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2-03 14:54|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李琴
在广安市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三溪镇朝门院子石墙青瓦房之间,观音桥村人依靠传统农耕,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
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62岁的张素梅照例在朝门院子“民间五坊”的豆腐坊做豆花,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院子四周,已经建成晚熟柑橘基地、草莓果园、甜橙产业园,平时张素梅在基地做工,加上全家7亩多土地租金,她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
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就业稳定增收,观音桥村人世代农耕生活就此改变。
“十三五”时期,武胜聚焦聚力脱贫攻坚,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整合,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交出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夏俊林
“数”说成效 脱贫攻坚质量成色十足
“千里嘉陵,武胜最长”。在嘉陵江出川段面清平镇南溪村,35岁赵红琼从打工妹到创业者,再到甘蔗基地业主,5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人生轨迹,叙写着当地村民在政府帮扶下发展产业致富的生动故事。
武胜嘉陵,曲流回肠。溯江蜿蜒而上117公里,烈面镇汉初村当时的第一书记舒涛带领村民发展晚熟柑橘、中药材、生态水产和优质粮油四大产业,建成5个水产养殖基地,种植沙参、瓜蒌、优质水稻等,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截至2019年底,武胜1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万余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9%降至零。2020年,武胜开展两轮脱贫攻坚全覆盖“回头看”,发现2803个问题并全部按期整改清零,确保所有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持续达标。
5年来,群众收入保障更加坚实。全县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3847元增长到2020年的9317元,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25亿元,落实发展庭院经济资金1000万元,鼓励支持1.6万户贫困群众养殖生态土鸡131万只。建成大雅柑、优质蚕桑等产业基地44.5万亩。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
5年来,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通过向上争取、本级投入、社会支持等渠道,共筹集资金34.1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全力保障脱贫攻坚需求。其中,累计整合涉农资金5.19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6亿元,切实保障每一个扶贫项目资金落实。
5年来,推动扶贫力量多方聚集。落实“五个一”帮扶力量,建立“五帮四包”机制,推行县级干部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股级干部包社、全体干部包户。制定《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二十条措施》,落实待遇保障,定期开展培训,为扶贫干部减负、暖心、提能。积极开展民主党派扶贫、商会扶贫、志愿扶贫等,省内8所高校结对帮扶8个贫困村,7个民主党派省委定点帮扶7个贫困村,“百企帮百村”壮大脱贫攻坚力量。
5年来,群众基本生活全面保障。实施危房改造18008户、易地搬迁1318户、破旧房屋维修4096户、“三建四改”14599户,自来水管网延伸入户258千米。全县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成效不断巩固提升。
5年来,农村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建设通村公路、农村电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解决“出行难”“用电难”“看病难”等问题。分年度制定《脱贫攻坚项目安排方案》和道路建设、电网改造等专项方案,所有贫困村均实现有集体经济、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
世代贫困的秦巴山区县,正发生沧桑巨变。
产业发展 释放传统农业大县活力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发展,精准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可以有效助力武胜脱贫攻坚。
在飞龙镇五家岩村,村民利用产业扶持基金建成130千瓦光伏发电站,全村年增收近10万元;白坪乡隘口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子云,发展果园林子养鸡,生态效益加经济效益,仅用两年时间实现贫困户摘帽。胜利镇双捻村、万隆镇跃进村、三溪镇箩篼岩村等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业主建起小龙虾养殖基地,稻、虾共养生态小龙虾,带动全村高标准脱贫……
岁月如歌,初心不忘,时间车轮滚滚向前,消除贫困有序衔接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小康生活成为全县群众的共同期望。而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必然前提。
2017年,武胜按照“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主体”的总体思路,把蚕桑产业定位为全县“一基两主四特”农业产业格局中的特色产业,用三年时间建成3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产业园建设由县蚕桑局提出建设标准,按照30-50亩一个单元的标准进行分解,托管给一般农户经营,辐射带动近万名群众就业增收。
作为全国适宜栽植柑橘的区域之一,武胜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理念,依托白坪、三溪、华封、宝箴塞、龙女、万隆等8个乡镇,集中连片发展25万亩晚熟柑橘基地,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的核心产业。
11月27日,在武胜城东的中滩工业园区,总投资7亿元,占地160亩的毛哥食品泡菜及调味品加工项目工地一片繁忙,再过9个月,这个项目将竣工投产,将带动超过3万亩优质萝卜、青菜种植基地生产,帮助两万农民增收。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武胜县扶贫移民开发局负责人介绍,要实现稳定脱贫,必须高度重视产业扶贫,这既兼顾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武胜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不仅充分体现在贫困村基础设施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还表现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兴旺发达上。
扶贫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从摔断腿坠入人生低谷,成为国家精准帮扶对象,到申请财政贴息贷款,养猪喂牛承包鱼塘,3年时间还清欠款摘掉“穷帽子”。赛马镇碑垭口村56岁的曾德友,用人生逆袭诠释从贫困户到脱贫榜样的转变。
飞龙镇梅托村修建的文化大院,100多户村民在“文明银行”积赞,“文明存款”指数月月攀升。村民李昆群期望:“富起来了后,我们的精神文明阵地也应该上一个台阶。”
5年来,武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统筹选派精锐力量到村帮扶,31名县级负责人、124个部门单位、133名第一书记、416名驻村工作队队员、133名农技员联系帮扶133个贫困村,推动力量下沉到一线、干部选派到乡村,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5年来,武胜聚焦乡风文明加强思想引导,每周开展乡风文明红黑榜并予以公示,通过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等形式,加强脱贫政策宣讲和乡风文明宣传,凝聚脱贫思想共识。结合“1+N”干部联系群众走基层活动,全县1.2万名帮扶干部每周进行入户走访,对标“一超六有”,限时抓好整改,确保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村民们感叹“帮扶干部就像自家亲戚一样”,这也让街子镇张家滩村第一书记张斌深信:幸福就是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口袋鼓起来,脸上笑起来。
“努力实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站在新的起点上,武胜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用好社会各界帮扶力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工作。
同时,将扶贫主体责任、推进机制、资金管理、监督考核等措施固定下来,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保障。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断引进各类人才,注重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着力打造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