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我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26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赣州市把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深度融合,脱贫攻坚激战正酣,群众获得感更足。
2016年
赣州市27.1万贫困人口脱贫
174个贫困村达标退出
贫困发生率从9.3%下降到5.7%
赣州市共遴选1192名
优秀机关干部到村
担任第一书记
赣州市贫困发生率去年降至5.7%
盛夏草长,丽日流金。赣州章贡区沙石镇火燃村绿意正浓,村民叶毛女弯着腰在村里的食用菌基地劳作,汗水滴落到地里,笑容绽放在脸庞:“我家两亩多地,租金收入一年有一千多元,自己在基地做事,每月工资两千多元,现在日子一年好过一年。”
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范围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十二五”期间,赣州市仍有11个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其中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32个贫困村、70.24万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人口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贫困发生率达9.3%,为全国的1.63倍,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合计达53.7%,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如何做好“脱贫”这篇大文章?赣州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现在的赣南大地,以党建强力推进脱贫,以脱贫有力带动党建,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实现了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为全面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赣州市27.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74个贫困村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从9.3%下降到5.7%。
119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靠基层,支撑在人才。赣州十分重视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把最优秀的干部汇集到脱贫一线。为此,赣州市共遴选了119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
怎样才能确保干部沉得下、真扶贫?为此,赣州先后出台了《赣州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的人选条件、工作职责、日常管理、考核奖惩、保障措施等作了详细规定,要求扶贫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期间与原单位脱钩,实行“一次不在岗、三年不提拔”,明确对“工作日不在岗,且未履行请假手续”或者“虽然在岗但履职不到位、情况不熟悉、工作未落实、群众不满意”的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年度不得评为优秀、三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今年以来,龙南县先后“召回”3名工作不在状态、长期打不开局面的第一书记,通报了23名无故不在岗、业务不熟悉的第一书记,有效促进第一书记队伍安心基层、扎实农村。赣县区、南康区等地则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第一书记微信群,要求第一书记每天在所在乡镇的微信群晒出当天的地理标志图、当天的工作现场图、当天的驻村工作日志图。
5月份,赣州市还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党建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的意见》,明确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乡镇党政正职、分管领导原则上不调整岗位,不脱贫、不换人。
“党建+”激发出脱贫攻坚新模式
大余县河洞乡金坪村位于大余县最西端,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79人。一直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特色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就算运出去也因不新鲜卖不出好价钱。
“只有让山里的农产品走出大山,才能让这一方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汉家按照这一思路,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借助电商平台,带动村里贫困户发展香菇、木耳、笋干、多彩椒等特色产业,并将此变成生态产业优势。
事实上,赣州市正深入推进农村“党建+”,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探索“党建+特色产业”、“党建+电商”、“党建+旅游”等多种模式,激发出强劲的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赣州市还专门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提供金融扶持,推出“产业扶贫信贷通”扶贫金融产品,每年由市财政筹集10亿元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80亿元,投向以贫困党员、贫困户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基地、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党群致富联合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江南都市报 廖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