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振兴 >

潮韵唐诗宋词 系列影视片

发布日期:2014-03-12 14:37|潮州新闻网|

《潮韵唐诗宋词》摄制组在坪溪万亩茶园拍摄。

  传承传统文化 展示潮韵潮情

  在2013年11月13日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上,与会嘉宾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文化礼品——《潮韵唐诗宋词》系列影视片。这是一部由杨连忠等潮文化爱好者历时5年摄制出来的精品力作,作品以172首“中华文宝”唐诗宋词为脚本,将中华文化和潮文化巧妙融合,配以潮音潮乐潮曲,用潮州话吟唱演绎。作品融入名家书画及潮汕人文景观,选取诗意实景,诚邀名家演绎,播映时长1200分钟。潮州大锣鼓、潮州工夫茶、潮州陶瓷、潮州刺绣、潮州木雕、潮州鲤鱼舞、饶平布马舞等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作品中生动展现出来。年会上,澳洲潮州同乡会会长周光明赞赏该影视片:“古朴的潮汕方言,典雅的潮州音乐,精致的人文景观,朴素的民风民俗。潮韵唐诗宋词体现了潮文化的精髓。”马来西亚潮州八邑会馆会长林源德则评价道:“《潮韵唐诗宋词》许潮州文化一个明天,还潮人族群一个未来。”

  这部备受关注的影视片是怎样出炉的?日前,记者采访了影视片的总统筹、制片人杨连忠及其创作团队,听他们讲述影视片背后的故事。

  初衷:

  保护和传承“潮州话”

  2009年第十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广州举行,杨连忠作为筹备组成员接待侨胞精英,在晤叙中,侨领们表达了潮语在侨居海外潮人群体中面临失传断层的焦灼,这令他萌发起“有责任及义务为传承潮语做点事情”的想法。

  “作为潮州人,我的孩子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讲潮州话,这让我很闹心。”杨连忠告诉记者,在广州安家立业的这些年,由于生活环境的缘故,他想找机会教孩子讲潮州话却无从下手。而且,许多在外工作生活的潮州人也普遍反映这个问题,他们很怕自己的孩子会把家乡话完全忘了。因此,杨连忠一直在琢磨着:“应该用什么办法教下一代讲潮州话?”

  一天,杨连忠与热爱潮汕文化、专注于译制潮语影片的陈木雄先生晤谈。陈木雄表示,自己恰有寻找投资合伙人,拍摄以潮音潮乐演唱唐诗宋词作品的构想。这一想法恰与杨连忠保护传承潮州母语的初衷“不谋而合”。拍摄一部影视片的想法日趋成熟。

  经过多次探讨,方案融入了吟诵诗词、加入名家书画和景区实景演绎拍摄等元素,并决定杨连忠以出品人身份负责筹集资金投资该项目。

  支持:

  领导、名士给力影视片制作

  怀揣着影视片制作方案,编创团队多处登门求教,拜访省市多位老领导老艺术家和各方人士,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和无私的支持。广东省人大科教文卫主任林惠俗提议从传播潮汕文化的角度去诠释影视片,并提出启用《潮韵唐诗宋词》片名;第十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席陈少荣则建议邀请潮汕众多名演员参与拍摄,多角度体现潮汕之美,以及“海滨邹鲁”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并决定拨款预订作品,将其作为第17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文化礼品赠与参会人员。

  为了拍好这部作品,众多潮籍老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支持成立《潮韵唐诗宋词》影视片统筹办,并与粤东各市有关领导和部门、海内外众多社团组织、知名人士一道为推进摄制工作排忧解难。第十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筹委会、广东省潮联会、广东省潮商会、湖北潮人海外联谊会、潮汕四市宣传部先后成为《潮韵唐诗宋词》影视片指导单位,悉心指导。拍摄地党政及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大力协助,并给予有效支持。

  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亲自指导,为该片题名并寄语“中华文宝,潮州韵情”;希望“把潮音潮韵融入中华大文化中加以表现和演绎,使潮州文化更有前景,更有生命力”。蔡东土、刘桂楠、李统书、林兴胜、陈远睦、释传正、汤锡坤、黄俊潮、谢烈鹏等领导百忙之中,亲临拍摄现场演绎创作,并慰问一线工作人员。

  艰辛:

