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3-21 10:37|经济日报|江山多娇
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记者听到不少代表委员谈论这个话题,印象最深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李景玉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保障机制,美丽乡村建成后只能美丽一时,不会美丽长久。”
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李景玉代表是辽宁省本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县乡村都工作过,对农村问题很了解。他说,在农村各种改革中,问题最集中的是农村基础设施资产的维护。比如,设在农村的垃圾箱,因为没人管,用了不到两三年就破破烂烂;一个村投入上百万元的秸秆气化装置,因为没人修,有的两三年就瘫痪了。 “如果相关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不加快推进,投入多少钱都不会见长效。”李景玉代表说。
当前,我国有能力也有余力,用国家投入重点支持农村水利、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这样的基建投入,仅仅靠铺开场子、付个“首付”还远远不够。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要让对农村的投入真正发挥长远作用,就必须建立起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监管机制。
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还不仅仅是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存在类似问题。李景玉代表介绍,很多农业增产增效技术是现成的,农民却不掌握。因为只有科研经费,没有推广经费;只有科研人才,没有推广人才,导致很多农业科技成果都在“睡大觉”。
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样也不能满足于“首付”出“成果”,还要靠“月供”出“效益”。为此,必须解决细水长流的推广经费和推广人才问题,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真正成为农业发展动力。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我们要“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各项首期投入,解决的只是从零到一的起步问题,要真正做到从一到无穷大的良性发展,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建立起让初期投入可以持续产生效益的监管运营机制。
美丽乡村不能只美丽一时,乡村振兴更不能只求短平快。乡村振兴,既要接好国家加大投入的“大礼包”,更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让“大礼包”真正成为福泽乡梓的源头活水,润泽出青春常驻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