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经济 >

城乡同庆丰收 全民共迎小康——江门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七届江门市农业博览会侧记

发布日期:2020-09-29 11:01|来源:江门新闻网|本网编辑

市民朋友、农民代表对活动展出的先进农机充满好奇(左图)。 上万名农民代表亲临现场,共享丰收成果(右图)。

广大市民蜂拥而至,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一架轮椅,一对老夫妻,认真细致地走遍了农博会的每一处。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的邓永榴不停夸赞,满眼欣喜。

      邓永榴,蓬江区棠下镇新昌二村人,今年已过古稀。“我从15岁开始下田,这一辈子几乎都在和农业打交道。第一次来参加农博会,走一遭,看到江门农业如今的发展,内心实在兴奋。”邓永榴感慨良多:“现在农业技术越来越发达,田里的东西越来越值钱,小康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

      邓永榴并非“王婆卖瓜”,9月22—26日,江门市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七届江门市农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活动现场设置260多个展销位,参加企业290多家,累计展销各类名特优新农产品5000多种,受疫情影响,游客、市民、农民等到场参观群众控制在22.5万人次,现场促成消费超2200多万元,拉动线上消费近5600万元。其中,我市精心组织各市(区)上万名农民代表进城,亲临现场欢度属于自己的节日。

      “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处处洋溢农业科技创新“闪光点”

      此次农博会,不光是购物的天堂,还有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亮相。

      “戴上VR眼镜,就可以直观呈现出科技加持下乡村农业呈现出的新业态,内容涵盖种植、加工、包装、物流等多个环节,展示现代农业的魅力。”农博会上,众多市民在省农业科学院展馆内,轮番体验这一“黑科技”,直呼过瘾。

      省农业科学院此行还重点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把“互联网+”延伸至基层农户。“如果在生产当中遇到了问题,可以在平台中找品种、找技术、找专家、找成果,通过这个平台顺畅联系到当地的科技特派员,到现场解决各种生产、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省农业科学院博士江顺表示。

      另一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展馆内,华南9号木薯果实饱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于2011年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经过近10年科研攻关,在我市选育出华南9号木薯。“与传统的木薯相比,华南9号木薯品相和口感都更佳,且它的淀粉食用后不会转化为糖,非常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展馆负责人马旭东介绍。

      防虫网也是马旭东一行人带来的新技术。“通过建立防虫网棚,相对传统的防虫手段,它更加通风透气,抗台风能力强;雨水不会直接打在菜和土上,溅到菜上的带菌泥水减少,起到防烂菜作用;农作物可不打或少打农药,既节省成本又增产增收。”

      漫步农博会,到处可见洋溢而出的农业科技创新“闪光点”。中国电信江门分公司展位展示了新会陈皮大数据平台应用案例,推出结合社交电商+短视频应用的数农云销体验,并现场演示5G无人船、5G生产卫士、土壤墒情监测器等智慧农机产品;市农检中心展位带来智能数码型农残检测仪,采用速测卡法检测,快速出结果,检测数据并能自动上传至各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及追溯平台;台山市展馆将近乎人高的“海水稻”搬到现场,让市民近距离接触这种“喝”海水的稻谷。此外,高速插秧机、水稻直播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业机械齐亮相,贯穿“耕、种、治、收”全过程……

      “今年我们把农民朋友‘请’到现场来,让他们了解最新鲜、最先进的农业资讯,真正实现技术‘靶向’落地,推动成果转化,真正造福农民群众。”市农业农村局科技交流科副科长缪开源说。

      推动农业企业、品牌“开花结果”

      自2008年起,两年一度的农博会已经举办了七届。农博会在坚守中跨越,在跨越中蝶变,成为江门农业又一“金漆招牌”,在“三农”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拉动力,成为企业成长的支点、百姓瞩目的热点和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亮点。

