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要闻 >

点“绿”成金的四川求索

发布日期:2024-07-29 11:05|发布:中乡网|

调研点位

成都市

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资阳市

九曲河湿地公园、沱江雁江段

广元市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川县房石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

绵阳市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调研时间

2024年6月—7月

调研人

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记者钟岚 王小玲 付真卿 张蒙 邵明亮 任宪平 郝飞 肖雨杨

盛夏四川,千姿百态。长江黄河奔涌向东,红原若尔盖繁花点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灵共舞……美丽四川释放着它独特的魅力。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四川的山山水水,要求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如何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6月—7月,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前往沱江沿岸、大熊猫国家公园、依山傍水的小村落、超大城市的园区工厂,一路“追青逐绿”,观察各地如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如何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感受当地群众如何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A

落实最严格生态保护,四川收获了什么?

不断夯实绿色本底,美丽四川生态魅力进一步释放

沱江是本次调研的目的地之一。这条全长712公里的长江重要支流,流经之处几乎都是四川经济最发达、工业最集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一度是长江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盛夏时节,调研组来到资阳市的沱江一级支流九曲河,清澈水流穿城而过,两岸绿树成荫。“曾经的九曲河水体黑臭、生态功能减退,两岸环境脏乱。”回忆过去的场景,资阳市雁江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杰感慨不已。

为了让九曲河重焕生机,雁江区系统实施了“引沱济九”工程、强化雨污分流等措施,减轻入河污染,同步取缔网箱养殖、划定沱江干流两岸畜禽禁养区。一系列严格的治理措施,让九曲河水质持续改善。

沿着九曲河奔下游,过了资阳城就是沱江干流。沱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最差时低至6.2%,如今已达到100%。调研组了解到,随着近年来的重拳治理,沱江干流和一级支流的污染源控制卓有成效,非法采砂、捕鱼等行为几近绝迹。

落实最严格保护,科学精准治理,从沱江之变可见四川治水的成果。去年,四川水环境治理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目标。全省国考断面、省考断面、水功能区优良水质达标首次实现“三个100%”。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来的持续攻坚,四川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水质改善的突出问题。

落实最严格保护,收获感满满的还有大熊猫国家公园。

7月2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中心负责人刁鲲鹏指着远处的山坡,“过去我在这里能看到那边坡上的扭角羚,现在看不到了,因为树长起来全遮住了。”目前,唐家河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6.15%,是停伐45年来的最高水平。

森林植被的持续恢复带来了野生物种的回归。近年来,唐家河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到的39只增至54只。目前,唐家河保护区内有植物26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种;动物11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8种,是中国低海拔森林生态系统中珍稀野生动物遇见率高的地区之一。

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天更蓝了。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稳定改善。1至6月,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在全国前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创“十四五”以来最优,3.81亿亩林地面积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不断夯实的绿色本底,让美丽四川的生态魅力进一步释放。

B

守住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在哪里?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7月,唐家河蜂蜜进入收获期,在唐家河保护区内唯一的行政村——落衣沟村,蜂农正忙着割蜜。

落衣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勇告诉调研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初,因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让靠山吃饭的老百姓感受到了阵痛。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村子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现在全村共有60多户蜂农,平均每户年收入3万到5万元。”杨勇介绍,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公路沿线还开起了农家乐和精品民宿,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可持续的保护并非封闭式的保护,我们让保护区里面和周边村民参与进来,成为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和管理的一分子。”调研时,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时任处长谌利民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以来,曾经封闭的自然保护区,开始不断推动生态价值全民共享,探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月2日,调研组在绵阳平武境内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老河沟片区见到了52岁的生态导赏员魏晓华,她刚带领游客参观结束准备下山。从2022年开始,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联动社会机构对附近村民进行培训,现在,当地有144人通过考核成为持证上岗的生态导赏员,村民魏晓华便是其中之一。在她的带领下,游客通过预约,有序进入保护区开辟的特定路线,用生态友好的方式领略保护地自然风光,学习了解自然生态知识。

魏晓华的工作,是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的自然教育的一部分。如今,自然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公园向公众敞开怀抱,传播普及生态知识理念,推动生态价值全民共享的全新尝试。

在保护区外更广阔的绿水青山中,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奔赴同样如火如荼。在青川县房石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返乡创业大学生董薇薇看到黄连种植基地内的良好长势,喜上眉梢;同样脸上挂满笑容的,还有63岁的村民杜大英,在这里务工,她每天能赚100元。

房石镇党委书记李中波介绍,房石镇通过林下“黄柏+黄连”套种,形成了木草套种、高低搭配、循环轮作的复合种植模式。2023年,园区有约5%面积的中药材开始达产,当年产量超过260吨,产值达8600万元。

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故事,正在巴山蜀水间不断上演。

C

如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低碳已成共识,“零碳”成本换来更多机遇

6月26日,调研组前往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成阿工业园内的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的行业领军企业。

调研组的这次到访,其实给企业造成了一点小小的“麻烦”。载着调研组参观工厂的汽车油耗、座谈用会议室的空调……这些都会被计入企业当月的碳排放指标。

为什么选择巴莫科技?因为这里打造了全球首家正极材料“零碳”工厂,绿色低碳的理念已深植到工厂的每个生产环节。

走进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整齐排列,物料被自动分装在匣钵中并自动传送进入轨道窑高温焙烧,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运转。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龙庆介绍,为实现“零碳”目标,企业对生产线进行了重新设计规划,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例如冬天我们用冷却水来为办公室供暖。”

在李龙庆看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设“零碳工厂”可以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价值,有效应对国际“碳壁垒”。虽然初期建设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但建成之后反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订单。

不只是“零碳工厂”,还有“零碳建筑”“零碳园区”。

7月初,成都科创生态岛项目建设进度再刷新,整岛零碳示范建筑——3号馆钢结构主体顺利封顶,这是2023年四川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近零碳排放园区。进入生态岛,低碳设计藏在建筑内,通过引入地源热泵、碲化镉光伏等先进技术手段,最终实现供能系统100%电气化、直接碳排放为零,冬季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00%。

调研组发现,绿色低碳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产业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中。2023年,四川累计创建绿色工厂596家、绿色工业园区67家。今年1至5月,全省动力电池和晶硅光伏等绿色低碳工业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单晶硅增长115.1%,多晶硅增长53.6%,锂离子电池增长95.1%。

而根据《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25年,四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将下降14%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38亿千瓦以上;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正如方案总体要求中所说,“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这或许就是四川的答案。

数读

2023年

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21个市(州)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85.8%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国第13位、同比前进3位

●水环境质量跃居全国第一

●全省203个国考断面142个省考断面285个水功能区首次全面达标

●全省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

●全省累计创建绿色工厂596家

●绿色工业园区67家

●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

●水电装机总量居全国第一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全省完成营造林498万亩

●修复治理退化草原1055万亩

●森林蓄积增加1600万立方米

●修复退化湿地9.4万亩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