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经济 >

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悄然兴起

发布日期:2017-08-02 15:18|中国科学报|江山多娇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在峰会上很少人关注农村金融科技?”日前,以“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举行,部分与会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但其实并非如此。在不断地实践中,农村金融已形成包含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最早的小额信贷包含很多NGO机构,其实都是面向农村金融领域去做的。”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陈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针对与会代表谈农村金融科技较少的原因,在陈欢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科技手段在农村金融领域应用的普遍性相对于城市领域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就目前情况,“可从供应链角度切入,提供更多相应的服务。”陈欢说。
 
借贷成本和获益水平的平衡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加快实施和推进阶段,土地对资金的渴求从未如此迫切而强烈。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领域,其中对农村金融一如既往地秉持鼓励的政策态度,更着重强调了金融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谈及金融创新,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大势之下,新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的深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从电商形式的综合金融平台,到根植于农业拓展金融业务的产业金融项目,再到专注农村金融服务的垂直细分平台,越来越多的金融新势力正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谋划金融新版图。
 
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多地依靠信息化手段、围绕产业链模式,为“三农”产业提供更便捷、灵活和及时的资金支持。
 
当然,农户缺少抵押、征信记录缺失、农业风险较大等问题并未因普惠金融的介入而消失。“农村金融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其实一直是大家讨论的一个话题。”陈欢告诉记者。
 
在陈欢看来,因为农业本身生产投入周期长,而且每一个生产周期,不管是种植业、养殖业,能产生的价值增值是相对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借贷成本和获益水平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
 
陈欢进一步介绍道,如果借贷成本明显高于生产投入后的获益水平,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这个不可持续不仅仅是借款人的借款不可持续,机构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也是为什么真正面向农业去做普惠金融成为比较大的难题的原因,正因为它的收益率和利息成本之间的挂钩性更强一些,资金周转次数被限定了。”陈欢说。
 
从供应链角度切入提供服务
 
对农业领域来说,“可从供应链角度切入,由此可提供更多、更实惠的金融服务。”陈欢说。
 
记者了解到,农村供应链金融是近几年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新型融资模式,与传统农业贷款融资相比,这种传统金融模式改变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一对一的传统授信方式,而是着眼于整个农业供应链。
 
专家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农户不再是分散孤立、高风险、低收益的信贷群体,而是与农业企业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优质客户。
 
据悉,近年来,宜信旗下宜信普惠把融资租赁板块不断扩展,形成了全链条农业租赁业务。如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及种植大户等买不起拖拉机、收割机、粮食烘干塔等生产工具时,他们就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机器。
 
在国外,农机融资租赁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且发展非常成熟。而在国内却还属新鲜事物。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明晰和鼓励下,农机融资租赁开始在农村市场活跃起来。
 
很多新型金融机构也敏锐地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信贷模式,融资租赁业务在农村无疑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据介绍,宜信普惠融资租赁作为宜信普惠旗下专业的农机金融服务机构,自2012年起率先在农机行业推出农机融资租赁服务,为购机资金匮乏的农户提供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
 
目前,宜信普惠融资租赁业务范围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区),涉及农机设备约14大类180种,涉农融资租赁客户遍及全国196个县(市、区),租赁机型已满足农业生产耕、种、收、深加工全流程需求,真正实现了农业全链条租赁业务闭环。
 
此外,在看到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显著变化的同时,“我们不仅仅关注农民购机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在密切关注农民在购买养殖、种植等生产资料时的资金短缺问题。”陈欢说。(中国科学报 秦志伟)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