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魅力乡镇 >

重庆水利:守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发布日期:2021-01-20 10:15|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重庆市三峡库区特种经济鱼类生态繁育基地(三峡后续项目)正加快建设

  位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拥有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过境,境内有大大小小河流5300余条,在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不仅事关3000多万重庆人民的民生福祉,也关系着重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重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与担当。

  “十三五”以来,重庆市水利系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守护着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战疫又战贫 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1月19日,巫溪县天星乡江池村3组,村民李定虎打开水龙头,清清亮亮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进盆中。

  李定虎所在的江池村是当地有名的缺水村。由于没有稳定的水源,村民常年缺水,特别是海拔1200米左右的3组,多年来只能靠天吃水。2019年8月,当地干部搭绳梯、翻山谷,深入多年无人居住的深山找水,终于找到了水源。在当地水利部门的帮助下,这股水源通过三级提灌送上了山,解决了江池村310余人的吃水问题。当地的产业也随着用水的解决发展起来,一年下来,村里发展了20多个养猪大户。

  水利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基础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也是“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之一。市水利局局长吴盛海介绍,“十三五”时期,重庆水利部门把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推进解决农村居民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打响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脱贫攻坚战。目前重庆已基本建成以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辅、分散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供水人口达2326万人,全面解决了186.6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市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已于2020年达到了脱贫攻坚现行标准,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农村饮水正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不仅要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更要让贫困地区摆脱困扰产业发展的缺水难题。在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6%的丰都县三建乡,过去因严重缺水根本没法发展产业。“十三五”期间,特别是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我市水利部门的支持下,三建乡全域实施产业水系配套工程,建成自来水厂8座、供水干管38公里、灌溉管网240公里,实现了1.8万余亩产业地块水系配套全覆盖,过去掣肘当地发展的“水贫困”已经成为历史。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农村人口滞留家中不能外出,农村供水压力陡增。为了保障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重庆市水利局组织全市水利系统强化检查巡查。疫情防控期间,共出动5448人次对2129处农村供水工程开展了巡查,覆盖3171个行政村,现场取样检测水质791次,抢修管网500余处,克服了疫情期间农村供水压力增大的困难,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了防止新冠病毒通过供水传播,市水利部门除对水厂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外,还要求强化水源地、取水口、引水渠的管控力度,要求供水单位加大水源巡查力度,严格按照制水工艺技术规程操作,加密水质检测频次,确保了疫情期间农村供水安全。

  与洪水赛跑 为汛期“零伤亡”筑牢坚实防线

  1月19日,綦江区东溪镇,东溪水文站一侧的綦江河缓缓流淌。

  就在6个多月前,綦江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袭击,东溪水文站连接测井房与河边道路的天桥几乎成了“浮桥”。水文站内的2名工作人员彻夜不敢合眼,冒着危险测流、取沙、观测比降、观测水位……

  那几夜,距离东溪水文站100多公里的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个个都熬红了眼。正是在这里,他们发布了重庆市历史上首个洪水红色预警——当天,綦江区紧急转移了10万人,无一人伤亡。

  这只是我市水利部门与洪魔角力的一个缩影。

  “近3年来,重庆共有11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防汛抗洪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吴盛海介绍,我市水利部门通过靠前做好水文监测预警、水工程联合调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实现了未溃一堤、未垮一库、未直接伤亡一人,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重庆共发生12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长江、嘉陵江、乌江共发生8次编号洪水,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64条167次,是常年同期的6倍。

  为了与洪水赛跑,市水利局先后发布36次水情预警,启动10次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市、区县共发出调度令183个,通过联合调度市内外水利防洪工程拦蓄洪水超100亿立方米。2020年共安全转移137万人,减少受灾人口89.9万人,减淹城镇44个,减少经济损失29.8亿元,取得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历史性的重大胜利。为应对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2020年8月18日14时,我市发布洪水防御I级应急响应,并通过联合调度将长江寸滩站约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削减为约20年一遇大洪水,减少重庆沿江大量城镇淹没,减少转移约29万人。

  取得这样的抗洪成绩,与我市近年来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持续提升息息相关。“十三五”时期,我市逐步完善以堤防护岸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全市已建成堤防护岸长度2681公里,达标率85.7%;还建成水文站237个、水位站548个、雨量站4151个,基本实现所有重要防洪乡镇预警水位站全覆盖、2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水文站全覆盖;制定《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2016-2030年)》、《乌江防御洪水方案》、《重庆主城区、合川城区和12条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正是因为在防汛抗洪中时刻保持着应对险情的能力,在紧急关头有充分的预案、有专业的队伍、有协作的机制、有处置的经验,以万全准备防万一发生,水利部门才得以在一次次险情中打好“有准备之战”,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着力补短板 重点水源工程开工量创历史之最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开工、金佛山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岁末年初,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将逐步破解全市工程性缺水难题,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

  缺水,一直是坐拥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过境的重庆面临的现实难题,其原因在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相对充沛、水系丰富的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是典型的“人往高处走,水在低处流”。重度缺水的渝西11个区县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占全市9.7%的水资源量,支撑着全市32%的人口和31%的地区生产总值。

  一边是亟待“解渴”的渝西,一边是长江、嘉陵江丰富的过境水资源。这边水多,那边水少,能不能从长江、嘉陵江“借”水为缺水的渝西“解渴”呢?经过科学论证和规划设计,我市确定了从长江、嘉陵江调水补给渝西的方案,通过新建20座泵站、3座调蓄水库、448公里输水管道(含81公里隧洞),将宝贵的水资源一级一级最终抽向渝西地区11个区县。2020年12月23日,总投资143.45亿元的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开工,总工期54个月,预计2025年可建成投用,届时将惠及渝西11个区和重庆高新区近1000万居民。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重庆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区域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项目,日前获评全国第十届“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

  工程性缺水,要用工程的办法来解决,兴建水源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式。自2018年以来,重庆着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规划投入1200亿元,动态开展185个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实施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跳蹬、向阳、福寿岩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以逐步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如何形容重庆近年来水利工程“补短板”的力度?吴盛海介绍,我市近三年开工的重点水源工程数量、投资规模、项目储备,一次性获取国家支持重大水利工程数量均创历史之最。目前,全市在建水库124座,其中大型4座、中型48座、小型72座,总投资规模超600亿元。我市已累计建成水库共计3089座,总库容约126.8亿立方米。其中,大型18座、中型107座、小型2964座,全市水库年供水能力约28亿立方米。仅“十三五”时期,我市便新增供水能力9亿立方米,有力改善了农村供水的水源保障条件,1409万人因此受益。

  张亚飞 刘茂娇 图片由重庆市水利局提供


来源:重庆日报网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