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振兴 >

安徽:石台县打造干部产业扶贫新样板

发布日期:2018-07-23 09:49|中国乡镇网(原创)|叶冬梅


秋萍家庭农场葡萄成熟季

加工厂生产的腊肉和香肠

       (中国乡镇网安徽讯)石台县七都镇七都村按照“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带党建”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带动贫困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让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户有了经济来源,让贫困户有产业帮扶项目,贫困户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近年来,七都镇村两委创新党建引领,村两委干部带头掀起脱贫热潮,每位干部引领发展一种模式,打造出干部产业扶贫新样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一是主攻“养殖”模式促脱贫。为带动农民致富,七都村书记钱朝阳依托本村山场、林地和人力资源,贷款成立了“石台县惠农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黑猪繁育放养模式,不断扩大土猪养殖规模。 先后在贵州、湖北等地,用高价搜集到濒危的35头黑猪。通过三代杂交选育,培育出优良品种本土黑猪,并逐步创办出“石台最大黑猪生态养殖基地”,并与上海华东林权交易所、九华“皖南三百村”投资集团签订协议,与贫困户签单回收。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免费提供2至4头仔猪,并提供养殖、防病技术指导,出栏后,合作社以市场价回购。目前,合作社已有成员128户,其中农民社员127户、企业社员1户。养猪8000余头,年产值1600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二是主攻“种植”模式促脱贫。村主任牵头成立石台县七都镇农友农业生产发展专业合作社发展富硒稻种植项目。七都镇农友农业生产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农民大户牵头带动,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参与,也可以在村合作社的引导下,按照统一标准自行种植。目前沈志龙牵头与贫困户签订土地租种合同,发展500亩富硒米;富硒稻种植带动100余户社员主动参与,其中贫困户15户,户均增收2000元。2017年总产35万斤,总收益达近100多万元。同时共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
       三是主攻“家庭农场”模式促脱贫。计生专干黄秋萍2013年流转土地100余亩,自筹资金50万成立了秋萍家庭农场,主要经营葡萄、水稻等农作物种植销售。农场采取水稻高产种植和葡萄经济作物两结合模式,村民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增加。采取多种方式让利于民:一是以每亩400元租金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并且每亩利润的10%二次返利给土地承包户;二是鼓励和带动本地村民种植葡萄,免费传授葡萄种植技术,目前全村已种植葡萄21亩,水稻85亩。截至目前,农场共带动全村20多户农民就业,其中包括9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农闲时,她还广泛宣传特色种植,为乡亲们购买实用技术书籍,向乡亲们传授自己的种植经验。
       四是主攻“加工厂”模式促脱贫。妇女主任李荷英负责带动回收贫困户黑猪,制作腊肉腿;对贫困户的黑猪定期上门收购,充分利用自己祖上传下来娴熟的腌制技艺成立“加工厂”,按照传统腊肉腌制、熏烤、脱水等制作流程,从猪肉的每个部位盐量的控制到封缸腌制,只要是贫困户来取经的都传授经验,让贫困户增强其造血能力。除腊肉加工之外,结合传统工艺多元化开发香肠、酱肉等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使生猪后腿外其他部位得到充分利用,每头猪可多增收500元以上,充分发挥产品的价值,提高项目收益。
       五是主攻“电子商务”模式促脱贫。村扶贫专干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积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从线下实体、线上两个方面拓展销售渠道;合作社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引入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签协议,由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进行产品分级包装工作,负责前期种养殖、中期管理、后期收购与结算等工作。该村12户与村签订了供销合同。销售农特产品以来,通过电商销售5万斤富硒稻,1500个腊肉腿,村集体增收300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在500元,当年基本实现了脱贫。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广告投放量、积极参与农产品展销会等,提升产品知名度。
       石台县七都镇七都村通过党建引领、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取得喜人成果,此举在提升村经济实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七都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安装了新引擎。(特约通讯员:吴慧 文/图)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