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3-20 11:14|来源:新华日报|本网编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省经济运行带来影响,也对完成今年“三农”目标任务带来不小的挑战和困难。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做好疫情防控稳产保供工作。稳定扩大农产品供给,强化生产、销售、收储等信息监测发布和供需对接,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等新型流通方式,加强交通运输疏导,维护流通秩序正常化,防止脱销断档。加大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确保疫情防控和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给。
在16日举行的省委一号文件发布会上,省委副秘书长赵旻表示,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是要稳住农业,发挥好“三农”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必须坚定“抗大疫、迎大考、越大关”的信心和决心,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千方百计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上来,确保农业再获丰收、“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关于粮食生产,今年重点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突出落实地方责任,落实粮食生产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种足面积,种好吃品种,种绿色放心的粮食,种市场好卖的品种,做到丰收增效增收。”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将制定出台切实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通过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将目标任务下达到各设区市,分解到县(市、区)、到乡镇、具体到作物,落实到田块。新建高标准农田360万亩和高效节水灌溉41万亩,并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
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宇煊家庭农场,负责人丁清正忙着给小麦施用拔节肥。“现在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多亏区里的农技专家在网上答疑解惑、随时指导,今年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他说。
“我们把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确保‘米袋子’‘菜篮子’自给率大幅度提升。”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焦珍山说,今年该区将稳面积,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万亩左右;稳产量,确保粮食总产量在23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较去年稳中有升;稳政策,推进稻麦油等主要粮油作物农业保险全覆盖,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江宁区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充实市场供应。截至目前,该区120家农业龙头企业、949家农民合作社、888家家庭农场、1480户种养大户全部复工。
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今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6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40万亩。海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俊高表示,该市将坚持“先流转后建设、先整治后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系列建设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高标准建设水平。同时,强化工程建后管理、农田管理和高标准农田区域内节水灌溉和水系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突出提升粮食保障能力,提高高标准利用效率,创成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
猪粮安天下。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把生猪生产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2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的通知》,提出今年生猪生产目标任务,首次将恢复生猪生产目标列入2020年高质量发展考核。“我们将加快推动现有产能释放和新增产能落地投产,确保全面完成稳产保供任务。”杨时云说,将进一步压紧压实生猪稳产保供地方责任,通过高质量发展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加大恢复生产措施推进力度。
扬州市已开工建设5万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5个,投产后将新增生猪产能40万头;建设种猪场、扩繁场3个,可年供仔猪50万头。扬州市委副书记孔令俊表示,该市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生猪养殖集聚区,将集聚区建设列入市委“新十件大事”内容,与现代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合作,共同推进规模生猪养殖场建设。目前,宝应汉世伟扩繁场已开始产仔,为全市生猪生产提供支撑。
“我们目标是到2020年底,全市生猪存栏恢复到12万头,出栏21万头,较2019年生猪存栏增长24.74%,千头以上养殖场增长52.94%。”陈俊高说,海门将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支持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落实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以“农牧结合、健康养殖、资源集约、生态友好、绿色发展”为导向,高标准规划建设1家存栏5万头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养殖场。
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小康成色。为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一号文件重点提出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此,我省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普惠同等”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推行实施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免费职业培训行动。去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6.99万人,农民创业培训6.74万人。
不容忽视的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近期疫情影响,农民增收情况不容乐观。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将积极主动扛起人社部门在“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中的牵头责任,提足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狠抓各项培训,切实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富民增收。针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参培积极性,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开发一批符合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方向且契合农民需求的职业培训工种,适时增加培训项目。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返乡入乡创业培训,力争做到“愿培尽培”。(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