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要闻 >

四川2800万亩水稻2200万亩春玉米收割至尾声

发布日期:2024-10-16 10:27|发布:中乡网|

10月12日,德阳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随着最后一台收割机入库完成检修,今年廖成勇的“丰收战”画上圆满句号。过去一个多月,这名“90后”新农人组织合作社8台收割机,前往德阳、绵阳、南充、遂宁等地,为1万多户农户收割了20万亩水稻。

目前,四川2800万亩水稻、2200万亩春玉米收割已至尾声。继2023年四川秋粮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创新高后,今年占据四川全年粮食产量八成以上的秋粮再度满仓。

全力以赴拼单产

力争全省粮食单产再提高3公斤

对德阳罗江区金山镇海兰稻果香家庭农场负责人罗中海来说,今年秋收意义重大。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测产中,他种植的水稻实现最高亩产801.4公斤,创下罗江区水稻高产新纪录。“今年我种了2500亩水稻,相比去年亩产提高了约10%。”罗中海说。

单产提升,是今年四川粮食生产的关键词。在耕地面积提升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四川将目光聚焦到单产水平提升上,提出重点挖掘单位地块产量潜力,充盈“天府粮仓”。

2023年,四川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35公斤,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高于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但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基敏说,四川水稻平均亩产比江苏低60公斤左右,单产水平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今年四川将提升单产水平列为全省粮食生产首要任务,同时首次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推动115个县(市、区)建设1000个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集中连片粮油千亩高产片,力争全省粮食单产再提高3公斤。

建设行动效果如何?今年粮食生产的“第一战”小春生产已给出答案。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小春,全省粮食亩产增加2.9公斤,产量达93亿斤,同比增幅达到2.7%,为冲刺全年粮食产量目标奠定了基础。

秋粮生产同样表现亮眼。“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要求各地通过科技支撑,优化匹配资源要素,转变管理方式,助力产量提升。在新品种新技术护航下,尽管今年秋粮先后经历连续降雨和高温极端天气,但表现依然优异。其中,在泸州市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200亩百亩超高产攻关片中稻平均亩产782.21公斤,超过目标产量30多公斤;在自贡市荣县双石镇黄家村,玉米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589.2公斤,较去年高出30多公斤。

机械种粮挑大梁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9%

10月,达州市宣汉县峰城镇,玉米早已归仓。暂时歇了一口气,玉米种植大户苏中华算了一下今年的产量:480亩玉米,平均亩产800公斤,“非常满意。”

“像我们这样的种粮大户,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与人工种植相比优势突出。”苏中华介绍,仅在播种环节,一套玉米旋耕施肥播种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17亩至19亩的播种、施肥任务。相比人工,机械播种一亩地就能省500元成本。

推广机械化种植,是四川进行的一项重要行动。近年来,四川加大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种植机械化率,在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种粮效率。

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加快凝练薄弱环节农机装备需求、搭建农机装备创新平台、提高农机服务能力、推进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等9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1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今年,农业农村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天府良机”行动省级赋能措施》,针对性支持科研创新、农机企业发展、农机装备产业园区建设等。

与此同时,四川还连续数年推进“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农田“适宜耕作、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截至去年,四川共新建和改造近6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在各项行动措施助推下,目前四川农机总动力已突破5000万千瓦,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达到69%,相比2020年分别提升5.8%、6个百分点。

“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40亩左右。”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仁寿县腾赢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琨介绍,由于土地平整、水渠畅通、产业大道环绕,水稻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同时通过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等精细化管理,今年水稻收成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10%至15%。

机械化率提升也不断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28万个,承担着全省四分之一耕地从种到收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农机合作社年作业服务较“十二五”末增长34%以上。

晚秋生产早布局

计划发展晚秋粮食作物1100万亩

随着秋粮收获结束,各地晚秋生产陆续启动。晚秋生产是四川粮食生产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四川生产条件一年三熟不足、两熟有余,合理利用晚秋温光资源,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今年四川粮食生产遭遇持续降雨和高温,部分区域粮食产量受到影响,晚秋生产则是“遇灾补歉”的重要措施。“今年,四川按照‘稳面、增产、提质、增效’总体思路,扩大再生稻,突出秋洋芋,主攻秋红薯,扩种秋大豆,稳定发展秋杂粮。”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计划发展晚秋粮食作物面积1100万亩,其中再生稻是四川晚秋生产的“重头戏”,今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到574万亩,比去年增加34万亩。

“今年,我们逐步提高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再生稻生产发展的比例,加大省级粮食生产项目资金整合。同时,将再生稻生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不断激发各地发展再生稻的工作积极性。”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粮大市达州是再生稻蓄留的重点区域,眼下全市再生稻陆续收割。“今年,我们在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再生稻高产示范基地实收实测,最高亩产达388.9公斤,在持续高温干旱情况下亩产又创新高,加上头季稻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中稻—再生稻两季实现了‘吨粮田’。”达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唐艳萍说。今年,达州市蓄留再生稻30多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达130公斤左右,总产量4万吨。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