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12-30 18:06|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风建设的“乘数”效应
——北海市寓群众路线教育于清洁乡村活动中见成效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最近,从广东打工回家的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塘仔村农民钟逢基,刚进村就打开了话匣子。“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窄村道,变成了宽畅整洁的水泥路,满村林立的楼房取代了低矮破旧的泥坯房。“都找不着家了。”老钟感慨万端。
接地气:干部蹲得下,亲情零距离
今年5月,北海市党员干部、中小学师生、企业家等10多万人进村帮扶的“亲情之旅”扬帆启航。合浦县实施“十百千万”帮扶工程,30名县处级领导包乡镇,百名科级领导包村,千名干部包组,万名党员包户,同时动员全县科级干部和8000多名教师利用节假日回村帮扶。海城区开展“清洁同行好‘亲戚’”活动,广大干部党员和村民通过签订亲情联系卡,结为互助“亲戚”,共同搞好乡村的清洁环境。
然而,干部与农民群众交朋友绝非一蹴而就。“工作队刚来时,最大的不适应是群众的淡漠和不信任。”驻海城区驿马村委工作队长孔凡坦承,“应景的做法,农民不买账,他们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天刚擦黑,驿马村文化广场就欢歌雷动,阵阵嘹亮的歌声吸引了众多村里村外的父老乡亲前来观看。
这是驿马村文艺队为乡亲们送上的宣教与娱乐为一体的文艺演出。
“工作队为村里修了文体广场,帮我们组织村文艺队、编排节目。”驿马村文艺队队长曾允珍动情地说,“现在音乐一响,乡亲们就早早来赶场啦。”
如今,随着进村帮扶“亲情之旅”的拓展延伸,搞演出、倡文明在全市乡村已蔚然成风,成千上万农民参与到编曲、排舞、表演等自办文艺的热潮中去。
聚人气:干部办实事,群众添福祉
“村里修了水泥路,汽车进得来,种花卉省钱又省力,明年我打算扩种10亩。”谈到村里的新变化,银海区平阳镇店塘村农民喜上眉梢。
始终把民生优先、群众第一作为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帮助乡村解决环境脏乱差和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老百姓最忧、最盼、最急的难题。
“岛上现在到处干净了,客人来得多,生意也好得多!”涠洲岛村民对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由衷赞叹。
初冬时节,北海乡村处处都可以看到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搞清洁。截至11月底,全市出动人员65.36人次,清理垃圾17.7万吨,清理杂草28万多平方米,整治畜禽养殖棚舍3.5万间,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好转。
与此同时,围绕开展“三送三促”活动,即送培训、送项目、送资金,促农民技能提高、促农村经济发展、促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910人次参与村屯道路建设,竣工投入使用村屯道路54条,受益群众6409户2.87万人;帮助驻村建立健全农产品协会,让种植户抱团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仅春季豆角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深入乡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服务群众1万多人次。截至11月30日,该市各派驻单位领导到驻村指导工作2000多人次,组织单位职工到村开展清洁活动3.96万人次,帮扶资金1770万元,建设垃圾池1583座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批。
添底气:干部增能力,全员齐参与
“把优秀干部选派到清洁一线,把优势资源整合到清洁一线,把优良作风锤炼在清洁一线,把优质服务延伸到清洁一线,集成政策、集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清洁乡村活动。”这是北海市委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出的要求。
全市近2000名工作队员组成342个工作队进村入户、包片包户,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驻村开展清洁乡村活动。
“什么时代了还没能正常用电?”驻合浦县公馆镇山肚村工作队队长庞汉刚驻村时心里泛着酸楚,“必须解决水、电、路问题,这样清洁乡村活动才能取得突破。”他平时很少与其他部门接触,现在却通过跑部门、求支持,争取到村电网改造款、扶贫修路款、饮用水设施款近70万元。如今,山肚村的电通、路通、水通了。
驻村工作队员们把难题化解在基层。在银海区,工作队帮助在自然村中建立“一户一垃圾筐,一村一名保洁员、一名清运工人、一辆清运车、一个垃圾池”的“五个一”制度。在合浦县,工作队指导示范村创立了分散焚烧、分片保洁、集中圈养禽畜、集中分类等垃圾处理模式,解决了垃圾清运难的问题。
“工作队员到村里带着我们干活,帮助我们排解困难,和我们就像兄弟一样,我们再不干点事儿心里过意不去。”合浦县廉州镇廉北村委蒋屋村民夏日福的话,道出了北海干群关系的新转变。
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北海市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投资1019.7万元、投劳折合5163.8万元,积极支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实现了乡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