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镇故事 >

云南昆明动物博物馆标本制:让动物标本“活”起来

发布日期:2021-02-14 21:27|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罗文寿在制作动物标本。
  余湘珺摄

  不到9点,昆明动物博物馆标本制作师罗文寿就已开始忙碌。从业17年多,罗文寿经手制作的标本不计其数。看到记者对标本制作感兴趣,罗文寿也来了兴致,说起自己的工作几乎“手舞足蹈”。

  一件大标本要做一年

  朝阳斜照,将标本制作室的一角染成了金黄。眼镜、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后,罗文寿举起吹风机,开始为黑颈鹤做最后的整形。

  混合着动物气息的空气有点冲。罗文寿指着周围摆放的各类标本,手在空中划了一圈,大大咧咧地说:“你们刚来觉得味道大,其实闻习惯了就好了。”

  罗文寿拿起一条小鱼,“这是翻模仿真标本,由专门的模具做成。”他走到另一头,拿起一张袋鼠皮,“这是铬鞣所制,保存时间长,但硬了点儿。”介绍起标本制作基本方法,剥皮、腌制、浸水、脱脂、软化浸酸、鞣制、雕塑假体、缝皮、整形……罗文寿滔滔不绝。

  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罗文寿大学读的是兰州大学动物学专业。罗文寿第一次接触标本制作,是大四在兰州兴隆山保护区实习期间。成为真正的标本制作师,是在罗文寿工作之后。本科毕业后,罗文寿养了一年鸵鸟,后来回到老家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在哀牢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做巡护员。

  2003年,昆明动物博物馆筹备标本馆,专门从瑞士请了专家来培训标本制作人员。因为找不到合适人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想到了以前在自然保护区野外考察时认识的罗文寿,一个电话打过去,罗文寿高高兴兴地跑到了昆明。

  罗文寿亲切地称呼瑞士师傅丹尼尔先生为“丹老师”。“当时丹老师一年来几次,一次来个把月,他来我们就来。”说完罗文寿指了指展览馆的方向说,“馆里体积最大的那头亚洲象,就是他带着我们做的,花了近一年时间。”

  罗文寿到现在还清楚记得,丹尼尔教他做的第一个标本是金钱豹。“那只豹子足足有1.6米长!” 这对只做过鸟类标本的罗文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一开始就是依葫芦画瓢。”罗文寿打趣。制作假体前,要先画施工图纸,金钱豹的前视面、后视面、侧视面都得画出来。丹尼尔画施工图,根据测量好的尺寸,一比一先画骨骼,然后在骨骼基础上画出肌肉,最后描出外形轮廓。罗文寿先站在旁边看,然后在丹老师指导下动手练习。通过不断练习,他逐渐掌握了方法、要点。刚开始不熟练,罗文寿光画施工图就用了三周,金钱豹标本前前后后做了两个月,“三张图纸连起来有墙这么大,是不是很壮观?”他很珍惜这些图纸,可惜在搬家时弄丢了,他很遗憾。

  熟悉每块肌肉怎么舒张

  罗文寿最得意的作品,是两只英勇的大公鸡为争夺食物和种群地位激烈打斗,取名为“搏”。2017年,“搏”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举办的全国鸟类标本制作大赛中,获得了大赛最高荣誉。

  “两只鸡做得最好的地方是鸡冠。”罗文寿从隔间翻出一串圆形饼状材料,或白,或黄,或粉红,“好的标本,要让人一眼看去和真的一样。”他边摸材料边介绍,鸡冠主要用这种聚氨酯材料,制模时就在这种液体中加入颜料,倒模以后假体本身就有颜色,不用再在表面刷颜色。“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鸡冠,颜色从里透外,像是自然散发出的光泽,而且还带弹性,别说看,就连摸起来跟真的也没多大差别。”罗文寿说。

  想要做得真,功夫要下深。刚开始学做标本时,罗文寿跟着师傅一周去一次圆通山动物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罗文寿说:“老虎奔跑时四条腿怎么动,每一块肌肉怎么舒张、收缩,眼睛是什么形状,瞳孔什么颜色,我主要看的是这些细节。”

  正是罗文寿的细心,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程师杨劲松省了心,“小朋友来博物馆,都以为庞大的亚洲象群是真的呢,还说下次再来看‘真’大象。”

  不过,在罗文寿看来,看动物纪录片同样重要。“摄像机被伪装好放在自然环境中,更能捕捉野生动物本身的生活习性,还原其生活状态,只有看到动物最本真的样子,我才能让动物标本‘活’起来!”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4日 07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