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屈指行程二万……”大凡来到六盘山的中外游客,无不在心中咏唱毛泽东的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然而当读解这首诗篇创作背景时,不能不提及宁夏隆德。1935年10月初的一天夜里,当国民党毛炳文所部第二师追剿红军至宁夏隆德县内。红军主力怎样才能彻底摆脱敌人长达数年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大手一挥:翻越六盘山。从此,六盘山便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山。(经济日报记者许凌)
重走长征路,才惊喜地发现六盘脚下当年村村燃烽火,寨寨有敌情;如今处处是景点,坡坡有景观。尤其当走进陈靳乡新和村时,参加网络媒体“重走长征路”的记者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吧?!这是六盘脚下村镇,还是江浙广东的乡村?!来到新和村,似乎“刘姥姥到了大观园”。向左望去,1000平米灰色基调的二十四孝文化长廊古色古香;向右看去,一字排开的青色墙体、木雕窗棂、红灯笼高悬“农家乐”步行街热烈而温暖。从村东到村西,无论是每一片树木和草丛的“构图”,还是每一块石头与木制品的摆放,都做到了独具匠心。
建设美丽乡村,怎么建才能美?为此我们村干部们可谓绞尽脑汁”。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介绍说:国家投入2800多万,这笔钱怎么花?征求方方面面意见,最后确定两个定位,一是借助六盘山发展红色旅游;二是做大做强村里面的民间传统艺术。因此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地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赵小龙兴致勃勃。村里村外的环境好了,人气儿也就旺起来了。首先发展文化旅游。借助我们村是国家级高台“马社火”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农家乐举办各类“体验经济”旅游,即穿明清衣、画花脸、骑大马,变过去的文化活动为游乐项目。今年夏秋季节每月接待外来游客3万余人,创收达20多万。其次,随着人流多了,物流也就火了。全村特色种养殖业近两年也得到迅猛发展。1100亩的云杉、1000亩的紫花苜蓿、500亩的中草药以及1万只林下生态鸡、200箱蜂蜜销售形势都十分看好。自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年递增38.6%。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各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50岁的村民翟民学满脸笑容。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老翟想都不敢想,他竟能同时供三个娃子在城里上学。如今,凭借政府的各种补助,他靠养4头牛、种4亩中草药和开了个农家乐,抛去三个孩子的学费,去年还剩下2万多元。说着说着,他突然压低声音:“知道吗?我家是水冲厕所!”什么意思?“这还不明白?这意味着我们村里的下水管道、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跟你们城里是一样的!”翟民学瞪大眼睛。
红色的土地,火红的生活,美好的前景。谈到长征精神,赵小龙书记表情激动。“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总得有一种精神。如今新和村富人越来越多,穷人越来越少,就是全村干部群众坚持真干实干,才能获得六盘脚下‘第一村’的美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