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18 11:17|发布:中乡网|
关键词
兜底线
稳定和扩大就业
回顾2023
●2023年1—11月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5.69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2.6%
●强化政策支撑稳就业
全省累计减征、缓缴社保费91.5亿元
●加大就业帮扶促稳定
“四类重点人群”帮扶就业率达97.3%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56.99万人
脱贫人口再就业235.27万人
●培育人力资源产业增载体
已建成1个国家级、12个省级和9个市、县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近2000万人次
●提升服务质效促匹配
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7607场
发布岗位542.57万个
达成就业意向76.67万人
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
全省新增创业人数32.27万人
带动就业60余万人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发放培训补贴5.4亿元
展望2024
●把就业优先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形成大就业工作格局
●持续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稳企业稳岗位
●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并举拓展岗位和就业渠道
●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提高劳务输出的品牌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零工市场
●细化服务,规范运作对困难就业群体进行兜底帮扶
圆桌访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时,明确提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意义何在?全省重点群体就业目前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新的一年,如何更好抓实此项工作?记者邀请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一起探讨。
受访嘉宾
胡 斌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古银华 成都理工大学东方人才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 峰 成都鱼泡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A
如何看待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的意义?
记者: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主要包括哪些?
胡斌: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就业群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大学毕业生,也包括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二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三是退役军人;四是就业困难人员。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对稳定我省就业局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银华:是否属于重点就业群体,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社会发展,二是人文关怀。从这两点来看,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都应属于重点就业群体。
记者:如何理解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的意义?
胡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作出强调,我想应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瞄准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个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改进提升民生福祉。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与“六稳六保”是一脉相承的,稳就业就是稳经济大盘,促就业就是促经济发展,高质量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经济持续向好,就业形势就会比较稳定。就业形势稳定,又将助推经济持续向好。
二是把住就业优先这个政策。就业优先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政策。各地党政部门、各行各业,都要把促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形成大就业促进格局。
三是夯实重点群体就业基础。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是城镇就业的主力军,农民工是最大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就业群体,对就业困难人员应提供兜底保障,对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要动态清零。
古银华: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对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大学生就业为例,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经济发展对知识、科技和创新的依赖越来越大,而知识型、科技型和创新型人才主要来自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是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先进文化的承载者,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周峰: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有诸多积极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强消费能力,拉动内需。其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例如大学生群体积极稳定就业,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民工群体可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技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最后,保障社会公平。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为困难群体提供发展机会,增强社会凝聚力。
B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记者:重点群体就业稳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胡斌:四川的就业形势,既有一些挑战,也有一些利好。我们的挑战,主要是结构性就业矛盾,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2022年,我们一二三产业解决就业的结构,大概分别是34%、23%、43%。我们的农业从业人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1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全国低了5%,结构不匹配,是错位的。过去传统解决就业的大头是工业,但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就业更需要由现代服务业来推进。
二是高校的专业结构出现一些矛盾。现在高校的一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些脱节,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好就业。
三是年龄的结构性矛盾。预计从2026年开始,四川省适龄劳动力将以每年二三十万的速度下降,老龄化问题很突出。
四是心理预期的矛盾。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心理预期是错位的,现在的招工难和求职难并存。大学生缓就业、慢就业的现象和灵活就业的倾向,都非常明显。
但我们做好就业工作,也有很多利好。2023年,我们的经济运行持续向好。还有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对促进就业是很好的机遇。
古银华:如果把大学生群体就业比作一张考卷,我们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就业定位不准,最难的压轴考题是就业能力欠佳。导致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和就业能力欠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不足。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大量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才开始关注职业。理想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做到:小学树立职业梦想、中学锁定职业方向、大学明确职业类别,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此外,从宏观调控方面加强“产教融合”也十分重要。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不能只看当前的市场需求,要重点关注战略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前布局、未雨绸缪、量身打造,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周峰:目前,鱼泡科技(鱼泡网)用户数超7000万,其中农民工群体和灵活就业群体占了很大比例。通过分析用户反馈和平台数据,他们就业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不对称,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缺乏及时、准确了解各类招聘信息的渠道。
二是受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限制,农民工群体就业选择面较窄。尽管有些农民工愿意通过培训提升技能,但现实中针对农民工的培训课程和资源相对匮乏。
三是工作稳定性差。由于农民工大多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受经济周期、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就业稳定性较低。灵活就业群体主要从事兼职、临时工等工作,缺乏长期稳定性。
C
将采取哪些举措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记者:在新的一年,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胡斌: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我们要当实干派,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一是把就业优先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教育、人社、产业等相关部门,以及工青妇、工商联等要贯通起来,推动形成大就业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稳企业稳岗位。国企要有担当,发挥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三是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并举,拓展岗位和就业渠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引导返乡入乡创业带动就业,让广大农民工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打工挣钱。
四是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精准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的品牌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零工市场。增加灵活用工、共享用工的服务档期,积极帮助离开校园的孩子们尽快找到工作,规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以及平台经济的发展,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更安心更安全。
五是细化服务,规范运作,对困难就业群体进行兜底帮扶。
古银华: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的难点和痛点,我建议2024年全省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从三个方面努力:政府部门方面,促进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通过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等措施,提升用人单位招聘效率和大学生应聘成功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方面,通过公益培训、技能大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高校方面,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认识和价值观引导。通过见习实习、参观考察等措施,让大学生对各类职业有更加充分的认知,并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多元化判断就业质量,从而找准就业定位、加强就业意愿。
周峰:鱼泡科技(鱼泡网)作为人力资源机构,基于目前我们超7000万用户数据分析,建议可以朝三个方面努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群体的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确保他们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得到平等对待。
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创新,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重点就业群体转型为产业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业态,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是加强职业培训,提升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群体的职业培训投入,针对他们的就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