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旅游 >

内蒙古宁城县探索全域旅游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发布日期:2016-11-10 10:12|人民网|中国乡镇网

       辽宁阜新至宁城温泉旅游直通车50多人一步入道须沟景区,就被这里的原生态美景深深吸引。

  “现在每天都有上百阜新人住在温泉小镇。”胡函从2014年尝试带旅游团来宁城,每次他和父亲至少带来两个大巴的游客。先到道须沟观赏自然山水,接着去碧波荡漾的紫蒙湖乘船游玩,顺便品尝纯天然的有机鱼宴,再去观看辽中京大明塔和博物馆,回到住地泡北方天然最热温泉。“宁城旅游资源太丰富了,山好水好人更好!在这儿待了5天,还有很多地方没去呢!”50多岁的胡大爷说。

  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秩序全域规范、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今年,宁城县开启全域旅游,探索旅游新模式,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新名片。

  

 

  年初,县委、政府出台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编制了《宁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宁城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镇建设等专项规划,打破传统以景区为核心的空间局限,全面推进城乡资源和产业的旅游化发展,穿点成线、连线成链,构建了旅游新框架。

  推进空间全景化。围绕“温泉古都,山水宁城”主题定位,结合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积极构建“两心两带”,即中东部地区以天义为旅游服务中心,以国家地质公园“两馆”、辽中京遗址、七金山、陪嫁牡丹园、葫芦峪、法轮寺为主要节点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西部地区以温泉为旅游集散中心,以温泉、紫蒙湖、藏龙谷、黑里河漂流、道须沟、杜鹃山、大坝沟、松枫山庄为主要节点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

  为打造全域旅游,宁城县加大投入,整合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交通、涉农等项目资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服务进程。今年投资8200万元,重点实施了道须沟二期、紫蒙湖二期、王家营子至大金沟旅游环路等项目建设。投资240余万元,实施了打虎石、鸡冠山、兴家营子和山神庙等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

  到2018年,规划实施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12项,新增投资20.1亿元,实施旅游交通项目14项,总投资28.33亿元。

  

 

  打造“旅游+”模式。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理念,把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打造“旅游+”模式,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工业、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注入了新活力。

  推动农旅融合,放大产业效应。依托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特色农牧业产业资源,规划建设了大地景观农业、各类设施农业观光园、采摘篱园等旅游产品。年初启动实施了围绕老哈河、坤头河、赤凌一级路、甸子灌区南干渠74公里沿线建设4条农业观光产业带工程,以高标准日光温室建设为载体,集聚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乡村旅游方面,以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引领,打造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乡村游产品,形成了分布全县所有乡镇的集农事体验、农业生产经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游。未来,还将开发建设景区依托型、乡村度假型、古村古寨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和乡村民宿。

  

 

  积极推进“旅游+教育”模式,在与区内外文艺界知名人士、重点科研院所携手建立美术写生、书画创作、健康养生基地的同时,正在创建黑里河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旅游发展,实现共促共荣。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为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宁城县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大批文化气息浓郁的乡村成为亮丽的风景。正在筹建辽中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满蒙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旅游产品。到2018年,还将培育出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

  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宁城县在推进大型景区、饭店、宾馆二维码扫描制,完善旅游微信宣传营销平台和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宁城旅游基础数据库,开发旅游APP终端,到2018年建成“宁城云计算数据中心”。

  “我们利用3年时间创建自治区智慧旅游示范县,建成黑里河生态旅游区等8个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心两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乡村旅游特色村20个、特色旅游小镇6个,进入全区旅游强县行列,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宁城县委书记张恒说。

  全域旅游的探索创建掀起全民大搞旅游的热潮,助推了宁城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截至今年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同比增长9%;实现旅游总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1%。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