      恩平市雪荘茶厂是农博会的“老朋友”,每届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簕菜原先只是山野间的普通野菜,茶厂创始人李雪壮率先实现簕菜的大规模种植,并开发研制簕菜与茶的融合。2007年,李雪壮又成立了恩平市大人山簕菜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簕菜种植,亟需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彼时,第一届农博会恰好向他们抛来“橄榄枝”。

      李雪壮的女儿李青云从2008年回家协助父辈创业,她介绍道:“参加农博会有很大启发,发展现代农业不能闭门造车。后来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引入各类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设备,敞开大门寻求合作、谋划创新。”

      第一届农博会上,雪荘茶厂收获了在江门的第一个代理点,如今代理点已经发展到100多个,遍布线上线下。恩平簕菜也陆续斩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岭南十大养生特产等荣誉;雪荘茶厂还与广东工业大学、五邑大学、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研发出10多种簕菜茶系列;合作社带动300余户簕菜种植户,种植簕菜3千亩,年产鲜簕菜6000多吨;去年开始,恩平雪荘簕菜基地规划打造占地面积270亩恩平簕菜文化创意园,集簕菜种植加工、蔬果采摘、创意文化、智慧农业等于一体……

      雪荘茶厂只是一个缩影,历经多年的培育,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品牌从中吸取“养分”,农博会也“丰收”了众多农业企业、品牌“硕果”。目前,全市累计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99个,培育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76个。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5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此外,农博会还是“后起之秀”大展拳脚的“舞台”。在开平市浩旺佳蛋制品有限公司摊位前,烤海鸭蛋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公司创始人程浩来自黑龙江省五常市,从美国留学归来后,他看中江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决心到江门投身农产品项目创业。程浩“淘金”互联网+农业销售渠道,组建电商运行团队,主攻线上运营销售。经过团队耐心经营,小小的海鸭蛋现已变身炙手可热的“网红蛋”。“去年我们全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15亿元,线上占了接近8成。今年的目标是1.7亿元,目前已完成超过1亿元。”程浩介绍道。

      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品牌在五邑大地“开花结果”,推动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

      围绕“三产融合”拉动乡村振兴

      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农业提质增效拓展出新的想象力,“三产融合”是其中的关键。在农博会上,“三产融合”潮流已成趋势。

      台山市四九镇康盈家庭农场是省级家庭示范农场,农场主杨广锋借助自己在植保行业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研发出无花果幼苗培育装置,大大提高其存活率以及缩短培育时间。同时他还注册了“金康盈”品牌,提高自身优质产品的辨识度,并从单纯的种养殖业逐步发展到集采摘、观光、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场。

      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是开平市省级家禽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通过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实现蛋品生产加工由人工操作到设备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并与麦当劳、肯德基等消费端企业研发团队合作,在产品创新应用上做文章,从传统的咸蛋、皮蛋,延伸到咸蛋黄及咸蛋清深加工领域,小小鸭蛋“孵”出亿元产值。

      广东陈皮仓产业投资公司是新会陈皮国家现代产业园中“年轻”的一员,建设高标准仓储,以传统模式结合现代科技,为陈皮控温、控虫、控湿,让新会陈皮有一个“可靠”的家,目前已收储陈皮十多万斤,并严格检测、溯源等手段,打造高标准、高质量产品。

      农场直供、24小时营业、无人售货、自动称重、智能支付……江门市鲜品汇餐饮食材供应管理有限公司带来24小时无人自助智慧生鲜柜机,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带来农产品购物新体验。疫情之下,这种在家门前买菜的方式更加受到市民青睐,目前已在市区试点推广。