  7个摄制组5年跑98个景区

  有了众多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摄制团队倍感自豪之余也感受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面对拍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牵涉面广,经费及设备条件不足的状况,他们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潮文化”作为自己的创作源动力,下决心克服任何困难,把影视片打造成潮团联谊年会文化精品。拍摄的过程中,摄制团队经历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何摄取“万里船”的诗意意境,又勾起海外赤子家乡情怀呢?摄制组决定将拍摄地点选在柘林古港,时间则选定在8月休渔后的开捕时刻。潮州是著名侨乡,柘林古港是先辈潮人漂洋过海往国外谋生乘坐“红头船”的重要始发港口,史有“未有汕头埠,先有柘林港”之谓,因此,用柘林古港来拍摄“万里船”是最适合不过。为了抢得时点主动权,清晨5时,摄制组便从摄制中心出发,赶至三百门渔港待命。休渔结束开捕令下,千船竞发,气势磅礴,向着渔区进发!摄制组及时地摄下那激动人心的镜头。

  拍摄潮州景观“三叠泉”和“幽谷逸林”时,电视台正播放着台风“韦森特”即将登陆的消息。为了不耽误时间,节省开支费用,摄制组经历了与台风赛跑的惊险时刻。按原计划,摄制组当晚是准备夜宿“三叠泉”的,但因台风关系只好连夜辗转凤凰,翌日又杀回拍摄地,抢争风隙完成摄制任务。拍摄完成后,当摄制组回摄制中心时已是深夜,配音、剪辑、合成制作等工作则必须奋战通宵。

  数载连续奋战,类似的历经对摄制团队来说已是再熟悉不过了,摄制期间通宵奋战更是寻常事。

  历时五年艰辛,方永坚等导演率领的七个摄制组共实景拍摄潮汕四市98个景区(点),完成影片素材20000分钟;郑志伟等先后组织作曲、谱曲、配乐198首,最终选定172首;陈灿辉主持录音制作演唱素材9800分钟;吴筱南先后制作服装、道具400余套(件)。

  感动:

  文化志愿者无私参演

  摄制团队不畏艰辛、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为影视片留下了良好口碑。不少热爱潮汕文化的“文化志愿者”受其感染,纷纷自告奋勇,参与拍摄工作。

  曾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终身成就奖、被誉为潮剧表演艺术“泰斗级”人物的姚璇秋就是“文化志愿者”之一。时年已78岁高龄的姚璇秋,应邀上镜演绎唐诗《春日》时,照样粉墨登场。为了拍好影视片,她夜宿载阳客栈,日上广济古桥,起早贪黑,始终保持旺盛精神状态,随时服从剧组安排,未见“大腕”架子,没有半句烦言,直至成功演绎。

  年近八旬的广州军区政治部老战士书画研究会会长刘桂楠将军也来了,为了拍摄《山行》三分钟的场景,他特意从广州赶到潮州,参加了一整天的拍摄,期间很多镜头拍摄了多遍,他也在导演的指挥下重演了多次,没有半句怨言。

  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五年来,330位海内外书画家、艺术家,参与诗词意演绎及书画创作,奉献书画作品454幅!

  韩山师范学院、潮汕学院,林百欣科技中专等在校学生、潮州市老年大学学员等参与拍摄上镜,群众演员人数达6000多人次!

  众多老领导、老艺术家、省市文史专家、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伸以援手,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参与到影视片摄制工作中。姚璇秋、方展荣、郑舜英、陈秦梦、郑健英、张怡凰、张锡鸿、许岚岚、林初发,刘小丽、陈鸿飞、孙小华、李四海、陈晓霞、余琼莹等众多海内外知名表演艺术家都踊跃参与,有82位专业演员参与演出!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潮文化的高度文化自觉,把省内外潮人凝聚到一起来了。一位参与拍摄工作的文化工作者由衷感叹:“这是潮州风情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潮人团结奉献精神的完美呈现。”

  对这些“文化志愿者”,杨连忠的内心充满感恩。他坦言,如果没有大家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不可能完成《潮韵唐诗宋词》影视片这一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评价:

  传承和发展潮文化

  2013年10月底,《潮韵唐诗宋词》系列影视片终于摄制完成,参与摄制的每一个人都兴奋不已,他们觉得,自己能为传承中华文化、潮州文化而奉献绵力,是一件光荣和自豪的事。

  影视片推出后,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赞赏有加——

  第十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席陈少荣表示:“《潮韵唐诗宋词》这一创新成果,向海内外潮人展示潮汕风韵,有利于凝聚潮人情结,有利于促进潮人社会薪火相传。”

  潮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林广鹏也表示:“作品的面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和潮音潮韵的魅力,体现了海内外潮人传承和发展潮州文化的热忱和不懈追求,也体现了传承和发展潮州文化的宽大天地。”

  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认为:“《潮韵唐诗宋词》系列影视片对青少年学习母语‘潮州话’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帮助潮州话很好地传承下去。”

  广东省委原副书记蔡东士在该片《序》中,更有这一段精彩叙述:“精心摄制出来的《潮韵唐诗宋词》系列影视片,确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境”,“她激发爱国之情;她牵动思乡之念;她加深乡亲之谊;她激发报恩之志。”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