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旅游 >

成都高新西区首个湿地公园建成开放

发布日期:2021-09-25 09:45|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西区中水湿地公园在提供休闲观光场所的同时,也承载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等功能。

潺潺流水、空中飞廊……9月24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目前,成都高新区第3个湿地公园、高新西区首个湿地公园——西区中水湿地公园已建成开放。

据了解,西区中水湿地公园位于高新西区芙蓉大道和西源大道交汇处,是西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8.79万平方米。该公园是集“海绵公园、科普教育公园、功能性公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绿色基础设施,能够实现“雨洪调蓄、废水净化再生、生物多样性修复、科普教育和艺术化体验”等多重价值,一个颜值、功能兼备的“城市绿心”尽显生态魅力。

有颜值

20余种水生花草植物

呈现四季不同景观

从高新西区芙蓉大道四段走进西区中水湿地公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粉色的美人蕉,在湛蓝的天空下热烈地绽放。再往深处走,花叶芦竹、芦苇等植物也都大面积呈现,一眼望去,蓝绿交织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在公园里,绿化景观丰富多彩,从栾树、樱花、红枫等高大乔木,到睡莲、菖蒲、芡实、荷花等20余种水生花草植物,西区中水湿地公园里种植了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漫步在湿地花田中,腾空而起的彩色高架观景廊道与蜿蜒曲折的亲水栈道相结合,可以欣赏到一幅清泓环绕的美好画卷。种类丰富的植被覆盖,将让西区中水湿地公园在不同季节能够呈现出不同美丽景观,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休闲观光体验。

“这个公园面积很大,景色宜人。”住在附近的居民张女士和家人一起到公园玩耍。让她更惊喜的是,公园内对每种植物都进行了文字介绍,还对什么是“人工湿地”“湿地植物”进行了科普,“宜学宜游,非常适合带孩子过来。”

有“魔力”

每天净化水约6万吨

助力节能减排水环境治理

不仅是观光公园,西区中水湿地公园更是水环境治理好帮手。

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区中水湿地公园在提供休闲观光场所的同时,也承载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等多重功能。据悉,公园采用下流式预埋微生物垂直流人工湿地方案,利用砾石、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以岷沱标准为出水标准。

记者了解到,西区中水湿地公园采用新型生物质填料,其主要成分为硅、铝、钙、铁、镁、钠和锰等十几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同时还有少量未燃尽的碳,多孔质轻,且持续向湿地释放碳源,促进总氮污染物的去除,材料比表面积高达15㎡/g,抗冲击负荷,易于吸附污染物,有效降低水体中总磷浓度,填料上生物膜存在合理的梯度分布,淤泥龄长,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

此外,公园里的水池均铺设了砂石并种植了水生植物。“它们将通过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等方式,有效净化水质。”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每天能净化约6万吨水。

“人工湿地可以美化景观,改善环境,并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境。湿地植物根系发达可对湿地床层内部泌氧,同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辅助污染物的去除,落叶层有助于控制臭味,并在冬季形成绝热层使基质免受霜冻。”该负责人表示。

未来,西区中水湿地公园将为清水河等沿途水系绿地链项目提供大量优质环境景观用水,更为成都高新区节能减排、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新闻链接

大力推广“中水+湿地公园”建设模式

除西区中水湿地公园外,成都高新区还已建有肖家河中水湿地、中和湿地公园等。各个湿地公园镶嵌园区之中,为成都高新区带来更为完善的水环境,也促进了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产业发展更加绿色。

其中,作为成都市首个中水湿地,2013年建成投用的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位于剑南大道西侧,占地面积约110亩,分别为锦城湖、国际社区公园、铁像寺水街、大源中央公园等城市绿地水系和道路冲洗提供优质景观用水,是城市水系绿地链的重要枢纽。此外,2020年5月建成开园的中和湿地公园作为锦城绿道中和湿地段,建设有绿道3公里,是湿地湖泊与城市公共空间交融呼应的城市绿核。

来源:成都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