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要闻 >

泸州依托长江 优化沿江立体交通体系

发布日期:2014-05-29 09:42|华西都市报(成都)|





  自古以来,四川及西南地区的物资,都在泸州交流和集散。宋代泸州与成都、重庆同为全国26个商业城市之列,明代为全国33个商埠之一,清代、民国、抗战时期至今,泸州也是川滇黔渝结合部重要商业中心、港口城市和物资转运枢纽。

  2013 年,泸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9.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7.99 万人,成为四川省 内 的 四 个 大 城 市 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川南城市群的领头雁,泸州将加强与川南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川南经济区建设进程。

  泸州行动

  借力“一脉两带”打开川南通江达海大通道

  “泸州是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且与成都等市合作紧密。”今年1月12日,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在川南经济区座谈会上发言时说,泸州港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长江上游唯一的“铁水联运”港口。

  2013年,全市集装箱吞吐量20.13万标箱、约占全省80%,其中外贸集装箱约占全省水上中转外贸集装箱的90%,从泸州港中转的货物,85%来自成都经济区。

  “我们将抓住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机遇,优化提升沿江立体交通体系。”蒋辅义说,泸州将依托长江航道和铁水联运、公路、航空无缝衔接的优势,为川南经济区的发展打开通江达海的大通道。

  积极融入川南与兄弟城市共同推进融合

  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暨川南经济区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蒋辅义表示,泸州将通过积极实施对接工作,切实加强与川南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川南经济区建设进程。

  同时,泸州还加强了与川南兄弟城市的交通对接。在水运方面,泸州正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疏浚工程和综合开发,力争航道等级由级提高到级,完善泸州港功能,不断深化与兄弟城市在物流业等方面的合作。

  铁路方面,泸州正在加快建设隆黄、渝昆等铁路;同时还协同乐山市、自贡市完成了乐自泸铁路预可行性研究,以加快构建川南城际铁路网络;成立川南城际铁路公司筹备组,目前正抓紧编制内泸城际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公路方面,泸州正在抓紧推进叙古、叙威、南渝泸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2016年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航空方面,泸州正在加快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力争2016年建成通航,航线数量由目前的12条增至18条以上。

  建立合作机制泸州计划设立专门的机构

  “推进川南经济区发展,支撑在产业。”蒋辅义说,在这一点上,泸州立足现有基础,突出资源特色,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科学编制了《泸州市产业发展规划》《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为确保川南经济区相关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明确了年度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明晰了部门职责分工。”蒋辅义表示,目前,泸州正积极筹备在泸州市发改委设立“川南经济区发展协作办”,专门负责川南经济区建设的日常事务。

  泸州思考

  建议消除行政壁垒设立统筹专门机构

  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暨川南经济区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蒋辅义在发言时,向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推进川南经济区建设的建议,并表达了泸州市委、市政府对此作出的思考。

  蒋辅义建议,应完善统筹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各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快出台《川南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蒋辅义说,这样一来,便可消除行政壁垒和地区分割,共同培育和发展区域内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合理分工、梯度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出台推动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泸州建议省委、省政府优先考虑在川南经济区设立保税区、自贸区和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在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产业跨区域转移、产业协作配套、园区共建共享等方面,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在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上向川南经济区倾斜。

  蒋辅义还建议,应加大对川南四市交通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通川南、四川乃至成渝经济区连接南亚、东南亚和广西北部湾的战略通道;尽快启动内泸和乐自泸城际铁路、重庆至宜宾沿长江铁路、泸州至遵义铁路建设。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统筹考虑全省港口建设,着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城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的高效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最后,蒋辅义还建议由四川省委、省政府设立统筹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的专门机构。“川南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建设内容多、工作任务重、持续时间长,需要固定的机构和人员来持续推进。”蒋辅义建议参照国家设立“西部开发办”、“振兴东北办”的方式,设立“川南办”,作为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的常设机构,负责川南经济区规划制定、政策研究、综合协调、指导督促等工作。

  专家观点

  推动川南一体化泸州是龙头也是样板

  对于川南一体化中的泸州,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博士,在接受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的观点。

  记者:在推动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您认为泸州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泸州的优势在哪里?

  李后强:推动川南一体化,泸州是龙头,也是样板。泸州市是四川省南向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也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去年,泸州的GDP增长速度全省第一,实现了跨越升位 。 泸 州 城 镇 化 率 达 到43.8%,发展后劲大,这是川南其他城市不能比的优势。

  记者:在川南城市群融合发展进程中,泸州应该怎样发展?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李后强:泸州应抓住机遇,主动与其他三市抱团发展,设定统一发展目标,促进区域内各方融合开发、错位发展、形成聚变。我建议:密切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平等协商、共同发展。

  交通方面,泸州应加快实施“千亿交通工程”,进一步打通川南四市的主通道,为各种资源要素的流通和聚集提供保障。

  目前,泸州已经确立了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正在向“双两百”城市发展目标迈进。因此,泸州应坚持区域协调发展,要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四个县城为辅助增长极,以重点小城镇为节点的多中心、多层次、多功能新型城镇体系,同时还要注意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联动推进四个中心城市协调发展。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