。
乡村脱贫贵在教育。不必讳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教育差距在拉大,特别是随着劳力和资源向城市转移,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问题,以及乡村教育状况愈发堪忧。眼前看,乡村老师解决不好,乡村教育就会贫血,农家子弟的未来就会暗淡;长远看,中国教育之路就走不好、走不远,就不可能彻底消除乡村贫困,实现真正脱贫。
拿什么感谢乡村教师的坚守?拿什么留住乡村教师?笔者认为,必须以待遇留人,切实为乡村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要以感情留人,设立乡村教师特别奖项和专项基金,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骨干教师予以褒奖;要以事业留人,专门制定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提高乡村教师高级职称指标分配比例。这就需要通过法律、政策、制度保障,把乡村教师的充实、稳定、提高、改善等问题逐一落实到位,让乡村教师越往基层、越在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使乡村教师的职业有体面、有尊严,成为令人羡慕的群体。
知识能改变命运。留住了乡村教师,就有望斩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从而让乡村和城市携手并进,共享发展成果。(梅州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