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省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内容,原则上要包括“三公”经费总额和分项金额,以及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并细化到项级支出科目。但记者发现,部分公开预算的部门只有表格数字,没有细化到项级,或没有经费说明。(3-7 中国网)
党中央的“八项规定”让“三公”消费受到了严格的控制。要求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预算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部门响应群众号召,逐步公开“三公”经费,自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检查。
毫无疑问,政府部门愿意公开“三公”经费是积极向群众靠近,态度是值得称赞的。公开的不仅仅是“三公”经费,更是政府一心一意为民众服务的态度,是政府“水至清则无鱼”的表态。群众始终是敦促我们政府官员积极前行的力量,鞭策着执政党奋勇前进。然而,我们的政府部门却不应该为了公开而公开,不应该为了浮夸的名声而公开,公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若是编造数据哄骗群众,最终只能失去更多群众的信任。只有真实可信才能够获得群众的美赞。
政府官员作为人民的公仆,是为群众办事,公务支出是必然的,百姓当然能够理解。之所以“三公”经费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在于部门官员心术不正,利用公费为己谋利。拿着国家的钱装进自己的小金库,借着为民办事的口号却做着敛财的勾当。这样不耻的行为理应遭到唾弃,这种不自觉的方式理应被约束。要求公开“三公”经费并不是不能有公务花销,而是想借着公开之名给部分不自觉的官员带来压力,给他们带上紧箍咒,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是政府部门谎报数据,这样的公开又有何意义?
脚踏实地是一种美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走得稳、走得正、走得踏实。我们的干部应当真真实实的做人,实事求是的办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中国坚实的未来,否则我们政府设计的蓝图只能是镜中水月易破碎。(艾子林)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