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旅游 >

偏远山村的民宿为何一房难求

发布日期:2021-09-07 20:52|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晓东


红池坝镇九坪村吴家坪“云中筑院”民宿。本组图片由记者龙丹梅摄\视觉重庆

  这个夏天,位于巫溪县红池坝镇九坪村吴家坪的民宿“云中筑院”一房难求。该民宿负责人李太琼说,从7月12日正式开业至今,民宿几乎天天客满,节假日的房间甚至要提前一周预定。

  “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同样出现在该镇茶山村、龙台村的乡村旅游点。据统计,2020年以来,该镇已累计接待游客7.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0万余元。

  红池坝镇是巫溪县最偏远的乡镇,山高坡陡,过去鲜有外人到来。但今年,在当地“一横一纵”交通干线尚未完全贯通的前提下,却出现了“一房难求”的乡村旅游盛况。

  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偏远山村?8月下旬,重庆日报记者来到红池坝镇采访,打探当地如何破题农旅融合发展,让农房变民宿、农村变景区、农田变景观。


红池坝镇九坪村吴家坪,当地将普通的农房改造成民宿后,游客现场体验土灶做饭。
当地将普通的瓜果上架后,就成了别样的农耕风景。

  农房如何变民宿?

  九坪村建了个样板工程

  8月23日,记者来到海拔1300米的民宿“云中筑院”时,当地已淅淅沥沥下了一天雨。即便这样,山路上仍不断有自驾车辆驶来,没过多久,15个房间便全部客满。

  “云中筑院”是红池坝镇整合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注入,由九坪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房屋入股打造的民宿,一共有5个院落。1号院由当地一所老旧土坯房改建而成,保留了当地农村传统的堂屋、灶火、阁楼等元素,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当地农村生活场景;其余4个院落为新建,大小和当地普通农家院落差不多,黄墙青瓦,古朴别致。

  “这间民宿是我们为村里想发展旅游的老百姓打造的‘样板’。”红池坝镇镇长唐庆介绍,旧房怎么改?新房怎么建?民宿如何经营?都可以到这里来找“模板”,花钱不多,效果不错。

  红池坝镇山大坡陡、土地零碎,仅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民增收不算难,致富却不易。于是,该镇依托背靠红池坝景区的优势,通过建“一横一纵”旅游干线公路,对外联通云阳、开州,对内打通通往红池坝景区的公路,因地制宜为全镇规划了“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九坪村海拔高,吴家坪又在通往红池坝景区的道路沿线,气候凉爽宜人,当地为其规划了依托红池坝景区发展避暑游的路子。基础设施改善了,但农房如何变民宿?大家“盲人摸象”,迈不出第一步。于是,当地便打造了这间“样板”,为村民提供参考。

  由于通往红池坝景区的公路9月底才能正式通车,加上通往开州的S502省道尚未完全贯通,民宿开业后没进行过正式宣传推广,仅靠当地干部和老百姓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宣传。没想到,来过的游客一传十、十传百,民宿生意竟异常火爆。客人多来自巫溪县城和云阳、开州、万州等周边区县,也有不少游客专程从重庆主城赶来。

  “云中筑院”的火爆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生意,九坪村三组村民陈耀东新建的“清源阁”民宿刚开业2个月,已接待游客400多人次,收入10万余元。

  李太琼说,“云中筑院”开业后,周边的村民和外村的农户都赶来观摩学习,不少人是从外地返乡的年轻人。

  农村如何变景区?

  茶山村的农耕风光变AAA景区

  从九坪村一路下行至山腰处,幽峭深邃的高山风光突变,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朴实自然的田园风光:白墙青瓦的民居依山而建、按标准化种植方式打造的李园、修建在李园中的游客步道、步道两边盛放的波斯菊……

  这里是海拔800米左右的茶山农旅融合示范片,2019年底成功创建“红池云乡”AAA景区。

  唐庆介绍,自确定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后,红池坝镇便因地制宜为每个村量身定做了农旅融合路径。茶山村同样位于通往红池坝景区的道路沿线,和九坪村相比,这里海拔相对较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反而突破了镇里避暑游存在季节性的难题。于是,红池坝镇在茶山村村民聚居处配套建设乡村旅游设施,同时流转土地引进公司发展现代农业,用原汁原味的乡村野趣吸引游客。

  “每天都有游客来,除了自驾游的,还有专门来吃顿饭的。”39岁的村民钟小连去年返乡,她经营的农家乐去年国庆正式开业,靠着一手好厨艺,她的农家乐一年四季都有游客上门。

  红池坝镇自古是川北产茶重镇,种茶历史上千年,当地茶园村、中岗村、银洞村云遮雾绕,适合茶树生长。过去也有企业在此经营茶山,但缺技术、缺品牌、缺规模,一度茶园荒废,茶树老化。近年来,红池坝镇改造低效茶园、新建标准化茶园、打造“巫溪秀芽”品牌,茶企也依托茶叶基地进行景观化改造,并配套建设民宿实现“茶旅融合”,将单一的茶山变成了特色景观。

  铁岭村村民依托高山生态种植中药材,特别是和平沟一带通过土地整治后标准化种植了400多亩独活。依托这片中药材,大户李永田正在兴建农庄,探索“药旅融合”。

  通过规模化、可视化、景观化,红池坝镇将各个村的特色产业打造成了吸引游客的乡村景观,以此来实现“产业生态化、农业景观化”。

  农田如何变景观?

  龙台村竹林小木屋的探索

  8月24日,当记者来到龙台村五组的金竹坪时,重庆好客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民宿“金竹柳舍”负责人刘道任正在竹林间的木屋里忙活。

  “竹林间多了6间小木屋,可提供21个床位。以前我们只有9个床位,来的好多团队都没法接待,不扩大规模不得行了!”刘道任说,这是合作社今年贷款新建的,他以个人名义作了担保抵押。

  4年前,当镇干部建议刘道任在这里领办乡村旅游时,他明里不吭声,心里却犯嘀咕。在他看来,金竹坪虽离场镇不远,但海拔才400米左右,周围又没有特别的景观,根本不可能有游客来。

  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当地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引导村民对畜禽圈、晾晒架、柴火堆等“脏乱差”源头进行规范整治,在房前屋后的田地上搭上豆篱瓜架,让普通的菜园变成可观赏、可采摘、可学习的“微田园”和农作物科普基地,把农村生活场景变成了吸引游客体验的景观。

  2019年7月,合作社经营的“金竹柳舍”乡村民宿开业,注入了当地竹编手艺、手工制茶等元素,刚开业便火爆非常,年收入达到168万元,还带动了35户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参与务工、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于是,今年民宿继续扩大规模。刘道任说,下一步,还将带动村民自制咸菜、果酒等,提升产业附加值。

  唐庆介绍,目前,红池坝镇已建成渔沙南岸坪、银洞月亮台、茶园小平原、中岗龙池坝、龙台金竹坪、茶山柑子坪、九坪吴家坪等7个农旅融合示范片,已构建起“春品茗赏花,夏避暑摘果,秋观叶采药,冬民俗戏雪”的四季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全镇已有4家民宿酒店,乡村旅游接待户66户,床位622张。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0万余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户户均收入8000元以上。

  “正是坚持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我们才实现了农田变景观、农村变景区,民房变民宿的蜕变。”唐庆说,预计本月底,红池坝镇到红池坝景区的道路将正式通车,届时红池坝镇农旅融合之路将越走越宽。(记者 龙丹梅)


 来源:重庆日报网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