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要闻 >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面发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02-02 11:12|发布:中乡网|

  1月28日,成都市崇州十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区,“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正在指挥工人操作无人机为麦田喷洒肥料。去年小春,王伶俐管理的小麦亩产突破400公斤,为周边最高。

  不久前,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公布该村2023年成绩单:全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收入达6.7万元,创下新高。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建设农业强省摆在突出位置,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米袋子”扎紧扎牢

  “天府粮仓”更充盈

  “全省粮食产量达到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去年粮食产量取得的成绩,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持续高位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在全面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开局起步之年,省委、省政府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打出“压责任、建良田”等组合拳,全方位夯实产粮根基。

  压责任——关键在于逗硬考核“指挥棒”。去年初,省级分解下达播种面积9500万亩、全年粮食产量715亿斤等年度产量“硬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随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下“任务书”,承诺年底足额交账。

  省领导率先垂范。去年4月起,省委书记王晓晖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展开专题调研。近一个月时间里,王晓晖先后深入成都、资阳等地的田间地头,了解粮食生产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症结,研判解决之道。

  建良田——指向守好用好产粮宝地。早在启动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之初,四川就把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摆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扩面积、提质量、管用途。去年,四川一手将耕地纳入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守存量、采取“腾”“退”“转”等方式复垦撂荒地扩面积;一手全面启动“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速。

  数据呈现效果:去年,全省采取整灌区整市整县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实现撂荒地动态“清零”。

  良田更要粮用。去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省级立法,谋划制定用途负面清单,再度鲜明“良田必须种粮”用途导向。

  与此同时,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也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田坎。去年9月,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成投用;天府种业万安实验室加快筹建;全省5.8万名农技人员常驻种粮一线,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农技服务体系;探索推广“以粮为主 粮经统筹”轮作或套种模式,有望让种粮农户鼓起“钱袋子”;省级首次把种粮大户补贴分为丘陵山区、平原地区两类执行,更精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

  压力传导、“五良”融合,支撑起2023年川粮产量“跳起摸高”全新力量。

  建平台挖掘“土特产”

  “川字号”助农业强省开新局

  “不是问题。”1月31日上午,面对客商们递过来的加急订单,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一一接下。从“雅安鱼子酱”随着“农业大摸底”火爆网络以来,李军每天都在迎接全球客商。面对陡增的订货量,李军信心满满。

  信心,来自企业所在的雅安天全县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去年,该园区产出全球12%的鱼子酱。

  冷水鱼在园区“游”出改写世界版图的产业,是四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的缩影。省委、省政府提出,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做优“川字号”特色产业,提高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发展快,全靠载体带。着眼汇聚项目、资源、资金等农业产业发展要素,四川将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平台,去年正式启动“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并强化考核激励。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例,每年省级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省级星级园区予以奖补。去年,全省新创建国省级农业园区95个、产业集群21个、产业强镇66个。在此基础上,全省布局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0个、现代农业园区1500个以上。

  2023年,以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为载体,四川持续加快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同构,川字号“土特产”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去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连续三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除川茶外,川猪、川粮油、川菜、川牛羊等“川字号”产值全面突破千亿元大关。随着国家层面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川竹产值距千亿元仅一步之遥。去年,全省油菜、生猪等15种农产品产量,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去年前三季度,全省乡村旅游产值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增速为近年来新高。

  全面发力乡村振兴

  蜀乡宜居宜业更和美

  1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分红活动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场镇举行。全乡6个村的村民,现场分红70余万元。

  去年,借助共同富裕试验区起步建设和入围全省城乡融合试点县名单契机,仁和区在太平乡试点6个行政村联合成立集体经济投资公司,统一运营村集体资产,实现了“资产更大范围盘活、农户更大幅度增收”。

  类似的改革赋能,让2023年四川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全省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础上,全面发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蜀乡振兴踏出新节奏——

  防返贫体系更加完善。去年,全省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全省脱贫户监测帮扶常态化。聚焦脱贫户增收和后发地区帮扶,去年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已达61.55%,带动34.7万脱贫户户均年增收2200元左右。去年,聚焦全省发展基础最差、内生动力最弱、历史欠账最多的39个欠发达县域,四川全面启动托底性帮扶,全力促农增收。

  更多乡村“头雁”在会聚。去年,聚焦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等六类人群,培育乡村“头雁”1000个。

  乡村更宜居宜业也更和美。2023年,省委、省政府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加快打造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四川现代化乡村,启动1000个示范村培育。同期,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分别达98%和65.6%。

  乡风文明更和谐。去年,四川省首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第三届“和美乡村健康跑”示范活动陆续举行,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启动征集。省政府正式公布四川传统村落名录,同步明确1165个入围古村落保护责任与开发红线。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颜值有内涵,巴蜀乡村正呈现乡村振兴更多“很好的样子”。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