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7-12 16:59|发布:中乡网|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漫山遍野草木葱郁,路边一块四边插满彩色小风车的茶园格外显眼。
36岁的杨磊来到裕河镇担任党委书记已近一年。在小镇里打造村民广泛参与的生态农业是他努力的方向。
2013年,杨磊从法国的一所高校读完研究生毕业,通过人才引进回到家乡陇南。
在法国留学时,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让他难以忘怀。“花香四溢、游人如织。”杨磊说,除了美景,当地农旅融合的发展方式同样令他印象深刻。
留学时的经历为他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开拓了思路。在裕河镇工作期间,杨磊发现,当地虽然有品种优良的裕河茶叶,但由于市场销售困难,特色优势产业的潜力没有释放出来。
杨磊(右)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了解茶叶加工合作社运行及茶产业发展情况(4月10日摄)。新华社发
他以“农旅融合”的思路推出了“定制茶园”认购活动:支付1万元即可私人定制一亩茶园,当年可以获得优质茶叶,还可通过手机随时观看茶园生长、管护情况,闲暇时间体验采茶乐趣,而种植、采收、加工环节则由当地茶农负责。
茶农们被这位“海归书记”的促销新招吸引,跃跃欲试。阳坝村村民杨玉霖尝到了甜头。他签了一亩茶园,除去采茶费和加工费等,收入达到了7600元。“过去缺乏销路,茶商不来收,我们就不敢采,一亩茶园只能赚3000元左右。”杨玉霖说。
截至目前,裕河镇第二期“定制茶园”活动已签约115亩优质茶园,吸引近200名茶农踊跃参与。
随着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多地推出优厚的人才津贴政策,吸引海归人才。
像杨磊一样,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想的海归人才回到乡土,扎根田间地头,为中国西部广袤的土地贡献知识与智慧,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积极变量。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禄家门村中药材大田里,46岁的王若愚和团队成员正在给药农讲授如何科学施肥。
王若愚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曾在美国等国家留学深造,十多年前回国后投身生物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
甘肃省是中国中药材主产区和道地中药材生产地之一,当归、党参和黄芪等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病虫害等问题。病虫害会造成中药材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影响药农增产增收。
过去,为解决中药材病虫害问题,药农通常会采用传统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王若愚认为,传统办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并未清晰阐明病原及发病机制,亟需一种绿色高效的生物防治技术从根本上保障中药材品质。
王若愚从植物里分离和鉴定有益微生物菌菌株,用健康菌抵抗有害菌或致病菌,为植物“袪病强身”。他和团队成功分离出一种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抵抗病原功能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建立发酵生产工艺,研发了新型微生物菌剂,于2014年起在宁夏、甘肃等地推广示范。
示范结果表明,使用了新型微生物菌剂的中药材病害发生明显减少,提高了中药材质量,带动了群众增产增收。
王若愚说:“得益于国家给予的科研项目支持,回国后我才有了干事创业的平台。”目前,他正在研发效果更优异的新型植物抗病抗逆微生物菌剂,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王若愚(前中)和同事在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禄家门村中药材大田里查看道地药材长势情况(5月20日摄)。新华社发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8.6%。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教育和社会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才政策更加积极、开放、有效,对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而言,回国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
“海归具有融合的文化背景,能更好帮助农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也能帮助海外更好了解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状态。”曾在美国、瑞士等地留学的吴彦?在学成之后选择返回家乡重庆忠县种植柑橘。
从规划建园到引进生产设备,从组织农户到科技创新,吴彦?的公司如今已形成“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产业链,还在探索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循环产业链构建等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让家乡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正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全球人才高地。
“与其说我给乡村带来了新发展,不如说我在乡村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杨磊说。
王若愚有着同样的感受,“能够把自己的青春和本领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令人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来源: 新华社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上一篇:熊作珍:警队里的“多面手”
下一篇:为军旗添色 为党旗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