      从种植到加工,仓储到物流,配送到销售,围绕“三产融合”拉动乡村振兴的路上,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五邑农企、农民用心耕耘的足迹。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还离不开“数字军师”的指点。当下,我市正加速数字农业项目落地,完善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开展江门5G智慧农业科创园规划,构建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一核引领、多极联动”的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三产融合”,不仅要有练好内功的毅力,更要有外拓市场的进取心。农博会开幕仪式上,我市大米、茶叶、水产、家禽四大优势产业联盟揭牌,将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江门大米联盟理事长岑文刚表示:“成立联盟重中之重是抓质量,我们将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从品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抱团闯市场,打响江门大米品牌。”江门市水产联盟理事长李庆表示:“我们将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养殖能力和养殖效能,解决养殖难题,为行业各企业及养殖户提供方向指南。并面向会员单位推广建立溯源二维码体系,营造良好品牌声誉。”

      逾万名农民代表进城共享丰收成果

      农民是丰收节、农博会的主角,这台大戏需要城乡共同唱好。活动期间,三区四市均安排了专车,邀请上万名农民代表亲临现场,共享丰收成果。

      活动现场,各色优质蔬果、鲜活特色水产,各类先进农机、最新农技展示应有尽有。“展出的东西很丰富,还有很多农业科研、农业技术单位现场教学、传授技术,很实用。”农民代表、来自恩平市东成镇发展农场的张凤瑛坦言,以前都是“小圈子”几个农户讨论,到了农博会这个“大圈子”,才真正认识到江门农业扎实的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农业大市名不虚传。

      为了真正把丰收节办出特色,办成属于农民自己喜庆丰收、共享成果的节日活动,会场展馆紧扣丰收元素,凸现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瞧,那是我们村里的特色水果,这个头多大!”在新会展馆前,农民代表们如数家珍,并留下了珍贵的大合影。

      人群中,新会区睦洲镇南安村村民黄培锦笑容灿烂。“第一次坐政府专车来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很‘威水’!”黄培锦务农已快40年,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他都经历过。

      黄培锦所在的南安村,曾是有名的“问题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蝶变为“示范村”“明星村”。“产业强了,环境好了,游客也来了。”黄培锦语气中流露出自豪:“以前当农民,成天就惦记下田。现在不一样,村子里人气旺了,娱乐、放松的场所也多了,‘小康味’越来越浓。”

      无论是丰收节,还是农博会,都是检验小康生活成色的“试纸”。农民代表、开平市大沙镇岗坪村村民梁志豪看着在现场展出的天露仙源茶,内心感慨良多。“家乡在半山上,只适合种茶,却碍于交通和技术,一直藏在深闺中,收成、效益都不太好。”梁志豪说。

      随着近年来乡村发展越来越好,道路改善了,运输方便了,懂技术、懂生产、懂运营的人才也多了。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推行标准化生产,迅速打响品牌,乡亲们的收入也节节攀升。如今,梁志豪已经是天露仙源公司的成员之一,同时也在管理着属于自己的茶田,收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去年还购置了房产。“我都算是晚的了,附近超过三分之二的乡亲都到城里添置了房产。”

      城乡同庆丰收,全民共迎小康。江门市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第七届农博会是一个载体,承载了五邑田野千千万万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梦想,抒发对于那山、那水、那田的乡愁,传递勤劳质朴的良好品行和“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理念,同时也让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催生出更广阔的市场,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记者手记

      办出让农民满意的丰收节、农博会

      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及第七届江门市农业博览会两个“农”姓活动的同时举办,充分展示推介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连五天的“三农”盛宴,展出上千种五邑特色农产品,其中不少农产品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这些品牌也提升了展会的档次。同时,众多农企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让展会变得眼前一亮,“直播带货”“数字农业”“智慧平台”等成为高频热词。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江门市农业深厚的底蕴,更展示了江门今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住农业基本盘的丰硕成果。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农业经济加快复苏,稳中向好。

      此外,组织农民代表进城“逛会”更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让农民现场欢度自己的节日,共享丰收成果。这样的举动不仅暖心,更彰显了我市“三农”工作的自信,让丰收节、农博会真正走进农民心里。

      文/毕松杰 图/毕松杰 方艺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