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振兴 >

不走寻常路 种植能手沈道平这样脱了贫

发布日期:2018-11-07 09:38|来源:重庆日报|中国乡镇网

  不走寻常路

  沈道平这样脱了贫

沈道平开办的农家乐。通讯员 龙怀楚 摄

  “啥?你们要采访沈道平?那是选对了,他可是个能干人!”11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奉节县朱衣镇红峡村,采访红心猕猴桃种植能手沈道平。沿途询问,指路的村民纷纷为他点赞。

  红峡村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带以脐橙产业为主,面积达2800余亩,是奉节县有名的脐橙大村。但沈道平不走寻常路,选择了红心猕猴桃作为脱贫的主要产业。

  “人哪,还是得靠自身的努力,再加上恰当的机遇。我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迎面走来的沈道平尽管个子不高,但走路虎虎生风。

  过去,沈道平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靠屋后的几十株脐橙树,但不知道是土壤原因还是管护问题,种出的脐橙果酸价低,每年收入仅够维持生计。他一直想要扩大规模,但由于缺少资金且交通落后,一直未能如愿。

  没法子,沈道平只能选择外出务工,东奔西走,最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红心猕猴桃果园谋到一份差事。在那里,沈道平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也渐渐摸到了一些市场行情规律。通过分析,他认为红心猕猴桃适宜家乡种植。

  这时候,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吹响了号角:家乡的路修通了,水池子建起来了,政府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接踵而至。沈道平看到了希望,他决定回乡大干一场。

  2015年,沈道平东挪西借凑齐了10万元启动资金,流转土地30亩,开始了创业之路。

  “钱反正是不够花的,怎么算都算不拢。”沈道平说,虽然本金有10万元,但苗子和土地流转费就花掉了5万多元。为了节约开支,他不请小工,带着家人开垦荒地,每天天不亮就上坡,天黑了才回家。

  由于投入过大,凑的资金难以为继,沈道平只得再次出门打工。很快,他的红心猕猴桃园便荒草丛生,损失了1000余株苗子。

  打工挣到一笔钱后,沈道平匆匆赶回家,这里有他未尽的事业。这一次,沈道平每天忙前忙后之余,还利用空余时间翻阅农业类书籍,恶补果树种植管理技术,攻克技术难关。

  “虽然很累,但是心里有盼头,日子有奔头。”沈道平回忆说,不到几年时间,他的果场规模从30亩发展到110亩,果类从单一猕猴桃发展到现在的猕猴桃、桃子、枇杷、车厘子、西瓜等多个品种。2016年底,沈道平向村上主动申请自愿脱贫,成为红峡村主动脱贫第一人。

  尝到甜头的沈道平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看到前来采摘红心猕猴桃的城里人越来越多,他又打起了农家乐的“算盘”。2017年,沈道平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办理金融贷款5万元,开办了自己的农家乐。“从开业到现在,平均每天有两席客人,营业额大概有四五百块钱。”

  沈道平在实现个人脱贫致富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周围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进来,并雇佣贫困户务工,成功带动了8户群众脱贫增收。沈道平说:“我曾是贫困户,知道他们的艰难,现在政府的扶贫力度大,我也想出一点力,能帮一个是一个。”

  本报记者 颜安 通讯员 刘圣宇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